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新規實施兩個月,快遞入戶爲何仍是「老大難」?

平時用不用快遞呢?

頻率高嗎?

快遞新規實施兩個月,快遞入戶為何仍是“老大難”?

對服務滿意嗎?

快遞新規實施兩個月,快遞入戶為何仍是“老大難”?

現在快遞會給你送上樓嗎?

你會當面驗收嗎?

快遞新規實施兩個月,快遞入戶為何仍是“老大難”?

跟隨記者的採訪調查

來了解下具體情況

↓↓↓

快遞新規實施兩個月,快遞入戶為何仍是“老大難”?

快遞新規實施兩個月,快遞入戶為何仍是“老大難”?

快遞新規實施兩個月,快遞入戶為何仍是“老大難”?

國務院頒佈的《快遞暫行條例》從5月1號正式實施至今已經兩個多月,《條例》明確規定,“快遞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至約定的地址,收件人有權當面驗收。”不過,記者走訪發現,在本市很多地方,這一要求並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市郵政管理局也接到了一些這方面的投訴。那麼,快件上樓究竟難在哪裡?保證快遞質量,除了依靠條例規範還有哪些工作要做?

快遞新規實施兩個月,快遞入戶為何仍是“老大難”?

市民高大爺今年62歲,家住6層頂樓,因為身體殘疾,出入全都要靠輪椅,兒女工作又忙,所以平日裡,很多生活用品都是依靠網購獲取。今年5月1號,《快遞暫行條例》正式實施,其中明確要求快遞員必須送件到家,這對高大爺來說真是一個好消息。可是很快,高大爺就發現,情況不是他預想的樣子。

快遞新規實施兩個月,快遞入戶為何仍是“老大難”?

“說五一之後就都給送了。3日一個,就沒給送,送到驛站了。我說我是殘疾人啊。去不了,驛站說那您等著吧,結果下午才給我送來。16日,又買了,又不給送,就兩個短信,電話都沒有。”

快遞新規實施兩個月,快遞入戶為何仍是“老大難”?

記者查閱了高大爺的手機通話記錄發現,在快件送達的當天,除了快遞代收點發來的“快件已經送到代收點”的提示短信,高大爺和快遞員之間並沒有任何交流。也就是說,半個月時間內,高大爺的快件全都在沒有告知的情況下,直接送到了代收點。這一情況,也得到了負責為高大爺寄遞快件的快遞員的確認。

按照5月1號開始實施的《快遞暫行條例》第二十五條,“快遞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至約定的地址,收件人有權當面驗收。”也就是說,快遞員如果要把快件送往驛站或者快件箱,需要提前徵得用戶的同意。否則,一旦被用戶投訴,快遞員將會面臨來自快遞公司和主管部門的雙重處罰,單筆罰款可能達上千元。不過,在實際操作中,仍然有不少快遞人員選擇不經用戶同意,直接將快遞送到代收點。多位快遞員表示,這其實是他們無奈的選擇。

快遞新規實施兩個月,快遞入戶為何仍是“老大難”?

快遞員A:現在一天送200來件。量大。沒這個時間。

快遞員B:我們就是為了節約時間,多送一點。接電話一個30秒左右。一天得有一小時就沒了。一對一服務,一天就只能送100個。一個月才3000收入。

快遞員C:如果逐個往家裡送,送不過來。一天200單左右,送一單才一塊錢。上午一點之前,下午六點之前,必須簽收完,簽收不夠,一單罰三塊,實際上放驛站也是有成本的,一般是五毛,六毛,七毛,收我們快遞員的。

快遞新規實施兩個月,快遞入戶為何仍是“老大難”?

快遞新規實施兩個月,快遞入戶為何仍是“老大難”?

記者跟蹤採訪了全市多家快遞公司的快遞員後發現,這種違規操作在快遞行業仍然比較普遍。節約時間,是快遞員違規操作最主要的原因。以一位日送件200單的快遞員為例,通常送件時間是從早8:30開始,下午六點前需要遞送完畢。不到10個小時的時間,要完成200件快遞的遞送,平均每單送件時間最多3分鐘——這基本上就是快遞員按照流程規範,按部就班完成“聯繫用戶-送件上樓-用戶驗視簽收”整個過程的全部用時。快遞員午休、吃飯、喝水,以及來往用戶之間的時間,全都沒有被計算在內。而如果送到快遞代售點,幾十秒就能完成操作。由此看來,快遞員冒著被處罰的風險,自掏腰包送往快遞代收點,實屬無奈。

而另一方面,將“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交給快遞員的快遞公司地區分部,也有自己的苦衷。負責給高大爺家寄送快遞的快遞公司地區分部負責人就坦言,身為一家中等規模的快遞企業分部,一線快遞員業務壓力大的情況,他們也很清楚。但在目前的經營狀況下,保持盈利他們也不太可能增加人手,分擔快遞員的壓力。

原來,這家快遞公司地區分部與所屬的快遞企業是加盟的關係,自收自支,還要向總部上交一部分費用。在快遞企業之間競相壓價,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他們只有將快件總量維持在較高水平上,同時盡力壓縮人力成本,才能保證基本盈利——業務量壓力當頭,他們沒有餘力分擔快遞員的壓力,管理也有些力不從心。而從全市範圍看,越是快件分散、業務量小的快遞企業分部,違規情況越是明顯。

統計顯示,5、6月,全市關於快遞不上樓的投訴30多件,同比有所下降.但是出現投訴的集中在環城四區。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些地方快件分散,快遞員要跑3、4公里送一個件。成本壓力對這些地方的快遞網點更大。

快遞新規實施兩個月,快遞入戶為何仍是“老大難”?

目前在快遞行業,“薄利多銷”的盈利模式,已經給快遞員和地方網點帶來了不小的生存壓力;打了折扣的服務也抵消了低價帶給消費者的獲得感。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這種消費者、快遞員、服務商都不滿意的怪圈,根源就在加盟制上。

在加盟制下,各快遞網點向直營中心申請加盟,通過繳納加盟費取得某一快遞企業品牌的使用權,這種類似承包制的經營模式下,直營中心與地區網點之間關係鬆散,管理手段多以罰款為主,更重要的是,加盟制下,各級快遞經營者面對的風險、分擔的成本和獲得的利潤是不一致的。

快遞新規實施兩個月,快遞入戶為何仍是“老大難”?

業內人士黃先生說:

“利潤要和總部去分。更多的風險、成本,實際上是地方網點承擔了。地方網點,利潤來源就是快遞費,還是一部分,(快遞費)定價權還掌握在總部。總部收入來源:快遞費,加盟費,包括罰款,他們也有成本壓力,但是對成本沒有地方網點敏感。所以為了搶奪市場,總部才捨得去壓價。這就是說他必須要達到一定數量,才能攤平成本。所以都在搶奪業務量。”

快遞新規實施兩個月,快遞入戶為何仍是“老大難”?

快遞新規實施兩個月,快遞入戶為何仍是“老大難”?

看來,小小快件不上樓的難題背後,有著快遞行業發展模式的深層次原因。要破解這一難題,也不能僅靠一紙規定以及單純的監督處罰。多位快遞網點經營者和業內人士建議,要破解快遞不上樓的難題,進一步細分經營模式是可選項之一。

當然,要解決這一問題,根本的還是要解決快遞行業惡性競爭的狀況。這就需要快遞行業在尋找電商以外新的發展動能的同時,提升快遞業務的技術含量,尋找高效的發展模式。除了市場的力量,這還需要主管部門強化引導。

快遞新規實施兩個月,快遞入戶為何仍是“老大難”?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副主任曹海鷗建議:

服務質量差的問題和加盟制其實還是有很強的關係,因為現在快遞業的加盟的門檻它是比較低的,上萬家的快遞網點相互競爭,總部管控的力度又不夠,很容易進入價格戰泥潭。未來的民營快遞,他必然是以直營為主的,現在已經開始逐漸向勞動資本技術相結合的去發展。從政府的管理和引導方面來講,一個保障它的基礎設施的建設的用地,完善優化快遞的物流網絡佈局,加大物流樞紐的建設,鼓勵快遞行業和其它行業的相互融合創新、智能設備的使用。更多的就是出臺快遞業相關服務標準的文件,行業協會研究如何把政府已經頒佈了的標準去推廣,去執行。這是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的一個結果。

快遞新規實施兩個月,快遞入戶為何仍是“老大難”?

快遞新規實施兩個月,快遞入戶為何仍是“老大難”?

統計顯示,在電商刺激下快遞業快速發展到現在,增速已經有所放緩,部分小型快遞企業開始撤離市場,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全行業的洗牌正在到來。打價格戰、粗放式的經營,顯然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下市場、企業和用戶對快遞服務業的期待。目前,部分大型快遞物流企業已經開始將人工智能、智能製造等技術引入行業,而要全面提升行業水平,更需要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結合起來。我們期待著隨著生產方式的革新,小小快遞上樓不再是難題,每個市民都能享受到貼心的快遞服務。

來源 天津廣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