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混居與縮小貧富差別無關

“貧富混居”本是由地方政府保障房建設方案派生出來的一個概念。但因此話題直接關聯到政策、收入、身份、尊嚴等,才很快成為眾人熱議的敏感話題。多年前聽說“富人區、貧民窟”,馬上想到那是資本主義。但中國改革開放至今近40年,出現較大貧富差距已是不爭事實。但筆者不贊成人為地去“製造”什麼“貧富混居”,應讓其自然發展。

至於贊成者所言讓窮人也能享受高質量公共設施,我看未必。商店再多兜裡無錢也不能常進。幼兒園、學校高檔交不起費也是枉然。周圍縱有免費健身設施,窮人哪有恁多閒工夫?至於“通過拉、幫、帶影響和幫助窮人致富”更是沒譜。別看農村可一戶帶一片帶全村。城裡不同,相互不認識,條件差距大,怎麼影響帶動?再說,窮富二者間的經濟基礎、思想觀念、生活習慣有著千差萬別。開寶馬與蹬三輪的常同一個門口出進都會彆扭。若辦紅白事在高檔小區搭大棚擺桌吃喝,另部分人準不滿意。混住的前景有可能互不適應搬走,或者界限分明,彼此不往來,這樣的“拉郎配”帶不來和諧。

不錯,現階段我國越來越明顯的貧富差距不利於社會穩定。但要弄清窮富差距不是分住還是混住造成的。此前一些地方的“貧富混居”模式都有極好的初衷和美麗的想象,但最後落個富人不買帳,窮人不領情,開發商也質疑。縮小貧富差距要靠政策,要認真解決收入分配不公的問題,要向低收入人群和社會弱勢群體實施力度較大的傾斜政策。至於分住還是混住的問題,最好順其自然,不要主觀上刻意、人為地怎樣去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