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結構優化的八大方法

供應鏈結構優化是傳統供應鏈的轉型升級優化的重要方法,通過供應鏈結構優化使傳統的供應鏈從傳統職能管理到流程協同管理,從而帶來商業模式與盈利模式的創新。

供應鏈結構優化是傳統供應鏈的轉型升級優化的重要方法和發展趨勢,通過供應鏈結構優化使傳統的供應鏈從傳統職能管理到流程協同管理,從線式鏈式結構到網狀非線式結構,從非接觸式關係到接觸式關係,從簡單粗放傳統管理到精準用戶驅動管理,從單一組織內部管理到跨組織、跨平臺、跨體系協同管理支撐,從縱向一體化流程結構到平臺生態化分佈流程化,從而實現商業模式的創新、盈利模式的改變帶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供應鏈結構優化的八大方法

供應鏈結構優化概述

供應鏈結構優化通過採取管理創新、職能調整、數據賦能、結構優化不斷持續改進供應鏈結構從而帶來供應鏈整體的效益提升和成本降低實現價值最大化。

供應鏈的結構呈現多級性、動態性的特徵,供應鏈結構優化需要重新梳理原有供應鏈結構層級,分析供應鏈的驅動因素、交互資源、業務流程等關鍵支撐因素,挖掘發現原有供應鏈的核心問題和主要缺陷,提出對應的優化措施和改進策略,通過重新構建流程並重構供應鏈結構,調整供應鏈結構的適應性,建立基於成本與時間均衡、客戶體驗驅動的科學供應鏈體系,創造更多的供應鏈效益。

供應鏈結構面臨的問題及優化的必要性

傳統供應鏈組織結構呈現多層次、多職能的層級管理特點,適合於以產品導向的大規模批量生產方式,在當今用戶、市場需求突變、經營模式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傳統的組織結構形式和運營管理顯現出不適應性,經過供應鏈結構優化,可以整合多方資源帶來循環促進上升的網絡效應,形成跨邊界的整體價值增值效應。

供應鏈結構優化首先可以提高客戶滿意度,這是供應鏈管理與優化的最終目標,供應鏈管理和優化的一切方式方法,都是朝向這個目標而努力的。其次供應鏈結構優化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供應鏈結構優化的重要內容就是流程再造與重構,對供應鏈的系統化和標準化進行改進,有助於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再次可以有效節約交易成本,降低庫存成本,藉助電子商務整合供應鏈將大大降低供應鏈內各環節的交易成本,因此企業已無必要維持較高的存貨水平,並能增加收入並維持和增加市場份額。

供應鏈結構優化的主要方向和方法

  • 供應鏈戰略定位的創新優化

供應鏈戰略定位對供應鏈結構優化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供應鏈的動態性和非協同性導致供應鏈整體戰略創新優化非常困難,清晰明確的供應鏈整體目標不但可以影響供應鏈結構優化的方法和方向,而且對整體效率和市場份額也產生顯著的影響作用。

因此供應鏈戰略定位創新優化就成了重要問題,不同類型的戰略定位將影響供應鏈的結構優化水平,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供應鏈戰略定位是供應鏈結構優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供應鏈結構優化的八大方法

  • 供應鏈商業模式的創新優化

供應鏈商業模式的創新優化可以實現基於流程結構、關鍵節點能力固化、標準化的供應鏈能力等資源要素的有效重構組合,實現供應鏈企業的經營戰略、管理思想、組織氛圍、產品策略等方面創新,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和傳統商業商業模式經營效果的數據對比,可以充分體現供應鏈商業模式創新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商業模式的創新是供應鏈結構優化的重要體現和載體。

供應鏈結構優化的八大方法

  • 供應鏈採購模式的創新優化

供應鏈採購模式改變採購的驅動因素,從原來庫存採購驅動變為客戶訂單驅動,從短期交易關係向戰略合作伙伴關係轉變,供應鏈採購模式協同外部資源加強了共享協同設計、產品質控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把相互合作和雙贏關係提高到全局性、戰略性的高度,實現供應鏈企業前端資源導入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供應鏈採購模式的創新優化帶動整個供應鏈流程結構調整和迭代,供應鏈採購模式的優化是供應鏈結構的重要驅動和牽引。

供應鏈結構優化的八大方法

  • 供應鏈生產製造模式的優化

供應鏈生產製造模式通過生產流程與工序結構,實現工序、工位、工裝等要素的優化,實現採購、物流執行計劃與生產作業計劃的協調控制,確保生產製造過程更加高效靈活,降低整個製造環節成本,提升整體生產製造的效率,促進製造業從單一製造向產業供應鏈協同整合發展,實現生產部門間的信息共享,減少產品交貨期,從整體上提升製造環節的整體競爭力,供應鏈生產製造模式的優化是供應鏈結構優化的重點和核心。

供應鏈結構優化的八大方法

  • 供應鏈庫存控制策略的優化

供應鏈庫存控制的確定了多級層次下庫存合理的位置和數量,以合理的庫存效應和滿足不同服務需求供應鏈管理,採取彙集效應的優勢,減少整體庫存,通過聯合庫存管理(JMI)、供應商管理庫存(VMI)、以及協同規劃、預測和補給(CPFR)等管理工具和方法,實現供應鏈庫存控制科學管理,達到庫存控制最優化,供應鏈庫存控制策略的優化是供應鏈結構優化的關鍵和抓手。

供應鏈結構優化的八大方法

  • 供應鏈物流配送網絡的優化

供應鏈物流配送網絡優化是指原有的供應鏈需求模式發生改變或外在條件發生變化後引起的需要對物流配送實體網絡進行的調整優化。通過改變物流配送網絡的職能、結構、位置、數量、並列關係、業務順序關係等方面要素重構,實現對供應鏈的服務能力和交易成本的重要支撐和有效保障,供應鏈物流配送網絡的優化是供應鏈結構優化的支撐和基礎。

供應鏈結構優化的八大方法

  • 供應鏈客戶關係管理優化

供應鏈客戶關係管理將是未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供應鏈客戶關係優化實現合理資源分配,形成價值優勢,通過上下游客戶關係的梳理和改善,獲得客戶的總體成本可以有效降低,財務關係和業務流程得到有效提高,綜合考慮供應鏈結構關係變化及供應鏈管理帶來的競爭優勢,客戶關係管理顯得尤為重要,供應鏈客戶關係優化是供應鏈結構優化的前提和保證。

供應鏈結構優化的八大方法

表9-供應鏈客戶管理創新

  • 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優化

在供應鏈結構優化中,信息管理系統構建整個供應鏈體系的底層支持平臺,為業務流程優化和數據交換提供基礎,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改變信息傳遞結構,可以實現信息共享同步,有效改善供應鏈的動態特性,便於對供應鏈波動做出有效反應,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的優化解決了供應鏈中的信息傳遞與對稱共享的問題,供應鏈信息系統優化是供應鏈結構優化的保障和根本。

供應鏈結構優化的八大方法

表10-供應鏈信息系統管理創新

通過供應鏈結構優化可以快速提升供應鏈管理服務水平,有效整合供應鏈相關資源,以強化結構調整優化帶來的供應鏈實際效率提升,結合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發展特點,創新供應鏈管理的商業模式實現供應鏈整體價值最大化,從供應鏈功能和產品為中心逐步向供應鏈共創價值為中心轉變,帶動供應鏈自動量化服務能力,重新定義競爭戰略和產業結構。

作者:段沛佑,青島現代物流供應鏈管理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