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同意把男足工資、俱樂部和贊助商投入的10%給女足做獎金和發展資金嗎?爲什麼?

欣賞與寬容


如果是同一家俱樂部、同一個贊助商,當然沒有問題。但如果不是,程序就不正義。投資女足不應該是“慈善”。

國內女足聯賽自從2016賽季起,不少球隊的投入都在千萬級,和中超一樣進入了“裝備競賽”期,大牌外教和外援都有不少,主力國腳有了流動,收入劇增,是幾年前完全不敢想象的。縱向比較,現在國內女足球員(聯賽排名較好、投入較多的俱樂部)收入比上一代(07世界盃08奧運會八強)高出了至少數十倍,現役國腳的收入也比她們自己三四年前高了數倍;橫向比較,目前中國女足主力國腳,國內女超聯賽投入最高的的幾支隊伍,薪資+獎金足矣媲美甚至超過歐美豪門,這也是為什麼國內女足球隊能從歐洲豪門大巴黎這樣的球隊挖來那麼多的頂級外援。(江蘇蘇寧女足甚至從歐洲霸主、女足領域平均薪資最高的里昂女足挖來了功勳教練。)而在國外,即便是女足職業聯賽開展最好的美國、英國,除了頂級國腳有不錯的薪資(美國女足國腳工資由美國足協承擔),絕大多數女足球員需要有第二份職業,來維持自己的足球生涯。

國內女足的問題並不在於“錢太少”,而是不會用錢,管理的不規範和不透明,讓大量的投入沒有用在該用的地方。另外,球隊與球隊之間,球員與球員之間,貧富差距過大。缺乏職業經理人,導致引援不透明、薪資結構不合理等眾多問題。而即便是所謂的豪門球隊,卻在一些球員傷病、合同等基本問題上,百般刁難和漠視。一些投入不大的球隊,並不是沒有贊助商,而是因為球隊同時隸屬於當地足協/體育局,最終贊助商的錢不知道去了哪裡。

所以國內女足最缺的不是錢,而是一個健康、尊重人、遵守規則、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女足的問題是情懷太多、人情太多,而專業和職業太少。

客觀說,正是男足市場增加了投入,女足也吸引了資本的介入。從這個角度而言,女足已經是受惠於男足的。一邊享受著體制內的保護,一邊要求市場化的待遇,其實是矛盾的。

女足的市場化是一個全球性的難題,靠哭窮和罵男足都解決不了。中國女足需要有成績、需要有更多的偶像巨星,吸引更多女孩走向球場,女足才會逐漸成為一個真正受歡迎的運動。只有到那個時候,女足的市場化,才有土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