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一新生如何面對新高考

2018高一新生如何面對新高考

2018高一新生如何面對新高考

湖北省教育廳正式出臺《湖北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根據方案,湖北省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方案將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起開始啟用,在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中正式實施。

考試怎麼考

不分文理語數外全國卷,自選3科目本地卷

2021年起,全國統一高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不分文理科,取消文理綜合科目考試。

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錄取的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和考生自主選擇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總分750分。其中,語文、數學、外語各150分,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以等級分計分,錄取時各科折算為100分。

語數外考試採用全國卷,計入總成績的3個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將由湖北省統一組織考試。

外語可以考兩次,高分計入總分

根據方案,2021年起,考生可以參加兩次外語考試,選擇其中較好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高考外語考試包括筆試和聽力測試。每年舉行兩次,一次為六月全國統一高考的外語考試,一次根據教育部規定時間進行。考生最多參加兩次外語考試,可選擇其中較好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報考外語專業的考生,須參加全省統一組織的口語考試,其成績作為錄取參考。

高考與高職招生分開,兩條路進高職

湖北省將加快推進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改革過去普通高中畢業生主要通過全國統一高考、中職畢業生主要通過高職統考進入高職院校的考試招生辦法,今後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與普通高校相對分開,可以選擇兩條路徑讀高職:普通高中畢業生可以通過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職業適應性測試,中職畢業生主要通過文化基礎與職業技能測試進入高職院校,通過分類考試進入高職院校的招生方式將成為主渠道。

新政怎麼推

今年起部分市州先試點再推廣

2016年春季學期,在部分市州高一學生中開展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試點;從2016年秋季學期入學的高一年級新生,將開始全面實施;2017年在部分市、州高一入學新生中開展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試點,兩項試點均不與當年錄取掛鉤。

2018年在高一入學新生整體實施,全面實行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

2021年,實現“兩依據,一參考”的招生錄取模式(即依據全國統一高考成績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結果進行錄取的模式),基本建立健全具有湖北特色的考試招生制度。

招生怎麼招

探索分類投檔、分類錄取

此次新高考改革方案中,對高校招生錄取將有以下調整和改革:

減少和規範加分項目:取消體育特長生加分和散居少數民族考生加分政策,減少農村獨生女加分分值;2017年起,取消農村獨生女加分政策。

調整招生錄取批次:從2016年起,文理類本科錄取批次由3個批次調整為2個批次;藝術本科錄取從3個批次調整為2個批次;高職高專錄取從2個批次合併為1個批次。

試行分段填報志願:今年考生填報志願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填報:本科提前批(文理類、藝術類、體育類、技能高考),高職高專提前批(文理類、藝術類、體育類、技能高考、高職聯辦本科計劃),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第二階段填報:高職高專批文理類。

可填報9個平行志願:文理類的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高職高專批次平行志願由原來6個院校志願增加到9個。藝術類各批次平行志願不再按全省藝術統考類別劃分志願模塊,符合多個藝術統考類別錄取條件的考生可以在同一批次的平行志願中混合填報同一院校或不同院校的不同統考類別的專業志願。

改革高職招生錄取模式:全面實施“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技能高考。

探索分類投檔錄取:為滿足考生升學差異性選擇和高校招生多樣化需求,實行分類投檔錄取,主要包括本科提前批文理類、高職高專提前批文理類、藝術本科和高職高專,以及其他批次的國家專項計劃等。

2018年新生該如何應對

新高考將實施“3+3”制度,不分文科理科,外語一年可考兩次。“3+3”新政是除了語、數、外三門全國統考外,考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科興趣從6門科目中自選三門,“3+3”制度讓考生有了20種考試選擇。另外,高校在錄取時將依據語、數、外全國統考成績和自主選擇的三門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情況,擇優錄取。2018年高一新生,也就是現在正讀初一的孩子們,將首次面對新高考。種種新政落地,學生們將要如何面對這些大變動呢?

高考新政的“公平性”“選擇性”更強。語文、數學、外語三科是採用全國統一卷,這對考生們來講更加彰顯公平。

而學生可以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化學、物理六科中自由選擇三門學科參考,“3+3”制度共有20種組合選擇,這個選擇性也更大。

而初中階段的學習,應該在全面發展、全面培養的同時,有側重性地發掘學科興趣和特長,為高中階段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而學生也應該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能力強的科目進行發展。

高中:多元化選擇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

“高考改革突出了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同時發展的時代主題。‘3+3’多元化考試製度,可以讓學生們選擇自己的強勢科目,省力應考,這有助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新高考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還將加強學業水平考試的地位,另外,優化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也能減輕學生和家長填報志願時的煩惱,,讓不同分數的學生找到更合適的大學。”

一進到高中校園,大部分可能並不能馬上確定自己的選擇。或許他興趣在化學,但生物成績更好,種種情況皆有可能。另外,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其中等級性考試納入高考計分範疇。學生可以在全面學習的同時發掘自己的強勢科目。

建議首先要均衡學科發展,不要過早定性,同時打下紮實基礎,在學有特長、學有餘力的同時保持強勢科目的興趣,而學校也可以加強對拔尖學生的培養。

現象:“走班制”“導師制”將成為新常態

“3+3”模式下,文科理科分班歷史由此將終結,因此原來按文科班和理科班組織教學的管理模式必須轉變。

改革最大的變化是增加了高考科類組合,即“3+3”模式,且選考科目成績由等級換算成分數,同級同分,減小了區分度。這樣更大地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優勢科目,以長揚長。

目前的高考仍是選拔性考試,選拔就得競爭,競爭就得努力。未來的社會競爭是多方面的,學習不能功利化,完成各學科的基本任務是必須的,不能考什麼就只學什麼。學生要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所在,做出合理的規劃和選擇。

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學校要為學生參加同一科目兩次考試以及更換已選考的科目提供機會;每個學生選的科目不一樣,每年學生選擇的科目不同,學校的課程設置必然有所影響,“冷熱不均”的選課同樣會影響老師的資源結構和調整;學校要為學生建立綜合素質檔案;“走班制”即增加新的教學班和集體,教學班因為數量過多無法安排專門班主任,所以授課教師既要教學、又要管理……這對學校的管理將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果‘走班制’出現,確實會加大學校的管理難度,如果取消行政班級,對於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培養、思想教育和價值觀教育,都會有影響。

​“走班制”的實施大致可以分為全員走班、選考科目走班、分部分類分層走班、分段分類分層走班等。學校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制定走班制的規章制度。

“高中將成為學生從初中傳統班級教學到大學散放式學習的過渡期。新政實施後,學生的自覺性、適應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要更強。原行政班級在一起的時間將減少,班主任因為要兼顧教學班,與行政班同學相處的時間也會減少,加上還要對學生進行自我規劃的指導等等,更多的老師將被安排擔任學生的導師,這將是未來學生管理的必要措施。

2018高一新生如何面對新高考

新高考來臨高中生該如何選科?

改革時間表

2018高一新生如何面對新高考

上表中紅色標註的兩個地區已於2017年執行新高考,2018年將是新高考實行的第二年。藍色標註的地區從2017年入學的高一學生(2020年參加高考)開始,實行新的考試招生政策。其餘省份大多從2018年新高一,最遲從2019年新高一開始執行新的政策。

新高考特點

* 取消文理科,實行“3+3”

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統一高考成績和自主選考的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構成。

* 選考科目“6選3“(浙江“7選3”)模式

即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自主選擇3科作為考試科目(浙江多一門“技術”)。

* 外語2次考試機會

選擇其中較高1次成績計入高考成績。

取消文理分科,選考科目“6選3”直接關係到高一高二的同學。高一的選擇會對以後的大學專業的選擇造成影響。

新高考下,選考科目的成績不是按卷面分數算,而是這科成績在省內的排名,如果你的排名在全省前1%,哪怕實際分數不是滿分,你也是滿分,這就是按等級賦分。因此,在選科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統籌規劃,慎重選擇。

6選3組合模式

新高考綜合改革方案跟以往高考最大的不同就是取消文理,除了語文、數學、英語三門科目以外,其他3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在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科目中自主選擇。“六選三”科目納入高考成績,這意味著,將有20種不同的組合供學生選擇。

以浙江考生小汪為例,小汪想報考上海交通大學的臨床專業,上海交通大學臨床專業2017年在浙江招生的選考科目是化學和物理,那麼小汪的選考科目組合就有可以有四種,分別是:化學+物理+生物、物理+化學+歷史、物理+化學+政治、物理+化學+地理。小汪只要在這四個組合裡選擇一組即可。

選科6選3的20種組合模式

2018高一新生如何面對新高考

可能有的學生會認為,無論有多少種可能性,只要選擇自己愛學的,或是相對強的3門學科就可以了,可事實並不是這麼簡單。6選3之後,許多學校的專業對學生的選課有一定要求:有3門要求(三選一),2門要求(二選一)和1門要求(規定必考)三種,其中1門要求最為嚴格,因為規定的這門要求必須考,否則就不能報考個專業。以上海為例,來看看高校的專業要求與學生“+3”科目的選擇關係。

上海“+3”科目對專業選擇範圍的影響

2018高一新生如何面對新高考

在這份表格中,可以清楚地看到,20種不同選擇可以報考高校的專業比例。如果考生選擇排在最前面的“物理+化學+歷史”的組合,可以報考99.9%的高校專業;如果選擇了“政治+歷史+地理”組合,那麼只能報考52.9%的高校專業。

2018高一新生如何面對新高考

“6選3”如何選擇

新高考選科是個較為複雜的過程,沒有絕對正確的方法。這裡總結最重要的幾點,供學生和家長參考。

1、參考各大學在浙江或上海的專業招生政策

根據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的統計數據,2018年擬在浙江招生的有1360所高校,選考科目範圍涵蓋了2.49萬個專業(類)。其中一半以上的專業沒有設定選考科目,7門選考科目中,選任意3門,都可以報考。在設定了選考科目的1萬多個專業(類)中,物理佔了八成多,其次是化學,接著依次是技術、生物、歷史、地理,最少的是政治。雖然每年各高校可能會對選考科目有細微調整,但調整的範圍的幅度一般都非常小,所以高一、高二的同學們,可以根據浙江或上海考試院公佈的本科專業選考科目範圍作為選擇的參考。

2、需瞭解各大學同一專業選考科目的不同

根據“職業——專業——選科”這條主線選擇科目。如果不想讀工學專業,物理可以不選;選考歷史、地理、政治三門,是絕對不能讀醫學專業的。

不同高校的不同專業的考試科目要求不一樣,學生根據要報考的院系和專業所要求的必考科目選擇自己的選考科目。這裡需要強調一下,各個學校同一個專業其選考科目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臨床專業:上海交通大學選考科目是化學和物理;南開大學選考科目是化學和生物;南京大學選考科目是化學、生物、物理。所以考生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對每個學校各專業的選考科目都要進行了解。

3、排除自己不擅長的科目,選擇優勢科目

高考改革之後,最終成績是按等級賦分來確定,比如卷面成績為80分,若在全省的排名比例是1%,那麼最終成績就是100分。所以,選擇考生比較擅長的科目,對最終成績會更有優勢。

在學科成績相差不大的前提下,至少保證物理、化學二選一。否則選擇專業的餘地會非常小。同時歷史、地理、政治相對選科範圍較小,原則上不建議學生全部選擇這3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