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勝街道基層黨建講習所請「雙報到」在職黨員開講 「基層信訪的分類與治理」

德勝街道基層黨建講習所請“雙報到”在職黨員開講 “基層信訪的分類與治理”

德勝街道基層黨建講習所請“雙報到”在職黨員開講 “基層信訪的分類與治理”

2018年7月3日上午,德勝街道基層黨建講習所7月份的首次黨課在黨建促進中心如期展開。與往期黨課不同的是本次黨課的授課老師是來自黃寺大街西社區的“雙報到”在職黨員——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馮軍旗副教授。馮教授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結合基層的實際情況和地區工作需求,給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黨課“基層信訪的分類與治理”。

德勝街道基層黨建講習所請“雙報到”在職黨員開講 “基層信訪的分類與治理”

德勝街道基層黨建講習所請“雙報到”在職黨員開講 “基層信訪的分類與治理”

參加今天黨課的有來自機關7個黨支部的部分黨員和24個社區負責信訪工作的社工。街道辦事處信訪辦科長趙維明同志、司法所所長戴長隆同志、城管隊教導員郝滬軍同志也參加了本次黨課。可以說,這既是一次黨課,又是一次業務培訓課,同時還是街道工委挖掘地區資源、發揮在職黨員作用的一次成功範例。整堂課,馮教授理論與案例結合,圖片和視頻同時呈現,有理有據,亮點不斷,教室裡不時傳出贊同聲和感嘆聲。

德勝街道基層黨建講習所請“雙報到”在職黨員開講 “基層信訪的分類與治理”

德勝街道基層黨建講習所請“雙報到”在職黨員開講 “基層信訪的分類與治理”

馮教授以中國當前信訪工作的基本形式開始了本次黨課,他指出,從1992年開始到2004年,全國的信訪總量連續12年呈攀升趨勢,年均增幅在10%以上。近些年逐漸下降,但也基本上每年在1000萬件左右。信訪工作是目前中國各地都比較棘手的問題,可以說比多年前的計劃生育工作難度還大,可以稱之為天下第一難。這一數字和馮教授對信訪工作的定位,立刻引發了大家的思考,激起了大家的聽課熱情。

德勝街道基層黨建講習所請“雙報到”在職黨員開講 “基層信訪的分類與治理”

德勝街道基層黨建講習所請“雙報到”在職黨員開講 “基層信訪的分類與治理”

接著,馮教授根據自己多年基層調研的實踐和研究,從維權型、謀利型、謀權型和糾紛型四個方面講述了基層信訪的類別與治理,每個類別都舉了一個特殊的案例,有張紅蓮的維權信訪,有“上訪專業戶”羊治和的十年上訪之路,還有朱喜民的謀權的例子。

德勝街道基層黨建講習所請“雙報到”在職黨員開講 “基層信訪的分類與治理”

“上訪專業戶”對大家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詞語。羊治和信訪事件是馮教授親自參與治理的一個案例,他本是一位河南農村的小學老師,因為一次去醫院看病的偶發事件引起了他對當地教育局的不滿,開始對教育局的上訪和告狀。後來又因為愛人的去世、祖墳事件賠償等不斷升級,最終以本人腦梗病癱瘓在床才結束。這一過程,前後持續10年之久,牽扯進了當地教育局、鄉政府、縣政府、公安局等多個部門,耗盡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是一個非常值得借鑑和思考的案例。

德勝街道基層黨建講習所請“雙報到”在職黨員開講 “基層信訪的分類與治理”

德勝街道基層黨建講習所請“雙報到”在職黨員開講 “基層信訪的分類與治理”

馮教授在信訪工作的討論和前瞻中指出,基層信訪是信訪工作的第一道護城河。作為基層信訪工作者,一定要有工作熱情、信訪工作經驗和法律知識基礎這3個基本條件,情理法科學合理結合,才能做好信訪工作,守護好這條護城河,維持好基層社會的穩定,謀求和諧與發展。必要時還可以參考河北省的例子,引用中介機構妥善處理信訪案件。

德勝街道基層黨建講習所請“雙報到”在職黨員開講 “基層信訪的分類與治理”

德勝街道基層黨建講習所請“雙報到”在職黨員開講 “基層信訪的分類與治理”

組織部部長李贇同志在結束的時候,對馮教授利用個人時間、發揮專業特長、服務地區黨員群眾的精神表示了肯定和感謝。她強調,在職黨員回社區報到,基層黨組織一定要利用好這支隊伍,發揮好他們的能力,不能僅限於號召他們參與地區大清掃,要有科學性和延續性。同時基層黨組織也有服務好報到在職黨員的義務,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黨員來愛護和服務。後面的講習所還會繼續沿用這一模式,邀請地區在職黨員給大家講黨課,也希望所有參加學習的黨員和積極分子能夠珍惜學習機會,得到黨性覺悟、個人素養和工作能力的提升。

( 內容轉自德勝街道工委組織部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