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安化|湖南經典花鼓戲《打銅鑼》背後的安化故事

湖南經典花鼓戲《打銅鑼》是長沙花鼓戲作品。作者李果仁。1964年,湖南省花鼓戲劇院演出,同年出版單行本。1978年,收入《湖南小戲選》。劇本根據柯蘭小說《三打銅鑼》改編。故事發生在秋收季節的南方農村。生產大隊委派社員蔡九打銅鑼,督促社員關好雞鴨,防止糟蹋莊稼。蔡九第一年打鑼,遇到林十娘放鴨下田吃谷,由於顧及情面,讓林十娘佔了集體的便宜,還被她捉弄了一番。第二年蔡九打鑼,吸取教訓,堅持原則,抓住林十娘放到田裡吃谷的鴨子,終於促使林十娘承認了錯誤。全劇短小精悍,矛盾集中,在農村日常發生的事件中,提出維護集體利益的問題,批評損公肥私的思想和行為,正確處理了人民內部矛盾。劇本運用喜劇手法,刻畫了蔡九的憨厚、樸實、富於幽默感的性格,並對自私自利、胡攪蠻纏的林十娘謔而不虐地進行了嘲諷。演出在運用花鼓戲的音樂和表演程式表現現代生活方面,也取得很好的成績。

李果仁先生,1926年出生於湖南省安化縣羊角塘鎮金雞村,湖南著名戲劇作家。自幼愛好文藝,擅長鬍琴演奏,從學期間,每年寒暑假組織同鄉學友演“文明戲”。1948年畢業於安化英武中學高中部。建國前夕入湖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結業後分配到益陽軍分區文藝宣傳隊,不久調入省軍區文工團,後調省戲曲工作室、省花鼓戲劇院等單位,擔任演員及編導工作,為中國戲曲家協會湖南分會會員。

文:鄧文英(品味安化供稿)

那還是一九六三年,我那時五歲多點。還依稀有點印象,在隔壁第爺爺(同心村村支書鄧興租)家,聽大人們說:下放來了一位從省城來的大知識分子,湖南省花鼓戲劇團著名編劇、作曲家李果仁先生。村支書安排了兩個男勞力,才將他的行李挑來。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幾大箱行禮全是李老師的樂器。二胡,京胡,板胡、琵琶、大筒、鎖吶、鑼鼓鈸。每當李老師吹鎖吶或拉二胡時,我連飯都不吃了,跑到第爺爺家去,與幾個小時候的伢子,看熱鬧。鄉下伢子,沒見過如此多的且又好聽的樂曲。

品味安化|湖南經典花鼓戲《打銅鑼》背後的安化故事

李老師五十歲左右,經常穿便衣,瘦瘦的,個子也不高。有時一個人鑼鼓鈸同時擊打,叫開場戲,時而二胡,時而鎖吶,都是優美的花鼓戲調子。李老師一個人可做一個樂隊的事。聽第爺爺說,李果仁老師曾到馬路的八角塘,泉水溏住過,曾經看到一個警長,(稻田的管理員)與一個放雞鴨到鄰隊田裡的堂客們吵架,心生靈感!逐回想到著名小說家柯南寫的《三打銅鑼》與其相似,回到同心村後,埋頭寫劇本。一個月後,由《三打銅鑼》小說改編的經典花鼓戲《打銅鑼》在這裡問世了。

品味安化|湖南經典花鼓戲《打銅鑼》背後的安化故事

寫成後,李果仁老師就在我村裡找演員排練,由鄧主生飾演蔡九,我二姐鄧靜珍飾演林十娘,音樂李老師一人包了。同時,還排練了花鼓戲《賣病豬》,《老頭子看莊稼》。三姐鄧谷珍、鄧滿娥、鄧來山等參加飾演,李老師教戲時特別細心,教唱花鼓戲各種曲調,還要配合二胡。各種各樣的動作,身法,手法,指法,步法。我與同齡的伢子,經常看李果仁老師教戲,拉二胡。到了元旦節,到鄉政府參加演出。後來聽我三姐鄧谷珍說:《打銅鑼》演不到一半,倆人由於忘記了臺詞,沒演了。《賣病豬》《老頭子看莊稼》免強演完。“農村裡的小學生文化,演這麼大的花鼓戲,也難為她們了”,李果仁後來這麼評價的。

品味安化|湖南經典花鼓戲《打銅鑼》背後的安化故事

時間很快,轉眼間年底,李果仁老師因為其他原因,又重新調回長沙去了。我經常問第爺爺,那個吹鎖吶的李老師還來的嗎?第爺爺逗我說:“還來的呢,還要教你唱戲”。時間一晃又過了十年,有一天,集體收工後,見我們村裡的曬穀坪上,掛起了電影幕布,電影的題目竟然是《打銅鑼補鍋》。大家異常高興,又能看十年前李果仁編的戲了。在家草草地吃了晚飯,趕去看電影,到底還是省花鼓戲劇團,蔡九扮演者凌國康,林十娘則由李小嘉飾演。他們倆人演得特別好看,大家議論紛紛。又回憶起當年李果仁老師,教戲的情景。

品味安化|湖南經典花鼓戲《打銅鑼》背後的安化故事

李老師多才多藝,一身都是戲。他那親切的笑迷迷的面孔,他的那些樂器,在他手裡,隨便拉來都是那麼動聽和優美。後來我又聽姨父歐陽吉元談論起李果仁老師:說李老師回到長沙市花鼓戲劇團後,也就是一九六四年,著手排練《打銅鑼補鍋》。

品味安化|湖南經典花鼓戲《打銅鑼》背後的安化故事

一九六五年,由廣東東道主,經陶鑄批准主辦的中南五省文藝大匯演,要求反映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生活寫照,什麼王孫公子,才子佳人的戲一律不準。湖南省花鼓戲《打銅鑼補鍋》正好,湖南花鼓戲演員在那時參加這麼大的演出,也有些緊張,因為有名噪大江南北的大牌演員常香玉,夏夢,石慧等。湖南演出開始,從蔡九三聲鑼響進場,林十娘手提竹籃倒退出場至結束後,全場爆發雷鳴搬的掌聲。

劇中的"蔡九癲子"、"林十妹子"、"收割季節,穀粒如金,各家各戶,雞鴨小心!”已成為當地開心的流行口頭禪。

品味安化|湖南經典花鼓戲《打銅鑼》背後的安化故事

人民日報1965年9月25日刊登

陶鑄與中南五省的領導,當既接見了演員和編劇李果仁。陶鑄大加讚美,十分肯定地表揚,並當既指定珠影將《打銅鑼補鍋》拍成電影。當時李小嘉等演員與編劇李果仁老師一時之間,成了廣東日報、南方日報的新聞人物,名噪一時。

必須補充的是,電影《打銅鑼補鍋》劇中的女青年蘭英妹子,是當今大歌唱家李谷一扮演的。從影片中可以看出,蘭英的扮相和現在的李谷一是很相象的。精彩唱段“手拉風箱”膾炙人口,在湖南那是老幼皆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