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都童年野味——苦柴子

現在路邊見到賣野果的果農都異常激動,看著一串串鮮豔欲滴的果子滿滿當當擺在籃子裡,只覺得口水一溜嚥進肚子裡。農村長大的孩子童年總是圍繞著大自然,在各種野花野果野菜裡度過雖然貧瘠卻無比歡快而自由的年少時光。如今見到小野果,眼睛一亮,親切感油然而生,美好回憶湧上心頭。

于都童年野味——苦柴子

苦柴子,【別名】酸湯杆

【功能主治】疏風解毒;清熱解毒;活血。主風熱感冒;疔瘡發熱;產後傷風;跌打骨折。其根、枝、葉可入藥。夏秋採集,曬乾或鮮用皆可。果澀、微苦。

于都童年野味——苦柴子

酸酸的,超喜歡吃。

于都童年野味——苦柴子

採集野果不僅是于都客家農村兒童們最大的樂事,更是山村生活的一種見證。"逼九子""當梨""酒飯幹團""苦柴子""刺擦子""洋藨子""麻藤瓜""山荔枝""酸藤子""糖罌子""楊梅",或甜,或酸,或澀,其種種獨特的滋味讓人懷念。

點贊是你的態度| 轉發是一種鼓勵| 分享是最好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