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互擴開放,英國蟬聯金融投資熱地

中德將共同維護自由貿易相互擴大開放

中德互擴開放,英國蟬聯金融投資熱地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柏林總理府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主持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兩國總理認真聽取了兩國外交、經濟、工業、財政、金融、教育、科技、貿易、環保、農業、社保、衛生等部門負責人的彙報。

雙方一致認為,中德要深化金融財經領域合作,用好高級別財金對話等機制,加強宏觀經濟政策溝通,打造雙邊和第三方市場合作融資平臺。通過二十國集團等多邊平臺,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維護以多邊規則為基礎的自由貿易體系,推動全球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德方讚賞中方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等措施。中方支持法蘭克福金融中心和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同意授予德意志銀行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承銷商資格。

雙方一致同意,當前形勢下,中德要繼續推動雙邊經貿與投資合作向前發展,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和一個基於公平、公認規則的國際市場,相互擴大開放,放寬市場準入。中方願同德方探討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德方願發揮自身優勢同中方開展“工業4.0”合作。兩國政府要為企業合作搭建平臺,優化環境,提供便利。中方邀請德方出席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歡迎德方繼續擴大對華投資,鼓勵德國企業到中國中西部地區投資設廠。(來源:北京日報)

【點評】德國與中國將逐步深化金融財經領域的合作,加強雙方在數字化、自動駕駛、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領域的合作,以共同維護自由貿易體系,抵制單邊貿易主義。對德國相關產業感興趣的中國企業可以積極加強與德國企業的溝通交流,瞭解雙方的貿易政策及投資優惠措施,尋找合適的投資項目,實現互惠互利共同繁榮。

中以合作探索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新路徑

近日,第四屆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在廣東珠海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來自中國和以色列的2000多家企業齊聚珠海,分享創新經驗,尋求創新合作。本屆大會以“創新合作,智繪粵港澳大灣區美好未來”為主題,結合珠海未來新興產業發展方向,制定了涉及科技新興產業的大會主論壇和五場產業分論壇,現場簽約了15個重點項目,總金額達5.3億美元,涵蓋工業製造與自動化、互聯網與信息技術、醫療健康與生命科學等領域。

中以科技合作是兩國一拍即合的結果:技術密集的以色列要尋求快速產業化,亟待模式升級的中國需要技術支撐提升競爭力。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主任黃勇表示,可藉助珠海這一創新高地,把中國的廣闊市場和優質產能,同以色列的先進創新技術相結合,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探索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的新路徑。(來源:時代週報)

【點評】以色列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科技水平處於國際較為領先的地位,尤其是在環保、安全、計算機、農業、金融科技和大數據等領域。中國公司和風險投資者近年來越來越多地選擇投資以色列公司,尤其是對互聯網、網絡安全、醫療設備等領域的初創公司。

英國:蟬聯金融投資最熱門地點,歐盟吸引力提升明顯

安永近日公佈的一項報告顯示,在金融服務的國際投資項目上,英國仍是歐洲的首選目標地,但隨著英國脫歐提振了歐洲大陸對手競爭力,英國的領先優勢已開始縮小。報告顯示,去年英國在金融服務業拿下的外來投資項目數量,只比排名第二的德國多出14件,而前一年的差距為67件。2017年在英國的項目數量下滑26%,德國則增加64%,法國增加123%,歐洲整體增加13%。報告分析稱,由於英國未來的歐洲市場準入資格存在不確定性,其他歐盟成員國希望利用這一機會吸引金融機構在本國設立分支機構,挑戰英國長久以來作為歐洲金融中心的地位。

安永稱,英國能坐穩歐洲金融業頭把交椅,歸功於其擁有的人才、基礎設施及有力的監管和法律體系等,這些因素是很難在海外複製的。但對於那些依賴英國的歐盟成員國身份來運營他們在歐洲業務的全球性金融企業而言,英國脫歐談判進展緩慢已引發擔憂,他們擔心2019年3月英國脫歐後,其歐盟准入可能受限,甚至被徹底切斷。這促使很多公司做最壞的打算,包括將部分英國業務轉移至歐洲大陸,以便在最壞情況下保護其在歐業務。目前,包括巴克萊和摩根大通在內的大型銀行已經開始將部分員工遷至其他地區。(來源:路透社)

【點評】英國脫歐對英國的經濟和金融業帶來一定的影響,銀行業將失去在歐盟其他成員國從事經營的執業牌照,流失依賴英國的歐盟成員國身份來運營歐洲業務的歐洲客戶。目前英國推出“軟脫歐計劃”以便在經濟上繼續留在歐洲關稅同盟和共同市場內,中國企業和投資者尚需觀察該計劃的後續進展以及對英國金融業的影響。

幾內亞:批准《政府採購和公共項目招投標法》修改法案

幾內亞國民議會近日審議並批准了《政府採購和公共項目招投標法》修改法案。早些時候,幾內亞總統孔戴主持召開了每週例行的內閣全體會議,幾內亞經濟和財政部長馬馬迪.卡馬拉向會議報告了有關擬修改幾內亞《公共項目和政府採購的授標、監管和規範法規》的建議。舊法案存在不少不足之處,主要弊端是程序太複雜、費時費力、評標時間太長。

財長建議改革和修改的要點有:1、總統府大項目辦(ACGPMP)今後不再參與招投標項目的評標過程;2、撤銷“招投標局”(DNMP);3、新成立一個“招投標監管局”,隸屬於經濟和財政部管轄; 4、縮短評標的週期,提高效率。上述改革措施即將開始實施。(來源:中國駐幾內亞使館經商處)

【點評】幾內亞批准新招投標法以提升政府招投標項目評審的效率,加強對招投標程序的監管,實現更加高效和透明的招投標流程以吸引優質的國內外資本,建設本國的基礎設施及其他公共項目。建議對幾內亞投資感興趣的中國企業充分關注本次的新修改法案。

孟加拉:汽車電池市場潛力巨大

據孟加拉《獨立報》近日報道,2017年,孟汽車電池市場規模達到600億塔卡,需求增長迅速。由於電動人力車、簡易自行車、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需求旺盛,2013年以來汽車電池市場規模每年平均增長近20-25%。中國電池企業在孟當地投資建廠,其組裝的汽車電池已佔到當地市場份額的50%。目前,孟向大約60個國家出口電池,出口額已達到4000-5000萬美元,孟政府給予汽車電池出口商15%的現金激勵。但非法回收電池比例上升迅速,對孟汽車電池行業造成巨大威脅。此外,由於混合動力汽車碳排放低,孟政府從本財年開始允許進口二手混合動力汽車,並削減附加稅。因此,市場對混合動力汽車電池需求正在增加,但目前孟尚未掌握相關技術,當地沒有一家公司能夠生產此類電池。(來源:孟加拉《獨立報》)

【點評】孟加拉政府出臺優惠的措施鼓勵發展孟加拉的汽車電池產業,吸引外國企業在孟加拉投資建廠,增大汽車電池的出口產量。目前,隨著汽車行業的更新換代,孟加拉市場對混合動力汽車電池的需求不斷增加。建議掌握混合動力汽車電池技術的中國企業瞭解孟加拉的市場需求及市場前景,關注合適的相關項目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