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分撥管理人員職業晉升、跳槽祕籍!

前言

在正式闡述前,推薦YouCore的知乎專欄《框架的力量》及《思維力:高效的系統思維》,這本書及專欄啟發軍刺整理個人的能力樹搭建,也是此文的基礎所在。

分揀中心在物流業各崗位中的位置尷尬,運營角度不直接接觸客戶又決定性影響客戶體驗,功能角度不產生任何收益同時又是高成本支出部門,一面承運營重壓又在成本支出效能上不能有直觀體現。所以各家物流公司從成立以來就面臨一種囧境:前期分揀中心高成本投入、勞動密集型崗位多,運營產出不明顯,管理人員投入不多與管理梯隊未有效搭建,直接導致目前行業此崗位都缺乏充分的管理人員供給。同時相當比例的分揀管理人員來自一線,受前期受教育程度與後期培訓補充不足,管理人員的通用性與自我能力搭建非常成問題。多數可見,快運分撥管理人員壓根沒接觸過快遞時效與自動化設備,快遞分撥管理人員也無法適應件型複雜與原始的操作方法,同崗位跳槽如同跨行一般艱難。下文,軍刺以自身為例一步步闡述如何搭建“能力樹”與如何有效點亮能力樹。

何為“能力樹”

快遞分撥管理人員職業晉升、跳槽秘籍!

能力是完成一項目標或項目時的綜合素質,能力樹是指:在特定崗位或領域,以應用為目標,積累與搭建起來的樹狀能力結構。首先能力樹的搭建核心是“應用”,也就是將所有能力集中在分揀這一崗位的應用,一切不以此為目標的,均應該在工作能力積澱上剔除或作為個人愛好減少時間配給。其次,結構重點在於將能力搭建成為有主幹有支線的樹狀結構。在理解能力樹上應該避免兩大誤區。

  • 誤區一:能力越多越好,看書越雜越好

此誤區多出現在剛開始工作3年內的新人,對於分揀中心的規劃、數據、路由、成本、培訓均充滿好奇心,瘋狂的補充財務、人力資源、數據分析等知識,甚至恨不得每個方向都考證回來。再就是發展良好的管理人員3年左右會遇到第一個工作瓶頸,已經不是靠努力加班、詢問師父、自我努力能夠突破的,所以茫無目的的補充缺少的知識,以至於偏離學習與補充的初衷;此類誤區是忘記了應用的目標,缺什麼補什麼,考個會計證也不一定能夠在成本節約、數據達成上能夠起到正向作用。

  • 誤區二:只關心分揀以內的事,甚至只做現場管理

此問題經常出現在5年以上的老管理人員身上,經驗至上、“現場”至上,幾乎每個質疑的回覆都離不開“來現場看看”五字。對於培訓更加“注重”現場管理能力的提升,現場以外的並不認可有用。此誤區錯在了管理邊界擴展後管理能力邊界沒有跟隨擴展,而且能力樹是需要“積累”的,在主幹上延伸出支線。現場管理只是分揀管理人員基本能力的一項而已。

能力樹的主幹

快遞分撥管理人員職業晉升、跳槽秘籍!

能力樹的搭建是以應用為目標,按照分層的邏輯將能力樹的主幹先搭建起來。

  • 能力歸類基本分為三層:穩定、發展、興趣,在不同的時間段層級時間配置佔比不一樣,但是穩定的能力搭建始終不應低於50%;而發展與興趣類的能力應逐漸增長,以適應後續的發展。
  • 分類前應首先盤點崗位的特性與需求:
  1. 管理(自我管理、管理他人、團隊管理……)
  2. 崗位特性(單量、節點、成本、設備、件型……)
  3. 結果輸出(時效、破損、丟失、效率……)
  4. 上下游關聯性(快運、新零售、配送、銷售…..)
  5. 價值貢獻(時效提升、成本降低、人員培養……)
  6. 興趣擴展(AI、經濟學、歷史、心理學……)

綜合分層邏輯與分揀的特性與需求,軍刺根據自身整理7項主幹能力與30項支線項目。

快遞分撥管理人員職業晉升、跳槽秘籍!

能力樹的主幹構建與自身發展需求、發展階段有非常大的關係,左側是崗位的能力需求,右側是個人通用能力補充。整體是以應用為目標,應用的主體是分揀中心管理,職位定性是分揀中心負責人。

能力樹構建後要注意兩點:一是能力覆蓋面夠廣,能夠覆蓋日常工作穩定輸出、發展、興趣三個不同層面;二是支線必須細緻且能落實,以為支線項目後續要做點亮。

點亮能力樹

快遞分撥管理人員職業晉升、跳槽秘籍!

點亮能力樹是最關鍵的一環節。

點亮前依然要對所有的主幹、支線進行重要緊急的評級,根據目前工作狀況與能力發展需求把所有項目進行分星級或者緊急重要程度評估。分完後根據星級進行優先順序的點亮安排;除此外,要對細化梳理每個單項的點亮要點。

以軍刺自身為例,緊急重要程度排序後,近期軍刺重點點亮兩個五星項目“邏輯思維”與“精益思想”。首先整理出邏輯思維的點亮要點:思維模型整理與總結。關注軍刺雜說的就知道第一篇文章就是思維模式,12種思維模型是基本要求,能夠理解越多的思維模型對於事物感知與本源理解會更加透徹,所以軍刺自己提取的要點就是思維模型整理。同時,單純的整理並不會對理解帶來太大的幫助,所以整理後的應用與理解總結尤為關鍵。

那對於單項支線來講,如何有效的點亮這一單項?以“精益思想“為例軍刺的方法如下:

  1. “應用”為主軸,“精益思想”應用在分揀中心現場流程優化與設備功能優化方面;分揀中心問題解決一定不是“就是論事”的根 據KPI拆解數據進行改善,顛覆性的改善一定是流程的優化再造;
  2. 用工具一與工具二整理理論或方法來源。工具一是前輩大牛的經驗指導;工具二是想關聯的書籍;“精益思想”在製造業起源,製造業中“IE崗”對此理解最為深刻。軍刺有幸得到前輩大牛指點,從製造業精益思想鼻祖豐田開始找起,找到《精益思想》詹姆斯·P·沃麥克著、《現場管理》大野耐一著,兩本起源書籍。當然如果有條件能夠從身邊IE從業者或者有專業IE下屬探討,會更加得心應手。
  3. 現有流程梳理,包含業務流程、KPI生產流程與設備流程,借鑑價值流程圖方式進行精益思想應用的前期鋪墊;
  4. 大牛指點+通讀《精益思想》《現場管理》兩本書,根據前期價值流程圖與精益思想變更挑戰現有固化思維模式。此處需注意:分揀中心這個崗位在行業內並沒有成型的理論與方法積澱,製造業經驗也只可從中吸取共性點,避免陷入書中。否則有百害而無一利;
  5. 整理總結改善點,此處第一版的總結非常可能是理想化的甚至是天馬行空式的。從小處著手,嘗試實現。
  6. 第一版甚至第N版的嘗試都不一定是成功的,但思維方面一定是有深入的體會,此時此項就算是點亮。後續需要不斷的實踐、復讀、改善、再實踐,直至此支線點真正點亮。

不成書單的薦書

軍刺開訂閱號以來,才深刻理解“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自身的半桶水很難多舀一瓢出來分享,不敢妄列書單,只是以下書籍讓軍刺在分揀中心這個崗位上受益良多,只做分享。

快遞分撥管理人員職業晉升、跳槽秘籍!

PS:本文所言能力,僅指狹隘的工作能力,不代表其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