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海派”大师将金石之气贯穿到自己的各艺术领域,互为交融

这位“海派”大师将金石之气贯穿到自己的各艺术领域,互为交融

吴昌硕78岁

“我金石第一,书法第二,花卉第三,山水外行。”吴昌硕生前曾这样评价自己的艺术。

这位“海派”大师将金石之气贯穿到自己的各艺术领域,互为交融

吴昌硕的石鼓文拓本

清代“海派”书画篆刻的代表人物吴昌硕有“一鼓写破诸艺通”之誉,也将金石之气贯穿到自己的诗、书、印、绘画等各艺术领域,互为交融。

这位“海派”大师将金石之气贯穿到自己的各艺术领域,互为交融

行书“槐安”轴

吴昌硕(1844-1927)在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上造诣极深,是清王朝末期的代表性文人。卸任地方小吏之后,在其56岁时曾任江苏省安东县知尹,但随后仅一个月便辞去了职务。


这位“海派”大师将金石之气贯穿到自己的各艺术领域,互为交融

酸寒尉像轴

吴昌硕真正开始关注绘画应该是从四十岁结识任伯年开始,在浙江省博物馆同样藏有一幅清代任伯年所画《酸寒尉像轴》,而画面中出现的是45岁时身着官服的吴昌硕。

这位“海派”大师将金石之气贯穿到自己的各艺术领域,互为交融

墨梅自寿图轴

吴昌硕终其一生致力于临摹约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文字——石鼓文,并将石鼓文的风韵结合到自身的书法、绘画、篆刻创作中。

这位“海派”大师将金石之气贯穿到自己的各艺术领域,互为交融

牡丹图轴

吴昌硕一生名号众多,但在他生前的公开信息中,主要作为官吏的“吴俊”、“吴俊卿”、“吴仓硕”和主要作为书画篆刻家的“吴昌硕”、“缶庐”、“老缶” “苦铁”等姓名与字号却是泾渭分明地分开。

这位“海派”大师将金石之气贯穿到自己的各艺术领域,互为交融

“一月安东令”印

寓居上海时期,吴昌硕参与创立了“西泠印社”并担任社长,而一战期间日本经济景气,许多富商乐于搜求书画来装点财富,吴昌硕的作品在西泠印社整理出版的《缶庐印存》、日本人印制的画册和书、印册页、上海商务出版社的画册出版等推动下获得很好的推广。

这位“海派”大师将金石之气贯穿到自己的各艺术领域,互为交融

木莓图扇面

考察吴昌硕的石鼓文作品,可发现各个年龄段都有临摹作品留存,花卉画也是如此,但山水作品却寥寥无几。

这位“海派”大师将金石之气贯穿到自己的各艺术领域,互为交融

山水扇面

吴昌硕在他八十四岁临去世那年,总结自己毕生致力石鼓书法的经验体会说,“猎碣文字,用笔宜恣肆而沉穆,宜圆劲而严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