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个小时为周期进行工作,会让效率提升120%

一直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效率,包括读书效率、学习效率、运动效率、写作效率,归根到底就是时间管理的问题,但传统方法不外乎番茄法、列清单、吃土豆、分解大小任务,不管读任何方面的时间管理类书籍、文章,都少不了这老生常谈的几点,这说明了这几点的重要性,但为什么我们都用不好呢?

以我来说,番茄工作法前前后后尝试了四五次,有坚持三四个月的,有坚持几个星期的,放弃了又捡起来,捡起来又放弃,总是坚持不下来,根本原因还是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技巧,没有构建起自己读时间管理体系,生搬硬套这些技巧只能让自己坚持不下来。

以2个小时为周期进行工作,会让效率提升120%

不过好在,最近这次再次使用番茄工作法,效果却出奇的好,每天有效工作时间可以在8-10个小时(除去吃饭、走神、工作间隙休息)。不过这个经验会在别的文章里介绍,今天这篇文章重点探讨新的时间管理理念:改变自己的“周期”。

传统理念里的24小时为一周期。我们是地球生物,地球24小时自转一圈,我们就得跟着它的习惯走,太阳升,我们起床忙绿,太阳落,我们回家睡眠。所以大多数的时间管理也都是基于此,每日计划、每日反思、每日XX。

但最近读到并尝试了达尔文等大牛们的“多项睡眠法”,又重新捡起番茄工作法,并同时再次培养早起健身习惯后(也是数次失败,“数+1”次重来),我发现提高效率的一个终极秘诀:2小时定律。

以2个小时为周期进行工作,会让效率提升120%

番茄钟为例,不管是标准的番茄工作法,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4个番茄钟为一个循环,刚好2小时。再以多项睡眠为例,工作4个小时休息30分钟,或者工作个小时休息1个小时(不同模式,可网上自行搜索),但也是按照固定的“小时”分成一块一块的。而健身运动呢,我每次健身的时间从换上运动服装到健身完洗完澡还上正常服装也是2个小时左右。

而读书写作呢,基本是我读完一本书写完一篇笔记也是在2个小时左右(读书1.5h,笔记0.5h)。而饮食方面,健康专家也建议2个小时左右就少量进食一次,吃点小零食,来两颗坚果,离开办公桌并喝杯下午茶。而睡眠方面,根据我手环统计的数据,如果我能保持2h左右的深度睡眠,第二天我就精力充沛,可以应付一天的事情,如果低于2h,则精神萎靡,效率低下。

所以,我就发现了一个共性:周期性。也就是,不管我的“一天”是怎么界定的,而我工作、健身、运动、读书的周期都是以2个小时为周期,我的专注力也是以2个小时为周期进行集中的,每工作2个小时左右,我就要休息10分钟或20分钟,然后才能继续工作。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最近每天有效工作时间是8-10个小时,正好是4-5个周期。

以2个小时为周期进行工作,会让效率提升120%

我也曾经挑战过工作6个周期,12个小时,但以失败告终,一是自己身体和大脑承受不住,二是你真的有那么多火急火燎、不做就死人的事要今天必须忙完吗?答案是没有。注意,此处的12小时是纯时间,毛时间预计是16-18个小时左右。

所以,摸索出这条规律以后,我又开始调整自己的计划,以更进一步的提升效率。以2个小时为周期规划一天,将白天过分成4-5个有价值的工作周期,将晚上也划出来2个重要的睡眠时间段(0点-4点处于已经睡着的状态),体验了几天后发现效果出奇的好,不仅每天能感觉效率大幅提升,一天里完成的事情比以往要多,而且也不耽误跑步健身、读书写作。

以2个小时为周期进行工作,会让效率提升120%

而且2个小时为周期的效率管理方法适用范围很广,我们每天上班8小时可以分为3个有效工作周期(放心吧,没有人能纯工作8h,能有效工作6h就很好了),而上班(从起床、吃饭到坐在工位上)和下班(从离开工位、吃饭到坐在家里沙发上),这两块基本也是各占用2个小时,而晚上还能规划出2个小时的工作周期。

单身的可以读书学习新技能,有孩子的可以用于亲子时间,发挥出这2个小时的价值,而不是呆呆的看电视,尝试几天,你会发现每天能完成的事明显增多,效率明显得到了提升。

以2个小时为周期进行工作,会让效率提升120%

最后来个小总结,2小时工作周期法使用技巧:

1、仔细分析自己每天的工作规律,大体找出3-5个2小时时间块,在每个2小时周期里,可以用番茄法或各种方法(自己摸索),集中完成一项事情,然后休息、进食、还可以快走个500米。

2、在每个2小时周期内,并不是说不能被打扰(番茄法这点就比较僵硬),而是要保持自己使用处于集中工作、集中思考、专注于一件事的状态。可以被打断,但非紧急的事情,一个周期结束后再做。

3、每个周期可以相互关联,也可以完全独立,比如写1个报告,一周期写不完就两个周期。也可能刚完成一个周期,临时有个事进来,下一个周期可以去做这件新事情,计划随时调整,但主线不变。

4、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批判式吸收和借鉴,建议掌握理念,找到适合你的模式,中间可能来回失败放弃很多次,这很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