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色,底色~

底色,底色~

許多人永遠走不出自己的童年,生命的底色總是在你不諳世事的時候就悄無聲息地打好了。

伊莎貝拉·鄧肯說,貧困使她的母親無法為孩子們請僕人或是家庭教師,而恰恰是這種自由放任的童年賦予她“一種自然發展的生命”,成就了鄧肯無拘無束的舞蹈風格。她的舞姿自由飄逸,浪漫不羈,一反傳統芭蕾的種種規範與教條,表達自我的真實存在,舞出對生活悲劇性的領會。

底色,底色~

天賦如同一粒種子,落在不同的土壤裡會長出姿態完全不同的植物。同樣是才女,冰心對海的感受和鄧肯就大不一樣。

作家冰心也是在海邊長大的,她筆下的海是溫柔的、秀美的。冰心的海,是天使的夢境。因為她的母親,溫柔如靜美的月亮,她的父親,莊嚴若燦爛的太陽──他們共同給了她溫暖幸福的童年。

“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心的一生都裝在一個由親人的溫情和優裕的物質生活構成的“玉壺”裡,不經風雨、不歷塵埃,一輩子都是一個“女孩”,詠頌著甜美的詩句,做著美好的夢。活到80歲,依然童真,這是她的美麗,也是她的侷限。

底色,底色~

無論是舞蹈的語言,還是文章的筆法,都脫不開作者的底色。我讀胡蘭成的《民國女子》,印象最深的是張愛玲寫給胡的絕交信:“我已經是不喜歡你了,當然你是早就不喜歡我了,因小劫故,一直未……你不必再寫信來,即便是寫,我也是不看的。”隨信附上一筆不菲的稿酬,算是她對他最後的資助。

男歡女愛到了緣分終了,放手是正著,但走得如此有風度並不多見。“如果你愛他,那麼成全他,如果已經不愛,那麼成全自己。”張愛玲是個極端自戀的人,分手時做到如此大氣,成全的當然是她自己。世人多怨胡蘭成薄情,毀了張愛玲,這真正是看低她了。以張愛玲這樣的個性,這樣的心氣,豈是讓個把男人毀得了的。張在情感上的孤獨緣於她內心的自戀和自傲,沒人入得了她的法眼。

底色,底色~

性格決定命運,而童年的際遇決定了性格。無論感知、表達,還是生活方式、處事態度,都脫不去刻在骨子裡的烙印,而這烙印有先天的稟賦,有後天的歷練。“詩窮而後工”,沒有艱難困苦,看不透人生的深度,從這點看,冰心寫來寫去都是童話,都是夢境;張愛玲一支纖筆,穿透人世。

還是那句話,人,永遠走不出自己的童年。鄧肯的奔放、冰心的溫柔、張愛玲的陰鬱和自戀,處處都是童年的痕跡。

底色,底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