爲什麼你總被音樂感動

音樂經常作為人們的情緒調節劑,改善著人的心情。

人們常常在不同的情景下聽音樂,比如失戀時會聽情歌,心情愉快時會聽歡快的歌曲,音樂已然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樂對人情緒的影響,早在20年前,就有心理學家做出了相關的研究,英國心理學家約翰•斯洛博達(John Sloboda)摘錄了一些公認的感人的音樂片段,邀請音樂愛好者作為被試,他將音樂片段播放給被試聽,要求他們選出自己認為最感人的音樂片段。試聽結束後,參與者們認為其中有20個音樂片段是很“催淚的”。針對這20個片段斯洛博達博士從專業的音樂角度進行了分析,他發現在這些感人的音樂片段中,大多含有裝飾音,其中18個音樂片段中都含有“裝飾音(appoggiatura)”。

為什麼你總被音樂感動

裝飾音是音樂中一種裝飾性的音符,它能與主旋律產生一定的衝突,聽起來像是不協調的音,實際上又融合在整體音樂中。每一次出現都難被聽者忽視,就像一部小說中的短暫小高潮一樣,抓人眼球,讓人對他們印象深刻。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心理學家馬丁•戈恩(Martin Guhn)曾經與人合署論文,對此進行了研究。戈恩說:“裝飾音與主旋律產生的衝突會給聽者帶來緊張感,而當裝飾音結束,回到正常的旋律時,聽者的緊張感會得到釋放,從而產生愉悅感。”這種從平緩到緊張,再到愉悅的過程,給人聽音樂帶來了複合的情緒體驗。

有的音樂中設計了連續的高潮,也可能是連續的裝飾音,當幾個裝飾音連續在旋律中出現時,會使人產生一連串緊張與放鬆的循環,造成更強烈的情感反應,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聽完悲傷的歌曲會淚流滿面。

人們聽到的不同風格的音樂裝飾音出現的位置和特點也不同,一個完整的音樂作品中,有前奏、主旋律和裝飾音,好的音樂是一個情緒層層遞進的過程,讓聽者也隨著音樂的情緒遞進投入自己的情緒,達到共鳴。 許多研究都已經發現,悠揚綿長的音樂會減慢人的腦波和心跳,讓人產生放鬆的感覺,而快速緊湊的音樂則會加快人的心跳和行為,比如快餐廳中就經常使用歡快的音樂,目的也是為了讓人們進食更快,更早離開座位,方便更多的顧客就坐。

為什麼你總被音樂感動

研究人員發現,那些使人心裡發顫的音樂片段,至少有四個共同點:

第一,這些音樂開始時都很柔和,然後會突然轉向激烈;

第二,這些音樂的旋律中會突然插入一個“新的聲音”,要麼出現一種新的樂器,要麼出現一個新的和聲;

第三,音樂的曲調會出現急劇的變化。例如莫扎特鋼琴協奏曲第23號(作品編號K.488)的片段中,小提琴有時會突然提高一個八度,以呼應整個音樂的主旋律;

第四,這些音樂篇章在和聲或旋律上都包含了出人意料的變化。簡單來說,當音樂在音量、音色以及和聲形式上出現驚奇時,就最有可能刺激人產生情感共鳴。

所以音樂能令人產生共鳴,其實是樂曲的編排上利用了人們的腦波和音樂共振的原理,在意料之中設計意外的旋律波動,讓人產生複合的情緒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