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維尼翁戲劇節上的中國風采

阿维尼翁戏剧节上的中国风采

《莊先生》劇照(資料圖)

靜 水 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潘 寧

日前舉辦的第70屆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上,有5部中國作品與觀眾見面,並舉行了兩場以中國戲劇為主題的文化活動,向世界展現了中國戲劇的風采。中國戲劇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積澱,從文化傳統中汲取靈感,用符合時代的藝術語言來彰顯和表達,用國際化運作方式提升藝術作品的可見度和影響力,是當代中國戲劇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阿維尼翁戲劇節作為一塊“試金石”,值得中國戲劇人和文化工作者用心研究,尋求契機。

中國已成阿維尼翁重要合作伙伴

今年參加阿維尼翁戲劇節的5部中國作品包括由北京青年戲劇節選送的《PS蒙太奇》、《霧》,深圳市文聯出品的先鋒戲劇《莊先生》,北京三拓旗劇團的肢體劇《吾愛至斯》和萬瑪舞蹈劇團的舞劇《香巴拉》。其中,《莊先生》從“莊周夢蝶”的故事出發,描寫了兩個時空中互為鏡像的人物,試圖探究現代人的生存困境;在《PS蒙太奇》中,導演李凝將不同時間和地點發生的事件組合在一個舞臺時空中,建構出魔幻現實世界的蒙太奇圖景;劉正導演的舞蹈劇作品《霧》從但丁《神曲》的地獄篇中獲得靈感,探尋人的心靈;《吾愛至斯》用純粹的肢體語言表現老人的精神狀態和內心世界;《香巴拉》通過現代舞和傳統民族舞的融合,反映了西藏宗教信仰中的生死觀。

7月8日,中法戲劇界人士齊聚由阿維尼翁戲劇節OFF單元組委會、北京青年戲劇節、中法縱橫舞臺藝術文化交流協會共同主辦的“中國日”活動,共同探討中法在舞臺藝術領域的深度合作。7月11日的“邂逅中國戲劇”活動,則以作品展演、劇本精讀、戲劇講座和研討會等形式,向法國觀眾介紹了中國戲劇發展史和中國當代戲劇。

在“中國日”活動現場,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OFF單元主席雷蒙·亞納表示,中國已成為阿維尼翁戲劇節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國戲劇人的關注與中國作品的參與提升了戲劇節的國際影響力。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作品亮相阿維尼翁戲劇節,以及法國戲劇作品登上北京青年戲劇節的舞臺,將進一步推動兩國的文化交流。

走上阿維尼翁舞臺的六年

創立於1947年的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和英國愛丁堡藝術節、德國柏林戲劇節,並稱為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三大戲劇節。每年7月,超過15萬觀眾齊聚於此,觀看世界各地約1500個戲劇團體的各種演出,感受多樣戲劇表演形式與內容的魅力。

中國戲劇工作者與阿維尼翁戲劇節的接觸始於2011年。在北京青年戲劇節和阿維尼翁戲劇節OFF單元簽訂的長期合作協議框架下,6年來已經有數十個中國戲劇團體來到阿維尼翁,促進了中法之間的藝術交流。

為了藉助這個平臺推廣中國戲劇藝術,中國文化部、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戲劇家協會、國家大劇院等10餘個官方機構和民間組織協同合作,大力支持、選送精華劇目亮相阿維尼翁。

參加阿維尼翁戲劇節對中國戲劇和戲劇人而言大有裨益,既可以通過觀眾反饋打磨完善作品,提升技術團隊的執行力和協作力,也可以觀摩賞鑑大量戲劇佳作,開闊視野,並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戲劇同行交流、切磋,還可以增加劇團在國際舞臺上的可見度,爭取潛在的演出商機。

不少優秀的戲劇作品在阿維尼翁展示和磨鍊後,獲得了更多歐洲舞臺的演出機會,如2011年阿維尼翁戲劇節上,黃盈導演的新國劇《黃粱一夢》以其言簡意賅的東方寫意特色和深刻的哲學內涵受到關注,2014年受邀赴德國商演,2016年又作為“歡樂春節”品牌活動在巴黎演出;形體劇《水生》於2012年亮相阿維尼翁,以儺戲面具為亮點講述了“輪迴”“往生”“善惡”等中國文化理念,獲得強烈反響,隨即得到在倫敦和巴黎演出的邀約;另外,孟京輝導演的多媒體肢體劇《洗腦,李爾王》、毛爾南導演的作品《跳牆》、趙淼導演的《失歌》等代表中國當代戲劇探索成果的作品也陸續登上阿維尼翁舞臺,令西方的同行和觀眾對中國戲劇語言的獨特性和豐富性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

中國戲劇的國際存在感逐漸增強

近年來,不少中國戲劇人逐漸成為阿維尼翁戲劇節的常客,還有越來越多中國戲劇工作者躍躍欲試,希望藉此打開通往歐洲戲劇舞臺的大門。不過,因缺乏對阿維尼翁戲劇節的瞭解而折戟沉沙者也屢見不鮮。

文化的差異和語言的障礙是中國戲劇進入歐洲主流文化市場的主要瓶頸。克服這一障礙,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日前剛結束了在阿維尼翁戲劇節25場演出的《莊先生》,可以說是中國戲劇走出去的一個成功範例。它是赴阿維尼翁戲劇節演出場次最多的中國戲劇之一,更被一些戲劇節權威人士認為是戲劇節上看到的最好的中國戲劇。

該劇編劇龐貝認為,《莊先生》在法國能夠被認可,源於作品的文學性和思想性,體現了一種東西方哲學的對話。此外,除了呈現一個好看的中國故事,《莊先生》也擁有能夠引發當今觀眾共鳴的現代主題及中西相通的元素。“莊子的‘齊物論’講的是平等,‘逍遙遊’講的是自由,這都是當今國際語境中能夠引發共鳴的藝術元素,也是能令法國乃至歐洲觀眾感到親切的價值理念。”事實上,的確有歐洲觀眾反饋,中國的哲學家莊子與法國的哲學家加繆有相似之處:莊子也是一個加繆式的“局外人”,其行為所構成的戲劇衝突如加繆筆下角色的“反抗”,都具有某種悲劇感和荒誕感。

作為阿維尼翁戲劇節的常客,北京青年戲劇節藝術總監、著名戲劇導演孟京輝說,越來越多的中國合作伙伴積極自主尋求機會到阿維尼翁戲劇節展示作品,大家共同在這裡創造了一種中國文化環境,對國際觀眾瞭解和接受中國戲劇有重要意義。他說,6年來,在阿維尼翁戲劇節,從“一場表演可能只有兩三個觀眾”到逐漸被注意、被熱議,中國戲劇的國際存在感逐漸加強。“我們已經進入國際平臺,但中國戲劇要發揮影響力還需時日,需要在國際語境下逐步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