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縣故事丨追憶侯貫鎮北仕村「四大歷史美景」……

追憶(還原)威縣北仕村歷史文化風貌

馬建福

威縣北候伶仕(簡稱北仕),距縣城北偏東40公里,是個人口900餘人,耕地2200餘畝,沙地800餘畝,劃分五個生產小隊的自然村莊,經幾任黨支部帶領村民的努力,已將耕地及沙地改造成優質水澆地。

歷史年間,北仕的古建築諸多,方圓幾百裡可以說是名聞遐邇,傳說有“四大美景”(八角琉璃塔,神松樹,無樑殿,魁星皋)之稱。

一,歷史文化

歷史年間,北仕的古建築,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它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無樑殿是供奉無量壽佛之殿,因整座建築採用磚砌拱券結構,不設木樑,故又稱無樑殿,有關資料顯示,無樑殿在全國多地方都有建築,如南京靈谷寺的無樑殿,是中國歷史悠久,規模最大的殿宇,始建於800年前,北仕的無樑殿的建築年限,是否和國內其它地方建築年限同步,確乏史料考證。

威縣故事丨追憶侯貫鎮北仕村“四大歷史美景”……

魁星是中國古代星宿的名稱,是漢族神話中所說的主宰文章興衰的神,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其正殿塑著魁星造像,實際上就是鍾馗。 魁星樓(皋,閣),應該是同一建築,只是規模大小而異,全國多處地方有此建築,讀書人常在魁星樓(皋,閣),拜星,祈求在科舉中榜上有名。

八角五層琉璃塔和神松樹坐落(生長)在村南的一所獨特的寺廟

威縣故事丨追憶侯貫鎮北仕村“四大歷史美景”……

裡,寺廟的高僧們均來自青海和西藏的出家文化名人,到此地傳播佛教文化,因此歷史上北候伶仕曾經叫“紅伶寺”村,有關史料記載,神松樹生長在宋朝年間,由此推斷,寺廟也應建於宋朝,甚至更早,寺廟規模有三排正殿,配東西廂房,其西側有數十排(座)和尚圓寂後並帶有烏龜馱石碑的墓群,周圍有300畝耕地,歸屬於寺廟耕種。

威縣故事丨追憶侯貫鎮北仕村“四大歷史美景”……

老人馬振蘭,參觀洛陽白馬寺時感嘆的說過:北仕寺廟也不比白馬寺差,可惜被破壞了。最為獨特的是,八角五層琉璃塔建築物件,施以金黃,翠綠,碧藍等彩色鉛釉,材料堅固,色彩鮮豔,釉色光嫩,塔底座周圍裝飾石雕,每層塔的各個角處,配有龍風圖案點墜,並掛有銅鈴,隨著微風擺動,遠處可聽見銅鈴的清翠聲,構造真是別具一格,美觀大方,塔井中可見有已風化的綢緞包裹,有人推斷可能包有佛教聖物舍利子,多作鎮寺之寶,此推斷成立的話,可佐證該寺級別之高。八角琉璃塔的彩質,在全國現存的文物中獨佔鰲頭。

威縣故事丨追憶侯貫鎮北仕村“四大歷史美景”……

二,歷史功德

具考證,北仕的歷史寺廟,在當時它的功德表現三個方面,一是寺廟有300餘畝耕地,收成的糧食,除自己食用外,富餘的都救濟給周圍的貧窮百姓,二是,寺廟高僧都是文化人,周圍百姓常去廟裡求教,比如生育男嬰,都習慣找高僧給孩子起個名字。三是每當百姓家中,有老人病逝後,寺廟和尚,都習慣於去家中義務給病逝者助念往生,出生50後以前的人,都應該記得龍恩是為死者助念往生的最後一位和尚。

三,歷史悲哀

北仕村,歷史上有諸多的文物建築,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我們作為北仕村人的晚生後輩,感到無比的自豪,然而,可惜的是,土改時期,寺廟以“打土豪,分田地”為由被拆分掉,文革時期,以“破四舊”為由,八角五層琉璃塔,也被炸燬。北仕村的文物建築滅絕破壞,是北仕村人的歷史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