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些溝通技巧,不再和愛人作無謂的爭吵

學會這些溝通技巧,不再和愛人作無謂的爭吵

學會這些溝通技巧,不再和愛人作無謂的爭吵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工作忙碌了一天,疲勞的你回到家中,倘若家裡有人嘮叨,你就特別容易暴躁發脾氣;或者在與人交談中,明明是好意,但是一開口呢,說話就不中聽了,於是兩人便爭吵起來,不歡而散;再或者我們自認為很懂某人,覺得是為TA好的時候,那人卻向我們控訴,你根本就不懂我,你壓根就沒有好好聽我說...

這類大大小小的生活困擾其實大都來自人際溝通,放眼望去,產生困擾的原因也往往是我們除了暴力,就無法找到有效的溝通方法。

當然,作為遵紀守法的好人,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和“暴力”扯上關係。不過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現實生活中的談話方式,並且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受,你一定會發現,有些話的確傷人!

而往往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那到底是什麼阻礙了我們好好說話?

學會這些溝通技巧,不再和愛人作無謂的爭吵

>>>>阻礙我們好好說話的是什麼?

馬歇爾在《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中總結了常見的四種溝通方式,我相信大家都應該非常熟悉。↓↓↓

1.迴避責任:“關我什麼事”。

2.道德評判:“你這樣做不對的,你怎麼能這樣”。

3.進行比較:“你看看誰誰誰怎麼樣,你再看看你”。

4.強人所難:“你應該,你必須這麼做,你不這樣做,你就會怎樣”。

不知道屏幕面前的你躺槍了沒有?但實際上,確實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表達真實的自己。

比如說,當愛人很晚都沒回到家,我很擔心,發短信沒回,打電話也沒接。好不容易愛人回來了,我們卻常常不是主動去表達這份擔心和關愛,而是反過來劈頭蓋臉一頓罵:“你怎麼這麼晚才回來,而且不回消息不接電話,是不是野去了”。很多人總是習慣使用一些暴力的方式去拐彎抹角地表達自己的內心,這種方式矇蔽了內心最真切的愛意,築起了一道高牆,別人聽不到我們,我們也聽不到別人。

愛人很可能是臨時加班忙到很晚,好不容易回到家終於可以歇口氣了,迎來的卻是責罵,沒有關心,他感覺肯定也不舒服,那麼最終結果可能就是兩個人吵起來。可這場爭吵的背後是什麼呢?難道不是源於我們的關心和愛嗎?那究竟我們要怎麼去溝通才能達到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呢?

學會這些溝通技巧,不再和愛人作無謂的爭吵

學會這些溝通技巧,不再和愛人作無謂的爭吵

>>>>如何溝通才能有效?

對此,馬歇爾提出非暴力溝通這種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是: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怎麼用?舉個例子,一個女性可能會對她的丈夫說,“你看你總是把臭襪子亂扔,總是把屋子弄得那麼髒,你快點給我收起來放洗衣機裡”這樣的話聽起來是什麼樣的感覺,丈夫會馬上按照妻子的要求去做嗎?

如果我們用這四個要素改變一下:“親愛的,我看到茶几低下有兩隻髒襪子,沙發上還有你的髒衣服,我不大高些,因為我看重整潔,你是否願意把它們拿去洗衣機裡,這樣也方便我一會去洗”,如果這樣說,丈夫聽著也就舒服多了,因為妻子表達出了她看到的客觀事實,並說出了自己的感受,最後還提出瞭解決她的需要和請求。這樣一來,丈夫也更願意去考慮媽媽的感受和需要去配合合作。

而通常我們會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比如說:“邁克工作時間太長了”,很多人覺得這就是一個觀察結果,但事實上不是的,“太長了”其實這就是一個評論,不含評論的觀察結果應該是:“本週邁克在辦公室工作了60個小時以上”。

關於區分觀察和評論,確實是我們一個非常需要修煉的功課。因為很多情況下,其實我們知道要描述事實,但是脫口而出的卻還是評判,而別人往往也會傾向於聽到批評,並反駁我們。如此一來,溝通還能愉快嗎?!

學會這些溝通技巧,不再和愛人作無謂的爭吵

學會這些溝通技巧,不再和愛人作無謂的爭吵

>>>>非暴力溝通的真實意義。

學了非暴力溝通,是不是就不能發脾氣,不能發火,我們就要對人溫和,輕言細語地說話,這才叫非暴力溝通嗎?關於這個疑惑,實際上涉及到兩個問題。↓↓↓

一是非暴力溝通的含義。實際上“非”不是“不”的意思。如果把非暴力溝通看作是不要暴力溝通,那實際上也是一種暴力。我們的學習和成長不是為了去除煩惱,不是為了讓我們不去做不好的事情,而是讓我們更加地完整,不再分裂。

其實只追求光明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認識自己的陰影。所以僅僅做一個好人,不一定活得快樂和自在,我們需要做的是一個明白的人,完整的人。那麼這個非暴力溝通的非字就是活得更明白。

二是到底該如何表達憤怒。我們都知道傳統的憤怒發洩方式就是發脾氣,但這是一種相對暴力且無效的方式。我們跟工作夥伴,伴侶,家人生氣的時候,大都是針對當下的某個行為,這個行為沒有符合我們的要求,我們就憤怒了。

請你回想一下,你在家庭關係當中,親密關係當中,甚至是工作關係中,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情況:當對方作出的行為,我們沒辦法接受的時候,我們立馬就憤怒了。

但實際情況,時下的行為只是一個誘因,一個激發因素,那憤怒的根源在哪裡呢?在於我們的某些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比如說,一天繁重的工作過後,你想跟你的伴侶聊一聊各自的工作情況,而伴侶卻總是“嗯,噢,還好”敷衍你,這時候你發火了:“你怎麼總是這樣,不想跟我說話你就說啊”,那在這個感受的背後,你渴望得到滿足的是什麼?有可能是聆聽,傾訴,也有可能是想更多地瞭解對方。

學會這些溝通技巧,不再和愛人作無謂的爭吵

學會這些溝通技巧,不再和愛人作無謂的爭吵

>>>>到底該如何表達憤怒?

所有的發脾氣都是為了讓自己把不滿表達出來,讓自己舒服,可實際上,生氣,你不舒服我也不舒服,兩敗俱傷。那麼如何表達憤怒?馬歇爾提出了四個步驟:

1.停下來,除了呼吸什麼都不做,避免採取錯誤的行動去指責或懲罰對方;

2.想一想是什麼讓自己生氣了,靜靜地體會一下自己的感受;

3.瞭解我們需要滿足的需要。比如說,當我把對方當作是一個自私的、懶惰的,毫不關心我的人,那我的需要有可能是接納、尊重;

4.張開嘴充分表達我們自己與憤怒的情緒,但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用“表達+觀察+感受+需要”這樣的句式,這樣以來怒火就已經被轉化為需要以及所需要的感受。

當然,這樣表達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對我們而言,直接一句:“你太過分了”這還容易得多。所以這就需要我們自己抉擇了,是使用有效的溝通方式,還是容易的習慣模式呢?

非暴力溝通不僅是一種溝通方式,更是一種談話技巧與思維方式,我想如果你願意去翻開這本書進行練習,那麼你一定會有所收穫。

學會這些溝通技巧,不再和愛人作無謂的爭吵

俠姐推薦

學會這些溝通技巧,不再和愛人作無謂的爭吵

《非暴力溝通》

可讀性:★★★★

實用性:★★★★★

這本《非暴力溝通》,邏輯清晰,方法巧妙,框架簡單。無論是可讀性還是實用性都是比較推薦閱讀的一本書。

GZ號“瀚思心理”(ID:hs_psy)回覆“

非暴力溝通”即可獲取俠姐共享的電子書噢。

學會這些溝通技巧,不再和愛人作無謂的爭吵

俠姐預告

學會這些溝通技巧,不再和愛人作無謂的爭吵

《陽光美少女》

劇情/喜劇/家庭

豆瓣評分:8.2分

7歲的奧利芙,戴眼鏡,小肚腩,堅信自己有朝一日能當選美國小姐。而爸爸一事無成,哥哥自閉,舅舅同性,爺爺流氓,媽媽頹廢。在這一家子的支持下,奧利芙參加了陽光美少女的選拔賽,她能成功嗎?

11月23日,週四晚上8點,心理筆記俠邀你一起來看劇啦!

學會這些溝通技巧,不再和愛人作無謂的爭吵

每日談心,最有趣最有料的心理學媒體,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