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就被保送清北,他們的父母原來是這樣教育的

在第33屆中國數學奧林匹克決賽國家集訓隊名單中

兩位初中生的入圍在全國家長中引起不小的震動

他們是

蔡子熙,廣東,深圳外國語學校,初二

鄧明揚,北京,人大附中,初三

據瞭解

在這份獲保送資格的國家集訓隊名單中

高三44人,高二8人,高一6人,初中2人

非高三學生以已超過1/4

學科特長生呈低齡化趨勢日益明顯

初中就被保送清北,他們的父母原來是這樣教育的

到底是上北大數院還是清華姚班呢?

人大附中15歲的鄧明揚犯愁了

從小學三年級到九年級

數學、信息兩門學科競賽

鄧明揚拿了無數獎項!

初中就被保送清北,他們的父母原來是這樣教育的

也許是源於鄧明揚爸媽強大的數學基因和理科思維

鄧明揚從幼兒園學珠心算、數學思維

小學一年級到二年級一直是在學校學習奧數

小學三到五年級,基本拿遍了當時所有可以拿的獎

六年級,鄧明揚順利被人大附中早培班錄取

又一發不可收拾迷上了計算機

七年級,榮獲NOIP普及組二等獎、數學初聯一等獎

八年級,榮獲NOIP提高組一等獎、NOI銀牌

數學高聯北京市二等獎

九年級,榮獲NOIP提高組一等獎

數學高聯北京市一等獎,CMO金牌

併入選國家集訓隊,獲得清北免試保送資格

令人震驚的是

鄧明揚不僅成績名列前茅,興趣也十分廣泛

下圍棋、玩橋牌、設計電腦遊戲

創建編程社團,成立編程工作室

學科競賽、課內學業、興趣愛好

這三者怎麼兼顧的呢?

鄧媽媽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1、習慣是基礎

他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們教他合理利用時間

加上他自己對問題思考深入,敢於質疑

課內知識在課堂上就消化了,課下不用花很多時間

2、起步要儘早

學科競賽嘛,接觸的比較早,學起來相對輕鬆

除了學校的研修課,週末在外面培訓班

然後花一些時間看老師推薦的書,多做題鞏固

3、氛圍很重要

學習不僅靠內在驅動,還要靠氛圍

孩子周圍的同學、老師都非常厲害

有好幾個同學從小學就一直在一起學競賽

無形中形成了一種“你拼我趕”的氛圍

同學們一起探討相互學習比自己悶頭幹效果更好

4、家長很關鍵

一是給孩子做好的榜樣

二是細心挖掘孩子的長處,多鼓勵

孩子爸爸喜歡看書,明揚也跟著一起看書

明揚英語不夠好,媽媽就利用積分表

累計積分兌換禮物,像玩遊戲一樣把英語學了

當然,鄧明揚所在的人大附中不僅是全國名校

其學科競賽水平,也一直在全國名列前茅

沒感受過他們的霸氣嗎?

“現在不努力,將來去隔壁”

看看他們招聘的老師

非名校碩博、不雙語教學、無競賽經歷

根本就進不了這所學校

初中就被保送,高中我該幹啥?

深圳外國語學校初二學生蔡子熙也很困惑

蔡子熙

2004年2月出生

一歲開始就愛看繪本,愛提問

三歲開始,別人還在識數,他就愛算題

六歲時,就發現了平方差公式

後來,他還獨立發現了

勾股數中必有5的因子

完全數與親和數並求得完全數公式

提出連續質數猜想三部曲等

小學階段

蔡子熙各方面都發展不錯

書法比賽一等獎

作文比賽特等獎

但是他最沉迷的還是數學

從三年級下學期就開始學初中數學

到四、五年級,已經學完了初中數學

六年級學高中數學。並與競賽班高中生一起上課

2013年,在第四屆啟智杯中以獲四年級深圳市第一名

2014年,在第五屆華杯少年數學精英邀請賽中

代表深圳市初等數學研究會代表隊獲得團體賽亞軍

2016年,在第六屆華杯國際少年數學精英邀請賽中

代表深圳市初等數學研究會代表隊又獲得團體賽季軍

同時,他跨級參加初一考試,摘得銀牌第二名

2016年,獲得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二等獎

獲得第十二屆宋慶齡獎學金

2017年,獲得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廣東省13名的佳績

初中就被保送清北,他們的父母原來是這樣教育的

據瞭解

蔡子熙爸爸是一名理科男,熱愛自然科學

非常重視子熙的智力開發和數學興趣的培養

潛移默化,言傳身教

不斷鼓勵孩子開動腦筋去發現、去探索

蔡子熙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

逐步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蔡子熙說

每天遨遊在數學的海洋裡

成了我生活中最幸福快樂的事

初中就被保送清北,他們的父母原來是這樣教育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一個優秀的孩子,離不開好的環境

家長永遠是孩子

最有效的榜樣

最堅強的後盾

最堅定的粉絲

沒有一個隨隨便便就能成才的孩子

少一些攀比,多一些耐心

沒有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陽光

哪能長成參天大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