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發展的國際濱如何煉成?濱江書記「夜考」亮答案

2018-07-17 14:0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張夢月

开放发展的国际滨如何炼成?滨江书记“夜考”亮答案

7月16日晚,省委召開本屆第四次縣委書記工作交流會。

今年是“八八戰略”實施15週年。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高新區(濱江)時,深情地說:“八八戰略”是經過大量調查研究提出來的,聚焦如何發揮優勢、補齊短板這兩個關鍵問題。

“7月8日,總書記又專門對浙江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我們深受鼓舞!”濱江區委書記詹敏說,今年濱江認真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活動,全力打造開放發展的“國際濱”,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高地。

開放發展的“國際濱”是如何煉成的?交流會上,詹敏向全省介紹了主要做法。

开放发展的国际滨如何炼成?滨江书记“夜考”亮答案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董旭明 攝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推進開放謀發展

“大學習,我們首先從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指示精神學起。”詹敏說。

人才是開放發展的制勝關鍵,濱江堅持把人才工作放在經濟工作第一位置。今年新推人才新政30條,設立國際人才創新中心,開展企業人才招聘66場次,新增人才租賃房1316套,新引進人才17337人、海外高層次人才504人。

人才集聚效應顯現:濱江國家技術獎獲獎數和標準制訂數位居國家級高新區前列,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僅次於中關村,位列第二。

在濱江,R&D(研究與開發)投入佔GDP比例12%;專利申請量5701件,發明專利2623件,萬人從業人員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76件。

實踐證明:人才帶技術、技術變項目、項目融資金、實現產業化是行之有效的發展之路。

开放发展的国际滨如何炼成?滨江书记“夜考”亮答案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董旭明 攝

牢牢把握產業國際化推進開放謀發展

“開放發展,我們首先突出產業國際化,支持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努力追求‘萬樹梨花春滿園’新境界。”詹敏說。

濱江在孵化器上下功夫。今年設立1億元境外投資基金,合作設立海外孵化器6個,新申報孵化器眾創空間20個,產業項目路演100多場,北航杭州創新研究院六個重點實驗室和華為全球培訓中心即將投用。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濱江致力於做強產業集群,今年廣泛開展“百名幹部聯千企”活動,提出“百家上市公司計劃”,確定第一批擬上市培育企業42家,認定瞪羚企業233家,新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80家;積極培育跨國公司,新設境外企業研發和分支機構26家,新增境外中方投資42億美元;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智造供給小鎮和科技金融服務小鎮。

詹敏表示,濱江搶佔全球新經濟制高點,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實現收入1647億元、增長19.4%;狠抓招商引資,新增註冊企業4332家(其中億元公司16個),實到浙商資金38億元、外資3.95億美元。

同時,支持企業紮根濱江走出去發展,又湧現了網易嚴選、優行科技、紫光華三、零跑科技等一大批新的細分行業骨幹企業,海康威視等視頻安防企業將產品賣到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實踐證明:小地方,可以有大作為;高質量,更能中高速。

开放发展的国际滨如何炼成?滨江书记“夜考”亮答案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李翔 楊曉軒 攝

聚焦創新生態體系推進開放謀發展

“好的創新生態和城市環境是開放發展的基礎。”詹敏說,我們強調不僅當好店小二,更關注痛點當好良醫,力求“望聞問切、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詹敏提出了六個“針對”——

針對“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出124項事務“一次不用跑”;產業項目審批可實現“最多100天”;

針對今年相對嚴峻的經濟環境,及時推出新一輪1+X產業政策體系精準施策;

針對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設立30億元政府產業扶持基金,並與民生銀行合作推出“科技企業成長貸”;

針對發展空間小的瓶頸,提出“力求每供一塊土地成就一家上市公司,確保濱江每一家上市公司都能擁有自己的物業樓宇”,推進“畝均論英雄”改革,實現畝均增加值1158萬元、稅收180萬元;建設工業綜合體,實行產業項目供地與供房雙軌推進;落點(在建)產業項目42個(投資超10億元的13個)。

針對城市形態不足的短板,把建築高度、密度和形態等各項指標具體落實到每一塊土地上;同時堅持城市留白,努力保持城市“不空不實”良好狀態;

針對外來人口占比高且年輕人多的實際,大力倡導“此心安處是吾鄉”,打造全域城市化的“國際濱”和全域景區化的“花城濱江”。最美跑道迅速成為網紅,小學晚託班引起杭州市響應,廣泛得到群眾好評。

實踐證明:只要堅持問題導向,就能破解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