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竟從別人瞧不上的下腳料里,每天摳出60萬財?

邢仲芳,陝西人。這個人平時出差最愛住的是便捷酒店,否則睡不安穩,吃飯喜歡到小店吃一碗麵,否則吃不踏實。認識邢仲芳的人都說他“摳”,也都知道他這個人很能省也很能算,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做出了一個年銷售額17億元的企業,並且他的成功還跟這個特點有很大關係。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他竟從別人瞧不上的下腳料裡,每天摳出60萬財?

1

不僅要把產品做到極致,

更要將文化發揚傳承下去

從1984年開始,邢仲芳就在富平縣加工麵粉。那時候富平縣有大大小小近百家麵粉企業,可邢仲芳卻找到一種巧妙的方式來賣自己的麵粉。

他竟從別人瞧不上的下腳料裡,每天摳出60萬財?

這是西安一家有著濃郁陝西面食文化特色的麵館。一根麵條長達3.8米,一根正好是一碗。而讓客人印象更深的,是他們上面條的方式。要麼站在板凳上給客人挑麵條,要麼給客人來一曲。

他竟從別人瞧不上的下腳料裡,每天摳出60萬財?

每年來西安旅遊的遊客很多,客人到這裡吃麵的同時,在店家的介紹下,還能瞭解陝西面食文化,對陝西面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傳播作用。邢仲芳在陝西找了一些這樣的麵館合作,給他的麵粉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經過20多年的打拼,邢仲芳牢牢佔據了陝西面粉市場,2011年銷售額達到9億元。

2

難度很大,但我還是想試一下

但邢仲芳心裡明白,別看麵粉生意做得挺大,其實利潤沒多少,在麵粉行業裡,有一種“分分利”的說法。 意思就是說,麵粉加工後,純利潤一斤也就是四五分錢,主要靠的還是走量。為此,邢仲芳千方百計想提高企業的利潤率。他注意到很多人在家都是自己做麵條吃,手工做出來的麵條,味道也更好。但現在很多人沒有時間自己做,他們只能買一些機器掛麵吃,用機器壓出來的掛麵在口感上就會相對差一些。邢仲芳就想,能不能生產一種方便快捷,又有手工面味道的手工掛麵呢?

他竟從別人瞧不上的下腳料裡,每天摳出60萬財?

邢仲芳在心裡盤算,一斤小麥做成手工掛麵的話,能賣到5元錢,這利潤比賣麵粉可要高多了。大夥兒一聽說邢仲芳要規模化生產手工掛麵,很多同行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手工掛麵主要靠人工,進行規模化生產的話,在產量和技術上都有很大的難度。

別的工廠不敢生產,邢仲芳卻偏要做。他知道手工掛麵需要筋度高的麵粉,從2012年開始,他以訂單農業的模式,把優質小麥引到富平種植,這種小麥筋度高,加工出來的麵粉和麵,才能拉出三四十米都不會斷。

他竟從別人瞧不上的下腳料裡,每天摳出60萬財?

有了優質的麵粉以後,2014年邢仲芳開始製作手工掛麵。為了在切割時成品率能高一些,邢仲芳要求把麵條做到7.6米長。可這麼細的麵條,要想達到這樣的長度,卻不是一件容易事,他們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呢?

他竟從別人瞧不上的下腳料裡,每天摳出60萬財?

先用麵粉和麵,擀好之後,把面切成麵條,切下來的長度可達三四十米。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把麵條再拉細,盤在兩根棍子上,這麼一盤,麵條又細了一圈。接下來是第一次醒面時間。醒完後開始進行拉抻。每拉一次,麵條就長一點細一點,然後接著醒面。這樣反覆幾次以後,直到把麵條掛在架子上,做最後一次拉抻。

他竟從別人瞧不上的下腳料裡,每天摳出60萬財?

在邢仲芳做試驗的那段時間,他以為做到這個階段只等著晾乾就可以了,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做的掛麵還沒等幹就噼裡啪啦地斷了。連續試驗了好幾個月,浪費了不少麵粉,還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這可怎麼辦呢?

他竟從別人瞧不上的下腳料裡,每天摳出60萬財?

手工掛麵需要晾乾12個小時,最難的就是如何保證在晾乾的時候不斷。否則損耗太大,這也是別的廠家不敢做的原因。

他竟從別人瞧不上的下腳料裡,每天摳出60萬財?

邢仲芳想起了傳統做手工掛麵的時間一般都是3月到5月和9月到11月。因為這個時候,天氣剛好不冷不熱,溫度最舒服。邢仲芳受到啟發後,把廠房改造成恆溫的環境,溫度控制在25攝氏度左右,同時加裝風扇對掛麵進行風乾,終於解決了手工掛麵容易斷的難題,並且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規模化生產。晾乾之後的掛麵,再切成一段一段,手工掛麵終於做成了。

他竟從別人瞧不上的下腳料裡,每天摳出60萬財?

為了讓大家瞭解他的手工掛麵是如何生產的,邢仲芳還經常到街上舉辦推廣活動。他把當地的秦腔演員請來演出,把長度7.6米的手工掛麵也搬過來展出。觀眾聽完秦腔以後,他再給觀眾展示手工掛麵的生產技術。如此直觀的展現,讓觀眾對他的手工掛麵印象很深。邢仲芳也因手工掛麵一炮而紅,從第二年開始,他每年能銷出去3000多噸的手工掛麵,年銷售額達3000多萬元。

3

變廢為寶

手工掛麵做成了,這本來是件值得高興的事兒。可“摳門兒”的邢仲芳卻從中發現了一個問題,讓他怎麼都高興不起來了。

通常,小麥經過加工,一部分成為麵粉,一部分成為麩皮。麩皮就屬於小麥加工過程的下腳料,很不值錢,只能做成飼料。而邢仲芳為了加工小麥,一天就能生產將近200多噸麩皮,這讓他非常頭疼。

他竟從別人瞧不上的下腳料裡,每天摳出60萬財?

邢仲芳絞盡腦汁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終於在2016年,他又發現了一個商機。他在沒人看得上的下腳料麩皮中,開發出一種一斤可以賣到50元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呢?

原來,這種讓邢仲芳頭疼的麩皮,卻含有一種東西,其價格是麩皮的六十多倍。這種東西就是小麥胚芽,樣子跟麩皮差不多,但是顏色比麩皮要黃一些,很難分離。邢仲芳瞭解到,國外就有人將小麥胚芽做成產品,一斤胚芽的價格是50元左右,邢仲芳又打起了算盤,跟麵粉和掛麵比,這胚芽的利潤實在是太誘人了。

他竟從別人瞧不上的下腳料裡,每天摳出60萬財?

邢仲芳用烘烤的方法把小麥胚芽烘烤熟,然後再進一步加工成胚芽糊和胚芽餅乾等產品,2017胚芽產品銷售額達到了5000萬元。加上面粉和掛麵產品,企業總銷售額達到17.2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