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說起南方和北方的飲食差異,最大的地方莫過於主食:南人吃米,北人吃麵,基本如此。

地理文化因素導了南米北面的飲食習慣,至於兩者地位孰高孰低,就有點關公戰秦瓊的味道,是個徹頭徹尾的偽命題。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和世間大多數事情一樣,在常見裡總會出現一個例外。在北方有熱愛米飯的東北,南方也有無面不歡的江蘇、廣東以及我們四川。

而我們四川麵條,從不認輸。

1

小麥大省是“面痴”的基礎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飲食文化是當地人文地理留下的密碼,想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去看看他們碗裡到底在吃什麼。

麵條的風靡,離不開四川小麥的功勞。

自古以來,四川都是中國主要的小麥產地之一,早在北宋時期就已經“田土無不種小麥”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近幾年,四川小麥種植面積穩定在2000萬畝、總產穩定在550萬噸左右,面積和總產均列全國第6位,是當之無愧的小麥大省,川人愛吃麵也就順理成章了。

相對於北方,“面痴”四川人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在長達上千年的吃麵歷史下,總結了一套自己的食用方法。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南北小麥的品質差異導致南北人對面條的追求差異。

北方緯度高,早晚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小麥在生長過程中充分累積蛋白質,在高含量麵筋蛋白的幫助下,北方人可以把面的筋性發揮到極致。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而在四川,氣候溼潤多雨,小麥中蛋白質低許多,麥粒軟,粘性大,做出的麵條彈性變弱。川人卻自有辦法,在麵條里加鹼加鹽,麵糰變軟變彈。

加鹼的麵條,難免會有鹼味兒,這還是難不倒四川人。

2

川面調味七十二變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全世界都知道我們四川人擅長調味,川菜豐富的味型在麵條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相比山西人在麵條形狀上大費苦心,四川人則在麵條的臊子上絞盡腦汁。四川麵條的臊子變化,不亞於孫悟空的七十二變,每一次變幻都是川人味蕾跳躍後的結果,給各個食客嘴裡變出一朵花來。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四川數十個地級市,麵條類型處處不同。擔擔麵、甜水麵、燃面、涼麵、豆花面...這些麵條給好吃嘴們造就了一個“花花世界”,四川人在吃麵這件事上,絕不認輸。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碗麵。四川人利用自己的優勢,重新定義了麵條

這一碗碗食客的恩物,不顯山不露水地藏在市井中,當你停留駐足時,這碗川面就直擊中你的胃。

3

川面吃個1001夜也吃不完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擔擔麵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在很多外地人眼裡,擔擔麵獨挑川面調味大旗

這個起源於街頭,小販挑個扁擔,一頭是爐子一頭是碗筷,邊走邊買,邊賣邊煮的麵條,四川人吃了100多年。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關於擔擔麵的來歷,一直都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源自自貢,是自貢的小販陳包包最先開始賣的擔擔麵;還有一說是川東一代,川菜分為上河幫(川西地區)、小河幫(鹽幫菜)和下河幫(川東地區),擔擔麵中的辣椒用法是下河幫的用法。

擔擔麵的重點同樣是在佐料和臊子上,臊子一般是肉沫炒幹,口味偏鹹香,碗底要有川冬菜(川東達州的老鹹菜,再次說明擔擔麵源自川東)。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要說哪裡的擔擔麵最正宗,我可回答不上來這個問題。擔擔麵妙就妙在百家百味。美食家蔡瀾也說:

“我去四川尋找理想的擔擔麵,每家人做的都不同。雖然基本上的原料是一樣,但味道各異,到底怎麼為最正宗?

你最喜歡吃的,就是最正宗了。”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金絲大刀面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要說川菜只有麻辣,開水白菜和大刀金絲面第一個不服。

不少川菜師傅把做好一碗金絲面視為人生追求。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精挑細琢,慢工細活這樣的字眼也能用在川菜上。大刀金絲面是四川小吃的極致,大廚的刀工和武術一樣,只有人刀合一才能遊刃有餘。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和麵過程不加一滴水只要蛋黃,先把麵條擀成能透光的薄紙狀,然後師傅手提3斤多重的大刀,切出能穿針的麵條。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麵湯講究得只用土雞熬湯,少鹽少油濾渣後的雞湯清如開水,雞湯的鮮美完全釋放。

這樣做出的一碗金絲大刀面,不僅是一道吃食,還是帶著川人對美食保持敬畏心而做出的藝術品。

玉芝蘭

長髮街24號附1號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甜水麵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川人喜辣,甜辣屬於妖圓的成都人

甜水麵的甜是出於四川廚師所用的甜醬油。普通醬油加上冰糖、八角、茴香,武火衝開,文火烹熬出來的。食材的比例各家各不相同,都是不外傳的獨門秘訣。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淋上甜醬油之外,還需要蒜泥、芝麻醬、花椒麵、芝麻、香油等。醬汁裹挾這筷子粗細的麵條,順滑的吸進嘴裡,口腔的辣味滑道喉嚨時變得微甜。

甜味突出,辣味不減,是否能調出這樣一碗甜辣協調的“怪味面”,是考驗一位川廚專業的標準。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川菜中的怪味一般指甜辣口,一旦有四川廚師說:“來,我給你整個怪味的!”那你一定要高看他幾眼,怪味實則不怪,它是各個味道的結合,甜和辣有一個不對,那這道菜就真的變“怪異”了。

文殊院張老二涼粉

文殊院街39號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奶湯麵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在邛崍這個西漢就是富裕的小城裡,奶湯麵不過存在百年,卻妥妥收割了吃貨的心。

奶湯麵並不是奶做出的麵條,是因“麵湯如奶”而出名。一般是豬龍骨和雞洗淨放入一口大鍋,再加入各式佐料,微火慢煨。熬出的肉湯清香撲鼻,色如奶汁,令人垂涎。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邛崍人的早晨是以一碗奶湯麵和涼拌雞片開始的。清湯麵配上紅油涼拌的雞片,涼拌雞倒成了麵條的陪襯,四川人真的太善於在麵湯和麵臊上做文章了。

羅一手奶湯麵

金陽路3號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燃 面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宜賓人的胃是用燃面做的。

燃面起源於水碼頭,清朝光緒年間宜賓碼頭工人眾多,燃面雛形—— “油條面”應運而生。

當時水碼頭上的挑夫將水葉子面(也稱“水面”)甩幹後,拌上豬油與辣椒油(紅油),直接甩開膀子吃。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燃面真的可以點燃的哦

碼頭邊的人,天生包容,善於融合各種口味。“油條面”的味道慢慢變得複合和多層次化,把麻、辣、鮮、香、脆、韌都匯合在一碗麵裡。

正宗的燃面一定要煮得幹、甩得幹,那些心急的廚師麵條都還沒甩幹就在放佐料拌麵,不曉得在著急撂荒個啥子。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甩幹後的燃面加入大量紅油和板油,當年走碼頭挑擔擔賣“油條面”的老師傅,走夜路燈籠不亮了,便把頭天沒賣完的“油條面”拿來當燈油,結果一點即燃,“燃面”之名遂漸漸傳開。

燃面現在開遍全國各地,正宗燃面還是要去宜賓吃,只有宜賓人對燃面的理解才是真正的到位。

宜賓燃面

三聖街19號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雜 醬 面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在成都人自己心中,最能代表成都的麵條應該是一碗雜醬麵。一個店能把雜醬麵做好,就能一招鮮走天下。

成都目前有流傳的有兩款雜醬麵:素椒和脆臊。

兩款面都會用到同一種臊子,頂級的臊子,據資深廚師說,肥瘦精確比例的10斤豬肉最多隻能出2斤多臊子,臊子呈金黃色,粒粒酥脆,不油不膩。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成都雜醬麵一般無湯汁,吃的時候一定要和轉,多拌幾下就是吃成都雜醬麵的秘訣,肉臊隨著攪拌和麵條難捨難離,一口嗦進去,把所有味道都包進味蕾。

雜醬麵

西大街97號四川省歌舞劇院旁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撻 撻 面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清晨在雅安聽到撻撻撻撻的不是拖拉機,是面。

撻撻面在整個四川來說,算是一個異類。麵糰不見鹼,也不發酵,全憑師傅不停的揉捏拉扯,摔摔撻撻,最後撻出一根根粗細均勻厚薄一致的麵條。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漫步在雅安大街小巷,四處可聞“劈里叭啦”甩撻撻面聲,混合著跑堂“三鮮面2兩”,“泡菜一碟”的吆喝!總是讓人更為期待那碗熱騰騰,麵條糯滑精細,麵湯醇香濃郁的撻撻面!

雅安倪記老麵館

雙元街6號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內江牛肉麵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內江人不服氣任何地方的牛肉麵。內江人說了,吃過內江面,天下再無面。

早上以一碗牛肉麵開始,凌晨打完麻將以一碗牛肉麵結束。內江人的一天都浸牛肉麵裡。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內江面還是講究在佐料,十幾種調料全在一個碗底,碗底最重要的是熟油海椒,辣椒曬乾以後用油煎後,放石臼裡面搗成碎片,吃進嘴裡麻辣在前,豬油的香,韭黃的鮮嫩在口腔無限放大。

內江牛肉麵

少陵路221號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川人有著北緯30°的迷之樂觀。

儘管要做成麵條的小麥筋道不足,加鹼後鹼味太重,四川人也會樂呵呵的把腐朽化為神奇;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儘管蜀道難於上青天,四川人卻順勢而為,在懸崖絕壁上,鑿巖成道,鑽孔架木,最終建成人類史上首批棧道和索橋;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不管條件多艱難,環境多惡劣,我們四川人都有超強的自我修復能力,靠著堅強樂觀,對抗著種種命運的考驗。

當年清軍入關,四川和清軍先後打了近百年,繁華的成都因此生生打成一座死城,也堅決不投降;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當年盧溝橋事變後,四川軍政府主席劉湘主動請纓抗戰,請求參軍的四川青年擠破頭;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當年日本人從未打到過四川,出川將士卻有300萬人,戰死64萬人, 當時抗日戰場上每5箇中國士兵就有一個是四川人。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四川人骨子裡自帶的樂觀勁兒,大有一副 "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 的灑脫。我們四川,不僅在麵條上絕不認輸,在歷史、過去和現在都不認輸!

說到吃麵,四川人不認輸

- END -

成都同城會出品

圖 | 網絡、大白、上善若水

晨晨、張姝豪

文 | 張姝豪

主編 | 雞湯格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