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東遊,秋風初至北海道

九月東遊,秋風初至北海道

九月東遊,秋風初至北海道

攝影/文字:TIM生命過客

和北海道的約會,始於秋風乍起的九月。

自廣州飛東京羽田機場,再轉機北海道首府扎幌,待到札幌酒店,已然天黑,似乎把一天時間都花在了時空輾轉的路上。

札幌新千歲國際機場,拉麵道場人氣最旺,日本人愛吃拉麵,人家這拉麵,當然和國內遍地開花的西北拉麵不是一回事。北海道最自豪的美食首推拉麵,札幌有橫丁拉麵一條街,值得吃貨們一去。

九月東遊,秋風初至北海道

我們因為中午在羽田機場吃了一碗拉麵,於是改要了魚籽、海膽、魚鬆三拼蓋飯,你要是胃口好,不忌葷腥,那麼,還可以四拼、五拼下去。就著一碗味噌湯,掄起筷子,把蓋飯吃了個精光,這是第一次吃到新鮮海膽,與熱播劇《我的前半生》裡男主賀涵吃的同款,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札幌小城的夜,比家鄉的夜沉淪的早,十點不到的樣子,街上許多商店都關門打烊了,在街上溜達一圈,路燈昏黃,四周乾淨而且安靜,一副催人早睡的節奏,連酒店裡免費提供的溫泉浴都沒去享用,就和札幌說晚安了。

九月東遊,秋風初至北海道

【1、札幌的狸小路】

札幌的陽光是明媚而溫和的,大倉山跳臺滑雪競技場草木熠熠生輝。

這裡是北海道冬季奧運會的主場,坐上纜車上山頂高處,眺望腳下的滑道延伸出去,視線連接的遠方,是360度的札幌城。山下有一座札幌冬季奧林匹克博物館,展示了冬奧會的源起、歷史和榮耀,一群孩子們在模擬的滑道上奮力奔跑,似乎看得到,未來他們在雪地飛翔的身影。

九月東遊,秋風初至北海道

午餐在一家泰式咖喱店,他家的湯咖喱擁有札幌最好吃的味道,如果不是事先預定,需要排上長時間的隊,才能一嘗美味。在我們走南闖北的吃食經驗裡,這湯咖喱還是入鄉隨俗,融入了日本人的飲食習慣,比如湯底的做法,豆腐、香菇的添加方式,均非正宗地道的東南亞咖喱。但是,確實堪稱好吃的經典。札幌經典的不止一個,有一款稱做“白色戀人”的巧克力,被譽為來了北海道必帶的伴手禮,我們在羽田機場最後臨別之際,也傾盡行囊空間,塞了幾盒帶回給家人品嚐。那甜香的味道,足以點燃平淡乏味的一天時光。

九月東遊,秋風初至北海道

狸小路是札幌最負盛名的免稅品一條街,走在這條街上,你會有在國內某購物中心的錯覺:從售貨員到絡繹不絕的顧客,說的都是一口中文,大多還是帶東北口音的,貨品標牌更是中文為主。想想如今興起的海外代購,在佩服日本製造之餘,也為國貨悲哀。狸小路中段開了一家“HTIC”門店,專為遊人提供旅遊路線諮詢、旅遊紀念品售賣服務,算是日式的便民門店了。在我們眼裡,狸小路的吉祥物小狐狸,設計的像萌呆可愛的日本娃娃,討人喜歡;叮叮噹噹開過的復古電車,又像是這座城流動的歷史剪影;街邊排著長隊等位的“空”居酒屋,隨便一家都有幾十年上百年的傳承,有人在這做了一輩子,有人來這吃了一輩子,都是尋常的事。

九月東遊,秋風初至北海道

田中酒造,便是小樽的百年家族傳承。這家離運河港口不遠的釀酒坊,用傳統的古法做酒,給酒取了好聽的名字“小樽美人”、“寶川”、“秋月”,我們從釀酒缸裡舀了一勺酒液,品嚐一口,味醇香濃,彷彿嘴裡有百年的回味。

小樽堺町,北一硝子古老港口的魚倉、街肆,現在是年輕人們懷舊休閒的聚集地。八音館門前的蒸汽鍾,每隔15分鐘便會“嗚嗚嗚”的鳴叫,噴發出一團團的蒸汽,這座蒸汽鍾,號稱世界最大,已成地標。

九月東遊,秋風初至北海道

【2、日本丸郵輪去禮文島】

夜色降臨,日本丸號郵輪從小樽港出發,這是一艘專走北海道航線的高端郵輪,船上大多是老爺爺老奶奶,他們白髮蒼蒼,溫文有禮,互相陪伴,一起攜手去旅行,讓人暗生敬意。

夜航海上,猶如躺在嬰兒的搖籃裡一樣,在搖搖晃晃中安睡。第二天醒來,船已停泊在禮文島,這是日本最北端的海島。

海圖上,北海道就像一枝梭子,豎在日本海上,禮文島就在這梭子的最上頭。我們坐救生艇登島,強勁的海風挾著寒意,將島上的葦草吹的起起伏伏,就跟海上的波浪一樣。從桃臺貓臺,到澄海岬,眺望隔海相望的北方四島。這座小島上,只有一座唯一的紅綠燈,有一家日本最北的海島民宿,海灘上有成群的海獅在曬太陽。中午的江戶屋,我們再次與新鮮海膽陌路相逢,生魚、生蝦、鮮魚籽料理,咬一口魚籽,輕微爆開的漿汁,帶著海水的鹹腥味,讓秋風乍起的禮文島,平添了味覺的記憶。

九月東遊,秋風初至北海道

在禮文島遙對利尻山的山坡,有一座紅屋頂的小學校,那是日本女星吉永小百合出演的《北之金絲雀》電影外景地,孤零零的小學周邊葦草叢生,山菊花遍地開放,海邊懸崖上一座紅色的燈塔,遠方海上的利尻山在雲霧裡若隱若現,彷彿是一處遠離人世的清修之地。

夜航的船上,有日本傳統的說書藝人,類似單口相聲,一人盤坐,仰揚頓挫,口若懸河,座下的老人們不時發出有節制的笑聲。在船上的大廳裡,是北海道著名的“拉網小調”歌舞表演,來自札幌高校的少男少女們,揚起手中的竹板,勁舞高歌,嗨翻了全場,老人們手裡揮舞著竹板,和著歌聲的節奏,咔啦咔啦的聲音響成一片。

九月東遊,秋風初至北海道

【3、知床羅臼漁港】

夜航晝伏,天覆明時,船已停靠知床半島羅臼漁港。

清晨的港口晨霧瀰漫,幾艘漁船進出避風塢,成群的紅嘴鷗在碼頭上起落飛翔。羅臼漁港是日本北方最大的漁港,日魚獲交易量可達三億日元(約人民幣1800萬)這裡的海域盛產各種魚類和海獅、海豹,最負盛名的當是昆布(海帶),港口設有昆布博物館,我們隨遊客們進去聽漁民解說,羅臼出產的昆布,還曾經是進獻天皇的貢品。負責介紹昆布的漁民自稱已有60多歲,可是看起來只有30多40的樣子,難道這昆布還有還老還童的功效?

九月東遊,秋風初至北海道

羅臼漁港的魚市場,同時兼具觀光功能,但是需要事先預約聯繫,魚業協會就會安排專人帶領參觀解說。諾大的魚市裡,擺滿了一筐筐剛從海上捕撈歸來的海鮮,眾多魚商和魚市工作人員,分別佩戴不同標識和帽子,拍賣著每一筐海鮮,每拍出一筐海鮮,工作人員就會在筐上放一塊牌子,並馬上拖走。拍賣場面熱烈而緊張,哪位魚商下手慢了,那魚就歸別人了。門口碼頭上,停靠著一艘披紅掛綵花花綠綠的漁船,船頭挑出一面旗子,上寫“大魚翼丸”,旗幟頂端掛著一瓶香檳。綵船上碼頭上人頭攢動,播放著音樂,原來,這是羅臼漁港的傳統漁業祭祀活動。

九月東遊,秋風初至北海道

魚市後面山地公園的燈塔下,居高臨下眺望霧氣瀰漫的海面,船來船往。身後有位老人腰上掛著鈴鐺,叮叮噹噹的走來走去,一問才知道,知床半島的森林裡,生活著棕熊和灰熊,時常會出來溜達覓食,為避免棕熊傷及行人,老人義務在這山上用鈴鐺驅熊呢。車經西海岸的懸崖峭壁時,老司機專門停車,讓我們俯瞰山下溪谷與大海交匯處,說運氣好的話,可以遇見熊們在這裡喝水捕魚。可惜,棕熊沒有如約而至,最後才在知床五湖的山道邊,遇見幾只梅花鹿在悠閒吃草,為了不驚擾它們,我們只在遠處看看而已。

九月東遊,秋風初至北海道

知床五湖國家溼地公園面積很大,大片碧綠的葦草綿延到海邊,背後遠山起伏,架高的木棧道,延伸至溼地深處。公園因五個天然湖泊而得名,每年的5到10月,是知床五湖公園觀賞棕熊的季節,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

九月東遊,秋風初至北海道

【4、網走湖畔的畫意】

知床半島延伸進鄂霍茨克海,這裡是地球上緯度最低的海域,每年的冬春交替時節,因黑龍江流入的淡水引發的鄂霍茨克海流冰現象,這獨特而壯美的自然景觀,入選了“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知床半島也成了深受日本國民喜愛的自助旅行地,七十年代日本歌手加藤登紀子演唱的“知床旅情”:“在美麗的知床半島,越橘花朵朵迎風含笑,在這鮮花盛開的季節,往事請你不要忘掉”,清新的歌詞,優美的旋律,讓這首老歌膾炙人口,拍攝於北海道的電影《非誠勿擾》中,鄔桑駕車時流淚哼唱的歌,就是知床旅情。

九月東遊,秋風初至北海道

在網走市天都山上的鄂霍茨克流冰館,各種聲光電加視頻圖片,演示了流冰從黑龍江經韃靼海峽,流入鄂霍茨克海,最後與太平洋暖流交匯,斷裂的冰塊互相碰撞,形成了神奇的流冰景觀。因為奇特的流冰環境,繁衍著許多奇怪的海洋生物,如透明如螢火蟲的冰海精靈、氣球魚、圓鰭魚等等。我們穿上厚大衣。體驗了位於地下的實景流冰體感室,零下15度裡,冰塊堆積成藍色的世界,紅狐狸、海獅、海豹在冰上凝固成雕塑,如身臨其境。

九月東遊,秋風初至北海道

夕陽時分,我們來到了能取岬的能取湖畔,正是九月珊瑚草變紅的時候,一大片鮮紅的紅珊瑚草,就像給湖面鋪上了一層紅地毯,海天蔚藍,白鷺飛過,斜照的陽光,將我們的身影投射在紅珊瑚草灘上,呈現出套色版畫一樣的美。

夜宿網走湖莊,天色暗淡,將湖面與森林模糊一片。第二天早起,去網走湖邊散步,才發現我們住在如此優美寧靜的地方。輕煙籠罩的湖面,樹木蔥蘢而沉寂,小船靜泊彼岸,岸邊,豔麗的波斯菊和素色的蘆葦花靜靜綻放,就像日本著名畫家東山魁夷筆下的作品,站立湖畔,讓人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九月東遊,秋風初至北海道

告別網走湖莊,去女滿別空港的路上,沿途彩色的田野,綠樹和村莊,美好卻意猶未盡。也許,未來有機會來到冬天的北海道,遇見潔白的雪國,聽見崩裂的流冰的聲音,才能滿足關於北海道的所有想象和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