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通寶雕母

康熙通寶雕母

康熙: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清聖祖,年號康熙,為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蒙古人稱康熙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西藏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有學者將其尊為“千古一帝”。

康熙通寶雕母

康熙通寶:鑄於清聖祖康熙年間(1662~1722年)。錢徑2.5-2.7釐米,重3.8-5.5克。錢面文字“康熙通寶”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

康熙通寶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仿"順治四式"的滿文錢。錢背滿文"寶泉"、"寶源"左讀,是戶、工兩部所造。另外一類是仿"順治五式"滿漢文錢。

康熙通寶有小平及當十大錢。錢文真書體,直讀。除寶源、寶泉二局以滿文紀局外,各省均以滿漢字紀局名,穿左鑄滿文,穿右鑄漢文。各省鑄錢均為小平。折十大錢為寶源局所鑄,面文離郭隔輪,背滿文寶源列穿左右。幣材多呈青白色,即用銅錫合金,通稱大白錢;也有紅銅及黃銅的省局鑄錢。雕母就是鑄版,母錢.

康熙通寶雕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