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編程?教育部:在中小學設置人工智慧課程,推廣編程教育

2017 年浙江省將信息技術(包含編程)作為高考選考科目(7選3)中的一門,與傳統理化生科目具有同等地位。據悉,2018年起,浙江省信息技術教材將啟用Python,放棄VB。也就是說Python將成為浙江高考內容之一。

另外,北京、山東也確定要把Python編程基礎納入信息技術課程和高考內容。

教育部考試中心最新發布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調整通知,新增“Python 語言程序設計”科目。

而山東省最近出版的小學信息技術教材,在六年級課本中也加入了Python相關內容。這是要引領全球人民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嗎?

高考考編程?教育部:在中小學設置人工智能課程,推廣編程教育

Python、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專家系統……這些聽起來“高大上”的科技名詞,真的要進入中小學課堂了?!

諸暨市新世紀小學校長蔣望雷認為:“教育現代化離不開教育信息化,學校引進人工智能課程,改變了原先信息課程中讓孩子認識輸入設備、開關機、玩小遊戲等枯燥的教學內容,讓他們對人工智能有更多的接觸機會和參與機會,通過自己編程設計,進行創新、創作,為未來更加深入學習相關知識打下基礎。”

“人工智能教育進入中小學,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面向未來的人才素養要求我們對孩子從小實施人工智能啟蒙教育,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埋下人工智能素養的種子,不斷去催生它發芽、生長。”紹興市柯靈小學校長金華星說。

所有人工智能教學,都離不開編程教學。“如此‘高精尖’的學科,中小學生能聽懂嗎?學了有用嗎?”有不少家長髮出這樣的疑問。對此,專家們認為:“很多人覺得這些知識對於孩子而言很難,其實難度主要體現在計算環節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本身已經可以通過技術來實現。對於學生而言,他們要掌握的是其中蘊含的思維方式。”如今,學生能接觸到的信息技術種類和內容日益豐富,傳統的學習路徑也要發生相應改變。編程教育不僅僅在於技巧訓練,更在於思維定式的轉變。通過編程,可以讓孩子們自然而然地意識到數學、自然科學及各個學科的重要性。進入這種狀態後,學習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玩了。

事實上,義烏市第四中學早就開始了編程教學的探索。他們開設的人工智能課程中,頗具亮點的課程之一就是程序設計,學生每週學習4課時。“對於編程,很多人會以為是一件非常枯燥難懂的事情,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其實編程的主體並不是程序語言,而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該校編程教學老師說,“在編程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培養學生從問題的特徵入手,梳理問題的解決脈絡,找到合適的組織方式。學生通過對編程的學習,可以更好地適應和融入未來社會的發展,這才是編程教育的意義所在。”

高考考編程?教育部:在中小學設置人工智能課程,推廣編程教育

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和電子工程系副教授,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國際上最權威的學者吳恩達先生早有先見之明——在今年9月份回答Quora提問時,有網友問:“我女兒剛剛學會走路……我是否該在她會識字後就立馬教她Python?”

吳恩達的回答非常肯定:是的,一定要教她寫代碼(code)!更重要的是,教會她持續學習的能力。

吳恩達說,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編碼。曾經我們以為不需要每個人都會讀書寫字,但隨著人們讀寫能力的提高,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好。如今,我們也處於一個只有很少人能編碼的時代。但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機交流變得越來越重要,編碼能力將成為可以預見的未來最深層次的人機交流的基礎。所以,吳恩達認為,幾乎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編程,就像幾乎每個人都該學習讀寫一樣。

所以,學習Python,做數據分析,跟語文、數學、游泳、開車一樣,是通用技能,現在打好基礎,以後學什麼都輕鬆。

高考考編程?教育部:在中小學設置人工智能課程,推廣編程教育

回想一下,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13歲學習編程,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11歲開始學習編程……,時代發展日新月異,小學生學編程早已不是新鮮事。在美國,就連嬰幼兒也有專門的編程童書。

高考考編程?教育部:在中小學設置人工智能課程,推廣編程教育

在美國一次計算機科學教育周開幕日活動中,時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親自上陣,給中小學生示範計算機編程。白宮認為,計算機科學普及教育是美國未來幾十年保持創新優勢的關鍵舉措之一。

高考考編程?教育部:在中小學設置人工智能課程,推廣編程教育

據悉,國務院今年發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關於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也提出瞭如下工作重點。

重點一: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課程

實施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寓教於樂的編程教學軟件、遊戲的開發和推廣。支持開展人工智能競賽,鼓勵進行形式多樣的人工智能科普創作。鼓勵科學家參與人工智能科普。

重點二:大學建設人工智能學科

完善人工智能領域學科佈局,設立人工智能專業,推動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建設,儘快在試點院校建立人工智能學院,增加人工智能相關學科方向的博士、碩士招生名額。鼓勵高校在原有基礎上拓寬人工智能專業教育內容,形成“人工智能+X”複合專業培養新模式,重視人工智能與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等學科專業教育的交叉融合。

重點三:培育人工智能高端人才隊伍

培育高水平人工智能創新人才和團隊。支持和培養具有發展潛力的人工智能領軍人才,加強人工智能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運行維護等方面專業技術人才培養。

重視複合型人才培養,重點培養貫通人工智能理論、方法、技術、產品與應用等的縱向複合型人才,以及掌握“人工智能+”經濟、社會、管理、標準、法律等的橫向複合型人才。

重點四:建立重大科技創新基地

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關鍵共性技術體系,佈局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壯大人工智能高端人才隊伍,促進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形成人工智能持續創新能力。建設和完善人工智能科普基礎設施,充分發揮各類人工智能創新基地平臺等的科普作用,鼓勵人工智能企業、科研機構搭建開源平臺,面向公眾開放人工智能研發平臺、生產設施或展館等。

重點五:建設智能校園,開展智能教育

利用智能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改革,構建包含智能學習、交互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開展智能校園建設,推動人工智能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全流程應用。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環境,提供精準推送的教育服務,實現日常教育和終身教育定製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