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歇棚期除了悶棚 還有一件事別忘記做!

棚體是設施蔬菜生產的基礎,有了堅固的棚體才能為棚內蔬菜遮風擋 雨。然而,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棚體老化程度加重,不少棚體出現後牆坍 塌、立柱下沉甚至斷裂的情況,不利於蔬菜的正常生長。當前,多數棚室已 進入歇棚期,菜農開始忙著清園悶棚,然而很多菜農忘記給棚體做個“體 檢”。”

保護好大棚牆體

北方地區建造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多數都是土牆體,雖然保溫性較好,但結構強度較低,維護不當容易出現坍塌情況,影響大棚使用壽命。近幾年來在各個大棚蔬菜種植區,因為牆體防護工作沒有做好,導致大棚牆體坍塌的事情時有發生。

對於新建的棚室,建造好牆體後要及時覆蓋,尤其在夏季多雨時,如果牆體保護不當,牆體上的土很容易被雨水沖刷,使牆體變薄,嚴重的甚至因為雨水將棚體全部弄溼,導致牆體坍塌。目前,為了預防牆體被雨水沖刷,菜農常採用覆蓋薄膜、無紡布或使用水泥或磚瓦護牆的措施。為節約成本,有些菜農使用大幅的舊薄膜將牆體覆蓋,這樣雨水會順流而下,不會浸溼牆體。但是薄膜老化速度快,也很容易被劃破。即使多層覆蓋,薄膜也有可能有破洞,雨水一旦進入,牆體不易恢復乾燥。建議菜農選擇耐老化膜,並在塑料薄膜之上,加蓋一層防曬材料,可以減少日光的照射。平時要注意檢查薄膜是否有破損,一旦發現破損及時修補。大棚牆體覆蓋無紡布之後,在陰雨天氣,雖然雨水可以浸溼無紡布,但在晴好天氣,牆體及無紡布均可被曬乾。與薄膜等覆蓋材料相比,無紡布使用年數比較長。有的菜農在後牆使用水泥或磚瓦將牆體覆蓋,這樣即可防雨,又可保溫,可以說是比較好的辦法,但是由於比較費工,且價格較高,因此應用得相對較少。

對於老舊棚室,要經常檢查後坡部位是否漏水。在已經發現漏水的地方,一定要及時處理,修補破損,確保不再漏水浸溼牆體。

檢查立柱

當前大棚越建越高,新建大棚立柱甚至超過六米,立柱自身的重量和棚上保溫設施的重量也越來越大,容易造成立柱下陷,從而影響棚室性能。大棚立柱下陷,棚面覆蓋物重量過大是一外部原因,最主要還是因為棚室建造時棚內回填土壤疏鬆,受壓後向下沉降引起。

發現大棚立柱出現下陷的情況時,菜農可將下陷立柱基部的土壤全部刨除,然後兩人抱住立柱向上用力抬,使立柱頂部準確接觸鋼管,然後立刻往立柱的底部填土夯實並墊磚,以防止立柱再次下陷,最後將立柱周圍的土壤進行回填。若是這種情況較多,最好是檢查一下立柱底部是否墊了磚。如果沒有應在立柱抬起後立刻墊磚,方能有效避免立柱下陷。

檢查棚膜

蔬菜拔園後,大多數菜農會進行高溫悶棚,要想達到理想的高溫悶棚效果,密閉棚室是前提,一旦棚膜有破損,悶棚效果將大打折扣。近段時間,不少地區突降冰雹,棚膜被冰雹砸出了一個個的洞,菜農可使用透明膠帶或專用的棚膜粘合劑等進行修補,修不完再悶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