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的地名是怎麼來的?

柳育龍


晉中是一個近現代(1948年8月)方才產生的地名,是一個在新中國誕生之前才產生的“新地名”。在1948年8月以前的太原晉中盆地(汾河中游)上,是沒有“晉中”之名的,如今的晉中各縣也分屬於太原、汾陽、平定、霍州等地的郡級(漢唐)或府級(明清)統縣政區(約等於今天的地市級政區),甚至也有像昔陽、左權、和順、榆社四縣那樣自成一個樂平郡&遼州的。

【下圖為晉中市榆次老城城隍廟前的獅子】

晉中之名始於1948年8月

公元1948年8月,隨著7月21日晉中全境解放完畢,由晉察冀邊區與晉冀魯豫邊區合併而來的華北區(華北聯合行政委員)以置了晉中行政公署(簡稱晉中區),下轄榆次、太谷、祁縣、平遙、介休、壽陽六地,公署駐地在榆次縣的尚村,後遷田村。“晉中”之所以得此名,完全是因為當時晉中區所轄六縣無論從南北看、還是東西看,都處於山西省的正中間,歷史上對於這片區域組合的命名也沒有什麼先例,考慮到山西省的簡稱一直是“晉”,所以就命名“晉中”了。

【下圖為榆次文廟大成殿】

1949年2月,為配合即將開始總攻的太原解放戰役(3月總攻、4月24日解放),原本在1948年10月太原戰役發動時成立並駐榆次的太原市政府,與晉中行政公署合併(合併後的太原市三專區十九縣見下,49年4月底,太原城解放,太原市人民政府遷入太原城),第一次出現的晉中之名也便僅僅存在了7個月。

華北區太原市一專署駐盂縣,轄盂縣、忻縣、陽曲、平定、壽陽、五臺、定襄七縣
華北區太原市二專署駐汾陽,轄汾陽、孝義、文水、交城、清源、徐溝、晉源七個縣
華北區太原市三專署駐榆次,轄榆次、太谷、祁縣、平遙、介休五縣
————————以上信息來自太原市人民政府網———————————

榆次專區(1949.8-1958.11)

在“晉中”再次被啟用以前,榆次專區為日後的晉中專區\\晉中地區\\晉中市做了鋪墊。1949年8、9月間,隨著山西省人民政府的成立,華北區把榆次、太谷、祁縣、平遙、介休、靈石、榆社、左權、和順、昔陽、壽陽、平定、盂縣

13縣和陽泉工礦區(也就是今天的晉中市+陽泉市)一併劃為山西省人民政府榆次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簡稱榆次專區),1950年8月改稱山西省人民政府榆次區專員公署,作為山西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存在。

1951年4月,榆次專區增轄交城、文水、汾陽、孝義、清源、徐溝等6縣;

1952年6月,榆次專區增轄臨縣、離石、方山、中陽等4縣;

1952年7月,清源縣與徐溝縣合併為清徐縣

1955年2月,榆次區專員公署改稱榆次專員公署

【下圖為榆次文廟前的石牌坊】

晉中專區、晉中地區與晉中市

1958年11月,榆次專員公署改名為晉中專員公署,簡稱晉中專區,從此晉中之名方才穩定下來。起初的晉中專區轄境與榆次專區相當,相當於今天的晉中全部+陽泉全部+呂梁大部(清徐在58年被劃入太原),是一個橫貫在山西省中部的大專區,也是名副其實的“晉之中”(見下圖)。

1968年9月,晉中專區改為晉中地區,轄榆次、太谷、祁縣、平遙、介休、靈石、壽陽、昔陽、和順、左權、榆社、平定、盂縣、交城、文水、汾陽、孝義、中陽、臨縣、離石等20縣。

1971年4月,交城、文水、汾陽、孝義、中陽、臨縣、離石等7縣從晉中地區劃歸新設立的呂梁地區;

1983年7月,平定與盂縣在新推行的市管縣體制下,被劃歸給原來的省轄市陽泉管轄,至此,晉中地區的管轄地域大體與今日之晉中市相當。(注意:當時的陽泉市,也就是今天的陽泉礦區,在51-58、61-70、72-83年間的三個時段都是山西省直管市,只有在58-61、70-72年間的兩個時段歸晉中管)

1999年9月,晉中地區被國務院撤銷,改設晉中地級市,沿用至今。

以上,便是晉中之名的來歷,以及今日之晉中地級市之來歷,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覺得本答對您有所幫助的話,還望點贊轉發支持

如果您喜歡寒鯤的文字,可以點擊頭像關注

歡迎提問與本題類似的中國地名問題,並邀請寒鯤作答


寒鯤


晉中這個稱謂的歷史不是很長。1949年8月設置榆次專區,因為位於山西中部,1958年11月改稱晉中專區,1968年9月起稱晉中地區,1999年9月改設地級晉中市,就有了現在的稱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