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准高中生:高中與初中學習上有哪些差別?

高中對高一新生來說是學習的一個新的起點、人生的一次新的考驗。在這個階段裡學生們無論是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還是客觀環境和承擔的學習任務方面,相比初中階段都有較大幅度的變化。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能適應新變化的學生在學業上才會取得進步,否則就可能掉隊。因此在憧憬新的學習生活的同時,同學們還要做一些必要的準備,以使自己順利實現初高中銜接,儘快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高中和初中有那些改變。

學習習慣的培養,初中知識相對簡單,很多學生在初中時,上課聽懂了,就不喜歡再聽了,去鑽研一些其它的問題。而這樣做法在延續到高中來,對高中學習很不利。高中學習,同一個知識,同一種題型,聽第二遍跟聽第一遍的體會和認識會很不同,一遍又一遍的收穫,而且看相同的題目,條件一變,題眼就隨之而變,解法會完全不同。

建立自主學習意識,初中知識相對簡單,很多學生在初中時,上課聽懂了,就不喜歡再聽了,去鑽研一些其它的問題。而這樣做法在延續到高中來,對高中學習很不利。高中學習,同一個知識,同一種題型,聽第二遍跟聽第一遍的體會和認識會很不同,一遍又一遍的收穫,而且看相同的題目,條件一變,題眼就隨之而變,解法會完全不同。

知識結構的差異

1、理科知識,在高中階段是呈現螺旋式的方塔累積形式的。也就是說,前面的知識是後面知識的基礎,對前面知識的掌握不牢固或理解不透徹,常常導致後面知識學習的困難。

2、高中知識的抽象性比初中更高,很多時候要大家依靠大腦的想象和思維來完成。同時,高中知識的概括性和邏輯性也有所增強。許多定理、公式、結論都有普遍的實用性,並且結論與結論之間常常有一定的聯繫,形成層次化的邏輯關係。

3、高中階段,更加註重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注意能力、創造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操作能力的培養。

接下來,針對這些改變,我們需要做好如下的三個方面的準備:

資訊上的準備:要想打贏“高考”這場硬仗,開戰前對“高考”做一個全面調查、有一個清晰認識,是非常必要的。關注北京高考資訊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學習資料和學習方法。

心理上的準備:

①正確對待失落,升入高中尤其是重點高中的學生,一般在初中都是班裡的佼佼者,都有其“輝煌”的歷史。進入新集體才發現,新集體裡全是“精英”,過去的優勢可能不復存在,可能原先還是班級幹部變成普通學生,這會使一些學生產生“失落”心理。

其實任何人都不會一帆風順。學習很順利時,情緒高漲,熱情飽滿,大有捨我其誰的狀態,而學習遇到挫折時,意志消沉,情緒低落。要清醒的分析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採取相應的措施應對。

②儘快適應新環境,高中階段新的學校、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會使人際環境較以前更復雜,難免產生種種心理困惑和矛盾衝突。學生們要學習與同學、老師交往的藝術,要鍛鍊與人交往的能力。

③盡做好吃苦的準備,與初中相比,高中學習緊張,競爭更激烈,家庭學校給學生施加的壓力更大,知識容量更大,難度更深,所有這些都會引起學生學習生活的不適應,學習節奏被打亂。有些學生經過一番拼搏考上高中後,認為可以“鬆口氣了”,入學後缺乏緊迫感。事實上升入高一,學生要面對更概括、更抽象、更難以理解的課程學習,面對新的學習環境,需要樹立起刻苦學習的意識,要有承受壓力、經受挫折的心理準備。否則“輕鬆的高一”會讓你付出慘痛的代價。

具體學科上的準備

初中和高中在文科上的區別

“死”與“活”的區別,指的是基礎與思維的區別,初中階段,是思維與基礎並重;高中則更強調于思維,所以在語文學科上的表現就是知識面要更廣、更“活”。

概念化與操作性的區別,在初中階段,更多地強調的都是概念化、要求性的內容,比如要求學生多讀、多積累、多觀察等,但具體如何操作,事實上說明比較少;而到了高中,更多的是要考慮這些“概念”的具體操作方法、更側重於學生的獨立思考。

初中和高中在文科上的區別

知識量劇增,在初中,內容少,題型簡單,課時較充足。而到高中,由於知識點增多,靈活性加大和新工時制實行,使課時減少,課容量增大,進度加快,對重難點內容沒有更多的時間強調,對各類型題也不可能講全講細和鞏固強化。這也使高一新生開始不適應高中學習而影響成績的提高。

語言變化大,以數學為例,初中的數學主要仍是以形象、通俗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而高一數學一下子就觸及抽象的集合符號語言、邏輯運算語言、函數語言、圖形語言等,使高一年級學生感覺思維梯度太大,離生活較遠。

思維方法迥然不同,初中階段,由於老師將各種題型建立了統一的思維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幾步;因式分解先看什麼、再看什麼,等等。確定了常見的思維套路,因此,初中階段在數學學習中習慣於這種機械的、便於操作的定式。而高中數學語言的抽象化對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適應,故而導致成績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