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從父親屍體中孕育的君王,劃分了九州,鑄造了九鼎!

《山海經·海內經》記載:“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與羽郊。”傳說,鯀死後三年屍體不腐,後來不知道是誰用吳刀剖開了他的屍體,於是禹就降生了,而鯀的屍體則化成黃龍飛天而去。

一位從父親屍體中孕育的君王,劃分了九州,鑄造了九鼎!

圖片來源網絡

禹,姒姓,名文命,夏后氏首領,傳說是顓頊的曾孫,因治理黃河水患有大功績,受舜禪讓繼承帝位。後因大禹的兒子啟創建了我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故,後人又稱大禹為夏禹。

一位從父親屍體中孕育的君王,劃分了九州,鑄造了九鼎!

圖片來源網絡

在上古時期,堯帝已經去世,由舜繼位主持部落聯盟大事,因黃河水氾濫,大家共同舉薦了大禹作為治水的首領,他在他父親鯀治水的基礎上,將一些治水之法詳加改善,去掉以往的弊端,因地制宜,開拓創新,終於解決了黃河水患。

一位從父親屍體中孕育的君王,劃分了九州,鑄造了九鼎!

圖片來源網絡

後來,大禹為了治理全國的洪水,而劃分出了九個區域分別治理,這九個區域便是後來的九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揚州。他以這種方法規定了各個地區洪水入海的方向,從而方便了人們按照自然的規律治理洪水。

一位從父親屍體中孕育的君王,劃分了九州,鑄造了九鼎!

圖片來源網絡

傳說在大禹繼位以後,一次巡狩時到了塗山這個地方,便在這裡大會九州的諸侯,命令大家貢獻青銅,然後用這些青銅鑄造了赫赫有名的九鼎,每一尊青銅錠便代表了一州,於是,自此以後,九州便代表了天下,九鼎象徵著九州的統治權。

一位從父親屍體中孕育的君王,劃分了九州,鑄造了九鼎!

圖片來源網絡

幾千年來,人們對大禹的治水精神無不流露出崇高的欽佩之情,4000多年來,禹祭綿綿不斷,人們永遠也不會忘記大禹這位上古時期的賢明帝王。

一位從父親屍體中孕育的君王,劃分了九州,鑄造了九鼎!

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