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遊:昆明旅遊的「突圍」之路

智慧旅遊:昆明旅遊的“突圍”之路

視察組在聽取智慧旅遊情況介紹

智慧廁所、人臉識別、語音導覽、掃碼入園……自今年3月1日“一部手機遊雲南”正式上線以來,這些變化已經可以在昆明的部分景區感受到。

在今年年初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以“一部手機遊雲南”為平臺打造“智慧旅遊”,讓“遊客旅遊自由自在”。

“這是最具代表性的智慧旅遊的項目之一。”有專家表示,作為由省旅發委、騰訊公司聯合打造的全域旅遊智慧平臺,“一部手機遊雲南”依託“互聯網+旅遊服務”,通過官方App、微信公眾號和微信小程序,為遊客提供“智能線路”“無現金支付”“電子發票”“人臉識別”“智能導遊”“誠信體系”等互聯網產品,全面覆蓋遊客在雲南的遊前、遊中、遊後的各項需求,確保真正實現讓遊客旅遊自由自在,讓政府管理無處不在。

昆明作為一個旅遊城市,面對今天旅遊和出行方式的變化,如何再次領跑旅遊?也許,智慧旅遊正是一條“突圍”之路。

旅遊之變

昆明,一個擁有著豐富的自然和歷史文化資源的旅遊城市 。在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過程中,如何發揮昆明區位優勢,把昆明打造成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旅遊集散地和目的地?

智慧旅遊助推旅遊產業轉型升級。近年來,這是社會各界較為普遍達成的共識。

日前,昆明市政協副主席胡煒彤帶隊對昆明市智慧旅遊建設情況開展視察並召開協調座談會。會議提出,昆明要藉助智慧旅遊建設契機,通過“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和完善,推進昆明智慧城市建設。

委員們認為,智慧化是旅遊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昆明市智慧旅遊打造過程中,不僅要在旅遊產品差異化打造上下好功夫,還要做好服務體驗方式的升級,助力昆明旅遊“二次創業”。

然而,昆明作為一個旅遊城市,在因“速度變化”而引發的旅遊方式轉變下的今天,同樣面臨著新的問題。

從在地游到在冊遊,由在冊游到在線遊,近年來,人們的旅遊方式和習慣正在發生變化。有觀點認為,以高鐵和“互聯網+”為代表的“速度變化”將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模式。因此,伴隨著高鐵入滇,昆明旅遊同樣令人激動。

2016年,一次由雲南政協報社與民進昆明市委聯合舉辦的“昆明高鐵旅遊發展議政建言討論會”在昆舉行,高鐵旅遊發展話題引發各界專家學者熱議。

高鐵開通意味著什麼?對高鐵旅遊來說,這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在此次會上,有關專家提出,如何練好內功,樹好形象是增加吸引力的關鍵。“我們應該認真梳理沿線旅遊城市的負面清單,清除重複部分,根據負面清單打造特色旅遊。”昆明市政協委員徐萍說,這就需要對沿線旅遊進行一次認真的“體檢”,尋找屬於自己的特色。

智慧旅遊引領轉型升級

在新時代下,如何應對旅遊之變?

14日,昆明市政協視察組先後對昆明旅遊信息公共服務中心、西山風景區和雲南民族村智慧旅遊建設情況進行視察,並對“遊雲南”App中的智能項目進行實地體驗。

據介紹,昆明於2009年啟動“數字旅遊”信息化建設項目,建立以旅遊行程計劃監管為核心的綜合監管平臺,並與公安、交運、銀行等部分信息系統建立了數據交換共享機制。在此基礎上,昆明“智慧旅遊”提出打造一個“雲端大數據中心”,建設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營銷三大體系,建設“產業監測及大數據應用平臺、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臺、智慧旅遊行業監管平臺、旅遊目的地智慧營銷平臺”四大平臺,沿2個軸線推動“涉旅企業智慧化”“區縣旅遊智慧化”。

人臉識別、智能導覽、VR互動……當天,視察組成員體驗了科技元素對旅遊產業的影響和帶動。委員們認為,“一部手機遊雲南”為代表的智慧旅遊,為全域智慧旅遊時代的開啟帶來了新體驗。推進“一部手機遊雲南”建設,或將成為當地整治旅遊亂象、推動旅遊產業升級、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另一“利器”。

從信息化建設到智慧旅遊,這是一種質的改變。委員們認為,智慧旅遊是昆明旅遊必須面對的一個話題。然而,目前昆明智慧旅遊發展也還面臨一些困難。比如由於發展智慧旅遊的基礎設施尚不完善 ,造成數據的傳輸能力和預期水平還存在很大差距 ,從而成為制約智慧旅遊發展的瓶頸。另外,缺乏既熟悉信息化又精通旅遊業務的複合型人才,對智慧旅遊的迅速發展造成困難。因此,要加大智慧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力推動旅遊信息化基礎建設工作 ,支撐產業快速發展 。同時,要建立覆蓋全省的旅遊信息服務體系 ,加強旅遊從業人員服務水平的教育培訓 ,從而全面提升旅遊信息化服務水平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