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性價比到底如何?我們來算一筆帳!

小編的一個朋友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高級運營專員,當年高考因為一些家庭變故沒能讀成大學,在職場中奮鬥十年,靠著自己的奮鬥撐起了一整個家庭,足夠豐富的經歷和優秀的工作能力讓他以大專的學歷進入了北京一家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可以說是靠著親身的經歷來驗證那句話“學歷在職場中真的沒那麼重要。”

真的是這樣嗎?

哪怕他是一個知名互聯網公司的高級運營,拿的薪資也比同一級別的同事要高出20%—30%,但在他房間臥室的牆上,依舊貼著北京10月自考的時間和他所要參加的考試科目。

“我是全憑著自己之前的經歷才進到現在這家公司的,但是進來以後,我發現在互聯網這個行業,學歷有多麼重要,沒有學歷,拿什麼去進BAT?”

這就是現實。

逆襲的故事那麼多,可現實中又有幾個人具備像逆襲主人公一般的突出能力呢?對於亮點並不突出的你,學歷在職場中真的很重要!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自考性價比到底如何?我們來算一筆賬!

自考性價比到底如何?我們來算一筆賬!

專科應屆生起薪2800元,本科應屆生起薪4300元,碩士研究生起薪5900元,博士研究生起薪7900元。

其中專科應屆生大部分薪資水平在1500~3000的範圍內,本科應屆生收入在5000~8000的人居多,博士研究生起薪7900元,薪資均在8000以上。

那些職場能力論者總是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學歷只是敲門磚,職場還得看能力”。

沒錯,學歷是敲門磚,可這塊磚就能讓你一起步就拿到更高的薪資、摸到更高的平臺,而且它是不是隻是敲門磚,都是一個未來的問號。但至少一個高學歷背後所呈現出的綜合素養、學識以及思維方式都不會太差。

除了一份更客觀的收入,學歷還能帶來什麼?

一個本科學歷≈一線城市戶口


這段時間,各大城市都發布了自己的搶人政策。為了囊括人才,各大城市送錢、送房、送戶口,之前是以杭州、武漢、南京為代表的二線城市,現在連管控嚴格的上海、北京這種一線城市也加入了搶人大戰。

在北京發佈史上最開放的落戶政策後的同一月,上海明確表態“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並設立落戶綠色通道。

自考性價比到底如何?我們來算一筆賬!

在深圳,本科除了落戶,還可以享受補貼,30週歲以下本科生,15000元/人。

在鄭州,35歲以下的本科,三年內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標準發放生活補貼,購房補貼每人2萬元。

在南京,40 歲以下本科生可直接落戶、外地大學生來面試有千元補貼、高層次人才首套房不限購 。

在一線城市生活,不僅是每月拿到的薪資高,更是享有更完善的醫療、教育、產業體系,擁有更高的公共服務業水平。

這些落戶政策,都是基於對知識的尊重和人才的認可。有本科學歷,你才有留到一線城市的資本。

本科學歷≈平臺+交際圈+眼界

當我們看一個人的發展好壞時,往往不能拘泥於一個現狀,工資的多少或是職位的高低都不是決定因素。好的平臺、優秀人才彙集的交際圈、更開闊的眼界,這些才是決定你未來的因素,也往往與社會地位和階層掛鉤。而學歷則是這一切開始良性循環的開始。

你可能會在較高的平臺認識更多的人,獲得更多的信息,開拓眼界。

你也可以繼續讀研,考研究生,也可以考公務員,考教師資格證,考會計師,參加司法考試,甚至於出國留學。

只有當你的生活不受限制的時候,你才能發揮出你無限的主觀能動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