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付支付被罰超4000萬 涉嫌多項違規

智付支付被罰超4000萬 涉嫌多項違規

就在其提名華平股份(300074.SZ)獨立董事一事不久,智付集團控股子公司智付支付則被中國人民銀行深圳事中心支行(以下簡稱“央行深圳支行”)及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以下簡稱“深圳外管局”)罰沒合計4151.8萬元。此次罰單的數額約為控股股東智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付集團”)4年淨利潤總額。

對於此次處罰原因,央行發佈公告稱,智付支付存在為境外多家非法平臺提供跨境外匯支付業務,同時也未能採取有效手段對境內特約商戶交易情況進行檢查,且未落實商戶實名制,為違規商戶提供T+0結算服務等違規行為。

5月15日,智付支付發佈公告稱,公司將貫徹央行相關規定,全面落實四項整改措施。就智付支付操作違規業務是否與其原有商業模式有關,智付支付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司絕不會為了盈利而故意違規,已經按照監管部門要求加快整改。

  4152萬元“天價”罰單

據公開資料顯示,智付支付於2012年6月獲得央行發放的互聯網支付牌照,業務覆蓋範圍為全國,並於2017年6月獲得續展至2022年6月。此外,智付支付於2015年獲得外管局發放的跨境支付的試點資格。

一個月前,有用戶向記者反映,被誘導在聯準(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香港天富寶證券有限公司等外匯平臺上進行投資,其賬單顯示是通過智付支付進行資金流轉。

對此,當時智付支付對記者表示:“公司在對接商戶時,按照央行的規定審查了商戶的三證,但核實不夠到位。接到監管通知後,公司立刻停止了這些業務。”

不過,此後不久,4月28日,深圳外管局對智付支付進行了處罰,該處罰信息顯示,智付支付因違反外匯賬戶管理規定,包括逃匯行為、未按照規定報送財務會計報告、統計報表等資料,被處以1590.8萬元。

5月15日,央行深圳分行公佈對智付支付進行處罰。行政處罰內容包括,給予該公司警告,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1108萬元,並處罰款人民幣1453萬元,合計罰沒人民幣2561萬元;對該公司1名相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並處80萬元罰款,處罰日期為5月3日。

據央行發佈的公告顯示,經查實,智付支付為境外多家非法黃金、炒匯類互聯網交易平臺提供支付服務,通過虛構貨物貿易,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跨境外匯支付業務。同時,亦未能採取有效措施和技術手段對境內網絡特約商戶的交易情況進行檢查,未能發現數家商戶私自將支付接口轉交給現貨交易等非法互聯網平臺使用,客觀上為非法交易、虛假交易提供了網絡支付服務。此外,智付支付還存在未嚴格落實商戶實名制、未持續識別特約商戶身份、違規為商戶提供T+0結算服務、違規設置商戶結算賬戶等違法違規行為。

對此,智付支付5月15日回應稱:將認真貫徹執行人行相關規定,全面落實四項整改措施,包括嚴格遵守央行相關規定,通過全員學法、支付系統升級、商戶管理模式創新等多種方式優化內部管理,落實整改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未能識別違規商戶及為非法外匯平臺提供通道等情況。據記者瞭解,商戶使用的支付通道皆需要經過支付公司的審核後才可獲得。

而記者在5月初暗訪支付通道的使用情況時,一名自稱智付支付公司的員工曾對記者表示,公司的支付通道申請分為兩種,正常的和私下的,正常的需要提供五證及聯繫方式,私下的則只需要提供聯繫方式。

  提名華平股份董事

據瞭解,智付支付的控股股東為智付集團。

智付集團成立於2005年,目前投資了約31家企業,涉及的行業包括跨境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移動醫療、智慧城市、互聯網社交、O2O旅遊等。官網信息顯示,智付集團公司2017年將以“支付+”變革創新力,以第三方支付平臺為基礎,利用第三方支付技術結合上述產業進行融合發展。

除了上述業務,智付集團全資控股智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匯科技)在去年12月14日以8.07億元收購了華平股份13.52%的股權,加上原來持有的0.61%的股份,共持有14.13%的股份,屬於華平股份的控股股東。在2018年4月26日,智付集團通過競價方式增持公司股份5427708股,佔公司股本1%。

根據華平股份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以下簡稱《報告書》)顯示,由於智匯科技成立於2017年8月10日,本次受讓方智匯科技的資金總計8.07億元均來源於控股股東智付集團的自有及自籌資金。

而《報告書》披露智付集團的財務狀況顯示,智付集團2014年度的資產負債率為94.77%,淨利潤429.35萬元。2015年資產負債率為93.46%,淨利潤342.42萬元,2016年資產負債率為94.35%、1341.67萬元,2017年前三季度的資產負債率為97.79%,2212.01萬元。

而智付支付此次的罰單總額約為4152.18萬元,將近智付集團近4年的利潤總額。

在智付科技控股華平股份後,因華平股份出現股東“內鬥”,在董監事提名環節曾屢現波瀾。

在今年年初華平股份原董事長等人本已遞交辭職信,後因二股東臨時提交董監高候選人,稱智匯科技集團至今未開展任何業務,智付集團負債率較高,不具備管理上市公司的能力,原董事長等人收回辭職信。之後二股東認為董事會議在召集程序及表決方式上違反法律、行政規程,訴諸法院,但敗訴。

目前,據華平股份發佈的公告,公司控股股東智匯科技已提名一名非獨立董事及一名獨立董事。

值得一提的是,華平股份是以視頻會議、應急指揮、智慧城市為業務重點,與智付集團的智慧城市、移動醫療有所重合。據華平股份2017年財報顯示,華平股份公司2017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約4.5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3.3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3432.03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1.47%。

智付集團入局後,該如何以第三方支付平臺為基礎進行融合發展,尚不得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