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車到底能走多遠?是資本忙著圈錢還是在考驗國民素質!

共享這個話題在不知不覺中就來到了你我身邊,而這一新詞對於每個社會人來說,已經見怪不怪了!的確,從共享單車到共享充電器、共享雨傘,甚至“共享男女朋友”等等陸續出現。面對這些共享經濟,有的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而有的卻曇花一現淡出視線!

共享汽車到底能走多遠?是資本忙著圈錢還是在考驗國民素質!

不管共享如何發展,當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和減少排放的剛性要求逐步提升的時候,當共享單車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出行之際,更為“霸氣”的共享汽車在這兩年快速發展,而面對這個更新的事物,有的消費者還是持觀望的態度,有的消費者則已經開始,有的早就成為共享汽車的忠實用戶!

首先,所謂汽車共享,是指許多人合用一輛車,即開車人對車輛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有點類似於在租車行裡短時間包車。它手續簡便,打個電話或通過網上就可以預約訂車。所以在共享單車大行其道之後,共享汽車更為值得我們參與!

共享汽車到底能走多遠?是資本忙著圈錢還是在考驗國民素質!

其次,讓我們看看共享汽車的優點和生存土壤。共享汽車有助於緩解交通堵塞,以及公路的磨損,減少空氣汙染,降低對能量的依賴性,發展前景極為廣闊。而在一線限購城市或者三四線邊遠郊區,共享汽車大有可為,都能滿足載物出行,而且都是通過某個公司來協調車輛,並負責車輛的保險和停放等問題。

另外,很多共享汽車都是新能源車型,有的則是各大整車廠商直接投資,開始佈局;有的的則是互聯網的新貴,也來立個山頭。包括立刻出行、番茄出行、一度用車、途歌、巴歌出行、神州iCar等等。

共享汽車到底能走多遠?是資本忙著圈錢還是在考驗國民素質!

除此之外,整車廠商有寶馬、戴姆勒、北汽、奇瑞、比亞迪、吉利、力帆等汽車製造企業,首汽集團旗下的“Gofun出行”、上汽集團旗下的環球車享EVCARD等運營商;當然還有互聯網標籤的滴滴、途歌TOGO等等都已發快速發展小有勢力!

其實,對於消費者來說,能通過這樣的以共享代替購買,以支付租金來代替整車花費的方式,更被年輕的消費者所接受!在這個汽車銷售都不能滿足的時代!各種風投融資可謂更勝有的都到了瘋狂的程度!

共享汽車到底能走多遠?是資本忙著圈錢還是在考驗國民素質!

再次,共享汽車搭載一大堆最新的汽車技術,人臉識別、自動駕駛、車載WIFI、智能語音等等,這樣的好事自然備受資本的追捧,不僅僅是因為看到了風口,而是推廣共享汽車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沒有資本的驅動是很難快速落地,這點倒是很像共享單車!

目前雖然風生水起,但是行業整體的發展瓶頸還是不可忽略的。看著共享單車就能瞭解到,這樣的共享出行有好處自然也有缺點,科技改變生活的同時,也在改變著我們的日常出行,更是考驗著全國人民的整體國民素質!

共享汽車到底能走多遠?是資本忙著圈錢還是在考驗國民素質!

第一,共享汽車的停放問題,現在都是新勢力包容,但是違章停車等等仍舊可以看到。

第二、國民素質,惡意破壞或者到店不加油,不加電等等,只能等待救援的案例也不是沒有。

第三、駕駛員層次不齊,駕駛技術有高有低,對於交通事故,處理起來都很頭疼!

共享汽車到底能走多遠?是資本忙著圈錢還是在考驗國民素質!

第四、啟動車輛技術關口之外,還要有保證金等等,費用也不低。

第五、金融保險等管控之下,仍舊有一定的風險!

共享汽車到底能走多遠?是資本忙著圈錢還是在考驗國民素質!

最後的最後,整體共享汽車的表現為車輛少、網點少、停車位價格貴、還車困難,充放電仍舊急需規劃。雖然能解決消費者的出行問題,但是並不那麼方便。另外,加上除了成本高昂無法快速推進,共享汽車運營中也有很多安全問題亟待解決,甚至需要法律法規的監管!所以面對越來越多的出行訴求,共享汽車仍舊仍重道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