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新英灣區居民符清平:老家「讓路」廠區我們住進別墅

洋浦新英湾区居民符清平:老家“让路”厂区我们住进别墅

7月13日,俯瞰洋浦經濟開發區新英灣區共鳴社區聯排新居。海南日報記者蘇曉傑攝

“我們是碰上好時代了!”7月13日,談起改革開放後洋浦經濟開發區的建設發展,家住洋浦新英灣區共鳴社區的居民符清平有話要說:25年間,全家從老舊瓦房搬進了小別墅,自己還當起了電器店老闆,生活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35歲的符清平告訴記者,自己的老家在如今的幹衝區,當年家家戶戶都住在瓦房裡。小時候,符清平每天從家到學校的必經之路是6公里的土路,雨天必定會帶回兩腳泥土。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當地沒有通電,街坊鄰居的業餘生活單調貧乏,晚上只能聚在家門口拉家常,夜深便回屋休息。“記得有一次,我和玩伴走了近5公里的夜路才到鎮上,只為了看一場電影。”符清平回憶道,那場電影日後讓年幼的他回味許久。

2016年,符清平的老家要建設中國石化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廠區,當地不少人搬遷到了新英灣區,符清平家是其中一戶。

位於共鳴社區的安置小區房屋聯排建設,整齊劃一,被當地人稱為“聯排房”。“新家”面積按人口多少分配,符清平一家五口人住進了一棟190平方米的兩層小別墅,家門前不再是泥濘的黃土路,取而代之的是乾淨平整的水泥路。

“社區裡的小廣場一到晚上燈火通明,大家再也不用摸黑聊天了。”符清平打趣地說。不斷完善的路網建設,讓新英灣區的群眾出行更加便利,新建的濱海公園、文化館等,讓大家的休閒生活有了更多的選擇。

群眾的幸福感也得到了不斷提升。據共鳴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符文昌介紹,社區為了傳承發揚當地傳統文化,組建了調聲隊,吸引300多名群眾參與。此外,社區還不定期舉辦群眾喜聞樂見的山歌劇表演,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數據顯示,近5年,洋浦累計投入資金53.5億元用於民生建設,佔地方可用收入的52%;其中,投入21.5億元建成安置房2282套,搬遷安置群眾1981戶7033人,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如今洋浦發展得越來越好,我們的日子也越來越紅火。”漫步在鳥語花香的社區裡,符清平言語間流露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原標題:洋浦新英灣區共鳴社區居民符清平:老家“讓路”廠區我們住進別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