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微信改版背後,是騰訊建立新的用戶關係的野心

看点|微信改版背后,是腾讯建立新的用户关系的野心

就在6月20號,微信iOS版本更新至6.7.0,訂閱號推送出現了重大改版。

此次改版新增了瀏覽“訂閱號消息”的功能,打開訂閱號後,默認所有公號群發內容都會按照時間順序呈現,頁面效果非常類似各大資訊類App所使用的信息流。

看点|微信改版背后,是腾讯建立新的用户关系的野心

雖然目前微信公號因用戶關注訂閱號數量有限,不足以支撐“流”,但這是向信息流過渡的一種方式。有很多人預測,未來,訂閱號可能會向用戶推薦關注列表之外的文章。就像今日頭條和Facebook的首屏,均是採用算法來主導內容推薦,它們會根據你的閱讀喜好和好友關係來推薦新內容。

將算法機制引入信息的傳播和推薦中,是對媒體資訊類產品的重大技術革新。

這種智能算法改變了用戶接觸到信息的路徑,從用戶被動地搜索關注,變成算法主動評估個人偏好和需求,幫助用戶過濾篩選信息,提高用戶的閱讀效率和內容打開率,並極大延長了用戶停留在平臺上瀏覽信息的時長。

當下,隨著像智能算法這樣的數字化手段的廣泛應用,有一個無法被忽視的事實就是,技術因素正在深刻影響著用戶關係,用戶和產品的關係變得更加複雜和敏感。而新的用戶關係左右著新的市場的誕生和消失,合理運用數字化技術打造新型用戶關係,成為企業存活的關鍵因素。

全球用戶關係和精準化運營先驅貝萊格姆教授,在他的新書《用戶的本質》中,講述了數字化如何改變並且塑造了全新的用戶關係,以及企業如何實現精準化運營,呵護用戶情感體驗,與用戶實現共贏。

一、當科技扮演了人類的第六感

凱文·凱利曾斷言“科技是矢量。”科技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很難想象15年前還沒有智能手機,沒有平板電腦,10年前沒有微信,也沒有微博。那時候很多人只能通過發出怪聲的調制解調器上網。

可是時至今日,我們每天平均150次智能手機。如果我們一天清醒的時間是15個小時,這就意味著我們每個小時看10次,或者說每6分鐘就要看一次手機。

科技儼然成了大多數人的第六感。我們一刻——哪怕只有一小時——也離不開科技(產品)。技術徹底融入了我們的職業生活,讓我們享受閒暇時光,助我們緊跟時事動態。未來的5~10 年,數字化發展的規模和速度都會突飛猛進。如今,平均每個家庭都有3個與網絡相連的科技產品。到2020年,這個數字至少將變成10。除電話外,汽車、咖啡機、鞋、冰箱等更多的產品都將與網絡緊密相連。

看点|微信改版背后,是腾讯建立新的用户关系的野心

由此可見,用戶現在生活在一個自助、自動的世界裡。智能數據處理和積極主動的用戶服務已經成為主流。在這個數字化快速發展的時期,想要在用戶關係上贏得優勢變得非常困難。貝萊格姆教授在《用戶的本質》一書中預測,在不遠的將來,用戶關係將變成一種商品,沒有成功過渡到數字化的公司將很難生存下來。

二、出類拔萃的公司依然會錯過良機

威名赫赫的大公司想要一直保持優秀也並非易事。如果沒能及時跟上,甚至是預先洞察到技術趨勢和市場所創造的機遇,沒能調整產品策略,大公司也非常可能馬失前蹄。

就像是諾基亞錯失智能手機發展良機,將市場拱手讓給了蘋果和三星。英特爾錯過移動技術的革命,讓高通公司霸佔了移動芯片的市場。柯達發明了數碼相機卻沒有認真對待,結果柯達退出歷史舞臺。

近年來,公司輝煌期越來越短。而20 世紀80 年代,財富500 強都是那些雄踞榜單長達35 年之久的企業。如今,這些500強公司的平均上榜時間只有15年,其中有40% 的公司20 年前尚未問世。新技術發展速度更快,這些技術在公眾中的傳播速度也非常快,這意味著大多數公司的“保質期”會大大縮短,很快就變成明日黃花。

在眾多的發展中,用戶關係的發展是最快的,它從未像今天這樣不穩定。

就像文章開篇提到的微信訂閱號更新事件,很多人將微信訂閱號功能向信息流的轉型,理解為是對今日頭條的又一施壓和對戰——為了防止“頭條號+抖音”的內容體系進一步分食騰訊系的內容創作者生態,騰訊終於動用了微信這張王牌。

但拋開互聯網老牌勢力和新興力量的對抗不談,單看此次微信訂閱號的改版,這反映出微信試圖改變長期固化的用戶體驗和用戶習慣,試圖重新定義與公號讀者、自媒體內容生產者的用戶關係,在實現商業化贏利和捍衛內容生產傳播者的頭部地位之間,尋求新的平衡點。

不論此次改版效果幾何,微信達到了試驗一番“信息流”威力的目的,為之後產品的升級轉型埋下伏筆,不失為未雨綢繆之策。

三、數字化時代如何抓住用戶的本質,實現精準運營

市場的快速轉型創造了新的競爭領域。最危險的競爭已不僅僅侷限在你自己的市場中,而是往往產生在你最不希望出現的地方。新“玩家”會在每個產業中嶄露頭角,它們有著敏銳的市場直覺,並能充分地將新技術與新型的客戶關係結合起來。

比如金融市場,傳統銀行很少會做出突破性的創新,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現金流動和存儲的格局。

熱衷技術的人會將這些新型商業模式歸功於新技術的出現,但事實上它們更多的是基於一種與用戶之間的新型關係。新型用戶關係都有一個共同點:用戶從始至終主導整個過程。他們一次又一次地享受著簡單快捷的操作。維繫這種關係靠的是服務的優化。

正如微信運營團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此次改版目的是優化了內容的展示,“希望提升用戶的閱讀效率和體驗”。

貝萊格姆教授在《用戶的本質》指出,未來的用戶關係既是數字化的,又是人性化且個性化的。用戶真正需要的是“量身定做”和“情感共鳴”。運用精準運營法則,在同質競爭市場中提升附加價值,獲得高美譽度和忠誠的用戶;運用有情感的服務真正打動用戶,降低用戶的決策成本,才能真正建立好用戶和企業之前的紐帶。

看點|微信改版背後,是騰訊建立新的用戶關係的野心

本文摘編自《用戶的本質:數字化時代的精準運營法則》

著者:史蒂文·範·貝萊格姆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