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志鑫:一頭平涼紅牛10萬元

蔣志鑫:一頭平涼紅牛10萬元
秦玉龍/文 

蔣志鑫:一頭平涼紅牛10萬元

在中國牛肉市場,“平涼紅牛”可謂是現象級的存在。
在中國畫壇,蔣志鑫是最具開創性的西部大寫意畫家。

蔣志鑫:一頭平涼紅牛10萬元

與日本和牛齊名的平涼紅牛,不但長得漂亮,而且很值錢。據瞭解,一頭400多公斤的架子牛,一萬餘元的價格交售屠宰廠,再由屠宰廠等企業精深加工,牛肉精細分割到餐桌、牛骨做牛骨髓油茶或骨膠、牛血清進行生化製藥,一頭牛的價值接近10萬元。同時,有專家預估,“平涼紅牛”作為全國知名品牌,品牌價值或達到50億元以上。

蔣志鑫:一頭平涼紅牛10萬元

蔣志鑫屬牛,號“蠻牛”,愛畫牛。他筆下的犛牛作品,從四尺到丈二匹,有五牛圖、七牛圖、九牛圖,更多的是隻畫一頭牛,背景或為太陽,或為云為雪。他的一幅《五牛圖》被一位藏家以42.56萬元的價格收藏,算下來一頭“牛”平均價值8.5萬元。

蔣志鑫:一頭平涼紅牛10萬元

今年春節,年近古稀的他回到家鄉平涼,呼朋喚友,各縣行走,專找紅牛養殖大戶交朋友,近距離觀察紅牛特徵、習性。回到崆峒山下蔣家溝,他閉門謝客,把自己關在蔣志鑫藝術館裡,廢寢忘食,揮毫潑墨,潛心創作“平涼紅牛”系列作品。

蔣志鑫:一頭平涼紅牛10萬元

蔣志鑫筆下的平涼紅牛,形神兼備,構圖奇特,變化多端。以書法用筆入畫,中鋒側鋒兼備,筆力勁健,墨韻豐富。紅牛或溫順淳樸,或倔犟霸氣,一如他與眾不同的個性。作品一經在平涼和京城展示,便受到美術界朋友以及書畫藏家的追捧。

蔣志鑫:一頭平涼紅牛10萬元

見過蔣志鑫的人,第一眼就記住了他,他的長髮虯髯,他的性情如火。看過老蔣畫牛的人,也會有同樣的感覺,他繪畫時身體筆端都帶著一股牛勁和豪氣,撲面而來,力透紙背,令人震撼。他的人和他的畫,散發著西部特有的魅力和神韻,風度盎然。 

蔣志鑫:一頭平涼紅牛10萬元

談起創作“平涼紅牛”系列作品的初衷,蔣志鑫表示,自己從小在崆峒山上打柴放牛,是故鄉這片熱土養育了他。後來,他離開家鄉去外面的世界闖蕩,無論走得多久多遠,平涼依然是他魂牽夢繞的故土家園,是他的藝術之魂和藝術之根。畫崆峒山,畫平涼紅牛,畫家鄉山水風物,既寄託著一個遊子對母親的眷戀之情,更體現了一位畫家用畫筆回報家鄉父老的拳拳赤子之心。

蔣志鑫:一頭平涼紅牛10萬元

  老蔣告訴記者,平涼紅牛是家鄉人民發家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利用手中畫筆把紅牛宣傳推廣出去,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下鄉採風過程中,他發現紅牛的棗紅色牛皮看起來油光鋥亮,十分俊美,而且特徵鮮明。老百姓形容紅牛有句順口溜:“蘿蔔角,升子嘴,棗紅色,柱子腿,四蹄不露,兩頭齊”。他坦言,這句順口溜對他啟發很大,是他創作平涼紅牛系列作品的靈感之源。


蔣志鑫:一頭平涼紅牛10萬元

關於坊間傳聞的平涼紅牛更名之說,蔣志鑫認為,平涼紅牛雖然包括秦川牛、早勝牛在內的各種雜交牛品種,但秦川牛、早勝牛名稱都是後來命名的。追溯源頭,早在戰國末年和秦始皇統治時期,平涼就出過一個著名的“養牛大戶”,也是歷史上第一位寫入《史記》的平涼人。

蔣志鑫:一頭平涼紅牛10萬元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烏氏倮從事畜牧業生產,養了大量的牛羊,成為當時全國有名的富商,秦始皇聞訊後給他“封君”待遇,可以和朝臣一塊兒朝覲皇帝。

蔣志鑫:一頭平涼紅牛10萬元

  老蔣請教了平涼文史學者得知,史書上所說的“烏氏”,《辭海》解釋:“古縣名。又作閼氏(yān zhī)、焉氏。本烏氏戎地,戰國秦惠王置縣,治所在今甘肅平涼西北。東漢作烏支,北魏末廢”。所以,居牧在烏氏縣的這位名叫倮的人,或許是牧養平涼紅牛的源頭。


  他建議,保留“平涼紅牛”商標名稱,可否考慮取平涼古縣名“閼氏”諧音,加之崆峒山下有一條故事傳說很多的胭脂河,給平涼紅牛起個別名“胭脂牛”或“胭脂紅牛”。當然,公牛、母牛形貌不同,肉質有異,也可給母牛起別名“香妃紅牛”。

蔣志鑫:一頭平涼紅牛10萬元

  如今,矗立在崆峒鎮蔣家溝山頂的蔣志鑫藝術館,已成為平涼的一張新文化名片,常有各地的文化名人、書畫愛好者前來這裡參觀、學習、交流。藝術館設有停車場、展廳、畫室、教室、客房、廚房等相應設施。館內外除了竹子、樹木、花卉之外,最吸引人的是滿屋子、滿院子的奇石。蔣志鑫表示,今年夏天他還會回來,繼續畫紅牛,為使平涼紅牛“牛氣沖天”,美名傳神州,儘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蔣志鑫:一頭平涼紅牛10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