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禁跑路、防擠兌、定預案,滬穗深蘇緊急出手遏制P2P「雷潮」

網站不能關閉,高管不能失聯、跑路。短短三天內,上海、廣州、深圳三地的行業組織開始密集發聲,遏制P2P行業突然集中爆發的風險。

7月16日,廣州互金協會下發通知,要求當地P2P平臺嚴格落實監管要求,做好風險防範;若出現項目逾期,嚴禁跑路、失聯;擬退出的網貸平臺,則要做好穩妥退出工作。就在同一天,上海互金融協會召開P2P機構座談會,多家平臺表態“不跑路、不失聯”。此前,深圳也緊急通知,P2P平臺發生風險後的“三不可”原則。

第一財經記者從深圳、廣州等地行業協會人士處瞭解到,自從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啟動以後,當地P2P行業的業務規模均有效控制,不合規業務佔比已經不高,其中,深圳下降了87%,廣州已提交整改材料的平臺,不合規業務已壓降至零。

“只要不合規業務和總量規模控制住了,風險就會小很多。”業內人士稱,流動性是P2P平臺當前面臨的最大風險,必須防止突然出現擠兌。而通過提前制定預案,引導平臺良性退出,顯得更為重要。目前,廣州、深圳等地行業協會,均已制定措施,要求平臺退出必須制定預案,按計劃有序退出。

存量不合規業務佔比已較小

7月17日,江蘇互金協會發布《關於進一步強化江蘇省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合規經營的通知》,強調P2P網貸機構要依法合規經營,須堅決清理違規業務,切忌發生自融標、假標、超限額標的、設立資金池、超級借款人、存在線下理財等違法違規情況,堅守十三條紅線,嚴格遵守“雙降”要求,確保借貸餘額在可控能力範圍之內,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切實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

早前一天,16日,上海互金融協會召開P2P機構座談會,多家參會平臺均表態稱,堅守法律底線和政策紅線,不跑路、不失聯,經營遇到困難,主動和監管部門及公安機關進行溝通,妥善有序退出,並建議監管能夠加速備案政策落地。

同一天 ,廣州互金協會也下發通知稱,當地網貸行業總體較為穩健,但為了防範風險,要求P2P平臺嚴格落實各級對網貸限額的監管要求,做好風險防範,必須壓降違規存量業務,不再新增不合規業務,而且不得再增加業務規模。

更早前的7月12日晚間,深圳互金協會緊急通知,要求各P2P平臺做好與平臺出借人的溝通,制定合理的償付計劃並及時公開,有效保護出借人的合法權益。各P2P網貸機構如可能出現流動性危機,應當提前報告。

2018年6月以來,P2P行業風險突然再次爆發,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的多個P2P平臺出現停業、無法提現或高管失聯的情況。第一網貸數據顯示,6月份以來的40天,P2P網貸新增問題平臺133家。就在7月16日,成都也出現類似情況,當地一家平臺負責人涉嫌違法犯罪自首,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

儘管近期P2P風險出現蔓延勢頭。但深圳、廣州等地行業協會人士均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自從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啟動以後,當地P2P行業的業務規模均有效控制,不合規業務佔比已經不高,風險也得到了有效化解。

深圳互金協會7月13日披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4月,全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啟動後,深圳互金協會積極推動P2P整改,截至2018年6月末,深圳整改類P2P的不合規業務餘額,比整改初期下降了87%,整體風險得到較大釋放。

“防範風險最重要的,就是落實限額要求。”廣州互金協會會長方頌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早在2017年,當地監管部門、互金協會就明確要求P2P平臺,不合規業務必須壓降至零,且不能新增;以2017年6月底為峰值,後續的業務總量也不能超標。

方頌稱,廣州有66家平臺,按照原定計劃,廣東(不含深圳)的P2P平臺應於2018年4月25日前,提交業務整改材料,其中有54家已按期提交,不合規業務都已壓降至零;未提交的平臺只有12家,而且部分已經停業,只有少數還在經營,但不合規業務規模較小,總體風險也相對有限。

防止擠兌

擔憂情緒蔓延之下,廣州P2P行業卻波瀾不驚,並未出現大的風險事件。廣州互金協會也在7月16日的通知中稱,在嚴格有序的監管下,當地網貸行業總體較為穩健,尚未出現嚴重惡性風險事件,但不排除部分平臺風控能力不足,導致資金鍊斷裂。

“只要不合規業務和總量規模控制住了,風險就會小很多。”方頌說,在風險頻發的情況下,流動性是P2P平臺面臨的最大風險。一旦發生項目逾期,必須要做好信息披露,穩定投資人信心,防止突然出現擠兌尤為重要。

由第三方轉型而來的投之家,近期出現此類情況。7月13日,投之家突然出現逾期。根據員工爆料,此前的7月12日,投之家一名前任董事突然要求原股東網貸之家的員工立即搬家,並在當天必須搬完,網貸之家的logo等信息也被處理。7月13日,投之家員工聯繫多名核心高管,結果多人失聯。7月14日,深圳警方對投之家立案偵查。

鑑於這種情況,目前,深圳、廣州、江蘇等地的互金協會,均已在相關通知中要求,風險發生之後,應予積極處理、回應。17日,江蘇互金協會發布的通知中,明確要求,各網貸平臺的客服熱線、實際控制人、高級管理人員通訊工具必須保持24小時暢通,加強對官網的及時維護,確保官網正常運行,投資人能及時瞭解平臺信息。

深圳互金協會在7月13日的通知中要求,出現相關風險事件、負面輿情後,P2P平臺應在第一時間正面回應,及時澄清“累計交易量或成交額”與“待償餘額或存量規模”的誤區,解釋待償餘額或存量規模與實際資產風險之間的關係,避免公眾因不實信息誤導,引發恐慌情緒和擠兌風險。

同時,深圳互金協會還規定,P2P平臺若退出行業,應與行業協會、監管建立橫向聯繫,按照分類處置原則,如實告知行業協會平臺存量項目風險程度、出借人信息等情況,協會根據網貸機構風險隱患的嚴重程度,分類制定相應的關注等級,並通報監管。

深圳互金協會還特別提出,退出網貸行業期間,P2P平臺的經營地址不可搬遷,網站不可關閉,高級管理人員不可失聯的“三不可”原則,且成立退出領導小組、制定退出計劃和方案,直至全部結清存量項目、全面終止業務。

廣州互金協會的上述通知中,也對P2P平臺的信息披露進行了明確規定,按照監管要求,及時、完整做好平臺、運營、項目、重大風險等相關信息披露。若項目逾期,嚴禁跑路、失聯,並在第一時間與出借人做好溝通及對外信披,確保網站、APP、電話等正常運作,辦公場所正常營業,主要負責人、高管須親自與利益相關方溝通,並牽頭制定解決方案,同時向監管、行業協會報告。

引導良性退出

“原定4月提交整改的時候,我們就明確跟平臺說了,必須要制定風險應對預案。”方頌稱,“不能有僥倖心理,如果備案通過了還好說,要是萬一沒通過,又出現了風險怎麼辦?”

相對於已經發生的風險,提前制定預案、做好預防,對防範、化解P2P平臺可能發生的潛在風險,並引導平臺良性退出,顯得更為重要。

“怎麼才算良性退出,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共識。”深圳互金協會秘書長曾光說,總的來看,除了高管不能失聯、網站不能關閉,運營不能停止等之外,平臺至少要穩妥配合監管,有步驟的進行清盤,積極安撫投資人信心等。

實際上,廣州、深圳等地的行業協會,均在這些方面採取措施,要求擬退出、轉型的平臺,必須事先制定退出方案。

廣州互金協會在16日的通知中規定,擬退出的網貸機構,要做好穩妥退出工作,應成立退出工作小組,向監管、行業協會報備退出計劃,計劃應包括存量項目還款計劃、糾紛調解等內容,並提交存量項目、借款人、出借人的詳細信息,且退出計劃應符合信披要求。

同時,退出過程中,向監管、行業協會彙報存量項目還款進度,更新存量借款項目、借款人、出借人具體信息,若還款存在困難或遇阻礙,要及時報告並制定解決方案。此外,還應與出借人、借款人做好溝通,以免引起恐慌情緒。

方頌對第一財經記者稱,4月份平臺提交整改材料的時候,該協會已多次與監管密切溝通,要求平臺在遞交的材料中提出風險預案,如果真的發生風險,或計劃退出,必須在預案的基礎上執行。“工作要做在前面,出了問題在想辦法已經來不及了。”方頌稱。

深圳互金協會此前也制定了類似措施。根據該協會制定的相關指引,P2P平臺可根據市場環境,自主選擇合適的退出路徑,並報備退出計劃,遞交退出計劃書、存量項目清單和清收情況、出借人信息、財務審計報告等材料。經充分評估影響後,在相關部門指導下發布退出公告、清退計劃等措施。退出過程中,須定期向監管報送業務數據、退出計劃執行情況、資金清退進度。

風險可控的前提下,P2P平臺應選擇適當的時機向出借人發佈退出公告,披露退出原因、退出方案、退出時間表、不良資產處置方案、清償方案、投訴協商處理渠道等信息。國企、上市公司、集團等背景的P2P平臺,應由國企、上市公司等提供合理的資金援助,P2P平臺也應與第三方不良資產管理處置公司合作,最大限度回收資金填補不良資產漏洞。

“截止到目前,有些平臺實現了良性退出,但數量比較少。”一位行業第三方人士稱,能熬到現在的平臺,情況都相對較好,退出意願不強,或者希望能以較好的價格“賣殼”,而風險較大的平臺,即便有良性退出的意願,但實施難度也比較。“但相對於前幾年,惡性事件確實明顯減少。”上述人士表示。

根據第一網貸統計,6月以來出現問題的133家平臺中,95家網貸平臺官方發佈了相關逾期或停業兌付公告,佔比71.43%,6月新增問題平臺71家,52家發佈了逾期或停業兌付公告,佔比超7成以上,以往直接跑路、關停網站、毀滅證據的現象得到了遏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