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年輕人,都在焦慮些什麼?

前陣子網上有個調查:現在的年輕人焦慮嗎?他們在焦慮什麼?

結果令人吃驚:96%的人都有焦慮的事情,其中54%的人每天都在焦慮。

那麼大家都在焦慮什麼?

最讓他們焦慮的事情 Top 3 分別是:人生目標、物質金錢和事業。

通俗一點說就是:沒目標,窮,還做著不喜歡的工作。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都在焦慮些什麼?

“單身狗,又沒有那麼強的事業心。人生沒有重心和目標,只有當下的焦慮和急切的填充時間。”

一位28歲,年薪10萬,單身的滬漂女的焦慮可以代表著大多數人:

工作之後與日俱增的只有年齡,而不是銀行卡里的數字。無事可做的時候,看的最多的就是朋友圈。每次打開看到的,不是忙著全世界旅遊的白富美,就是打滿雞血在創業路上狂奔的c某o,平均每幾天就能刷出一條結婚證,再不濟也是小城市裡的“有車有房,歲月靜好”。

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男票女票,別人家的豪宅豪車,襯托著人近30,卻依舊沒存款、沒對象、沒目標的你活得像個人生loser。於是關掉朋友圈的你,似乎真的就只剩下焦慮了。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都在焦慮些什麼?

“我上了985,到現在月入兩萬,卻不知道怎樣才能在北京紮根。”

一路都是學霸的她,985本碩畢業,信心滿滿來到繁華帝都,現實卻給她一萬點暴擊。

她發現身邊有人買個一萬塊錢的包都不眨眼的,有人三天兩頭去吃人均500的餐廳,有人長得好看當了網紅月入百萬,而她除了稍微拿得出手的學歷,什麼都沒有。

她焦慮。

後來通過努力,三年下來她已經月入兩萬,帶領著六七人的小團隊。生活也算安逸,到一般的餐廳吃飯時不用看價格點菜,出門可以不用擠地鐵,租了四環的一室一廳,捨得買300塊的T恤,一年去一次歐洲旅行。

交了三年社保,一心想著還有兩年就有資格買房了。她以為,這樣的生活已經足夠讓自己感到自豪。結果,北京的房價蹭蹭地漲,即使不吃不喝,都買不起西城的一套房,買不起房就意味著沒有北京戶口。

她更焦慮。

留不下來,更走不了,多少北京人如她一般沒日沒夜地焦慮。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都在焦慮些什麼?

“其實也不是現在多糟糕,只是永遠想要更好。”

“賺更多錢的話,會比較容易幸福吧?”

“換份工作的話,會更開心吧?”

“有對象的話,會更好過吧?”

很多人認為自己離100分生活的那幾十分距離,也許就差在現在不曾擁有的那些東西里——那些想要而不得的東西。

真的得到了,就會幸福嗎?就會不再焦慮嗎?

並不會,因為慾望是個無底洞。

年薪10萬的時候,你渴望年薪20萬的生活,等你真的掙到了20萬,又會把目光投向年薪30萬的生活。

這世上更好的東西永無止境,就像你因物質而產生的焦慮一樣,永無止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