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寶樓文博|傳世名畫《五牛圖》的身世之謎

1200多年前,唐朝宰相韓滉繪製《五牛圖》,歷朝歷代都視它為珍寶,宋徽宗和乾隆都特別珍藏並在畫上題詞。時光荏苒,轉眼間到了清末,在八國聯軍侵華這段屈辱歷史的見證下《五牛圖》從此再無下落~

亮寶樓文博|傳世名畫《五牛圖》的身世之謎

《五牛圖》已被公認是唐代宰相韓滉最為傳神的一幅作品,唐五代時期不知落入何人之手。後來根據《汪氏珊瑚網》記載,此畫在北宋時期藏於宣和內府,並且宋徽宗在畫上題有字,不過現存的《五牛圖》捲上已不見宋徽宗題簽,可能被後人割去。因為這一點,現在有相關學者對現存《五牛圖》的真偽持懷疑態度。

亮寶樓文博|傳世名畫《五牛圖》的身世之謎

到了南宋時期,此圖被攜入皇家內府,圖中有“睿思東閣”、“紹興”等皇家收藏印就是很好的證明。

到了明朝,這件稀世珍寶便便輾轉被著名收藏家項元汴所收藏,圖卷後有項元汴題跋一則,並且畫中有“項子京家珍藏”等印記。根據文獻記載:凡是經過項元汴收藏的書畫真跡精品,他都會用《千字文》上的一個字進行編號。所以由此便可得知《五牛圖》曾經被項元汴收藏是確定無疑的。

亮寶樓文博|傳世名畫《五牛圖》的身世之謎

明末清初,它轉入書畫鑑賞家宋犖手中,畫中有宋犖鑑定之印。

到了清代乾隆時期它重新迴歸皇家所有,入乾隆內府,畫後有乾隆皇帝的數則題記和“石渠寶笈”、“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寶”等印璽多方。畫後還有清代大臣董誥、汪由敦、董邦達、錢維城等題跋說明,這些都可以說明在清代這件畫作一直是待在皇宮內府的。清朝末年,此圖藏在中南海春耦齋。

亮寶樓文博|傳世名畫《五牛圖》的身世之謎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後攻佔北京,不但火燒了圓明園,而且也將這件稀世珍寶盜取,從此《五牛圖》落入外國人的手中。不久,外國掠奪者又將這件國寶賣給當時香港匯豐買辦吳蘅孫。吳氏收藏一段時間後,由於經營不善,瀕臨破產,想要將《五牛圖》進行拍賣,此時,《五牛圖》面臨流失海外的風險,而面對這段歷史人們的心情往往猶如下圖……

亮寶樓文博|傳世名畫《五牛圖》的身世之謎

而《五牛圖》到底有沒有流失海外?還是流進香港後來又經周總理收回來?現在藏於故宮博物院的《五牛圖》到底是不是真跡?這些問題至今學界也沒有一個肯定的結果,做為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五牛圖》一直處於一種名不正言不順的“二奶”般的尷尬地位,許多權威美術教材對其避而不談,而深藏故宮更讓它充滿神秘與懸疑。諱莫如深的結果便是反而激起了無窮的追問~

亮寶樓文博|傳世名畫《五牛圖》的身世之謎

韓滉創作過五牛圖,如今似乎是公認的史實。但經歷漫長的歷史,韓滉的《五牛圖》也見證了太多的歷史,它傳奇的身世也需要我們去探索……

歷史的真相隨著《五牛圖》被塵封在故宮深處,留給我們這些吃瓜群眾的只有無盡的遐想,就算我們姑且將專家的考證放在一邊不談,就算當年在香港的拍賣是一場騙局,就算當年周總理在國外接回這幅畫是被種種原因矇蔽,現在又有誰敢站出來說國家掏腰包拿鉅款買回來的是一個贗品……

亮寶樓文博|傳世名畫《五牛圖》的身世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