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前,滿大街都是博彩搖獎

八百年前,滿大街都是博彩搖獎

在宋代,轉盤抽獎之類的銷售方式,叫作“關撲買賣”,或“撲買”、“撲賣”,有時也簡稱為“撲”或“博”。所謂“關撲”,換成現在的說法,即博彩,與“賭博”的英文單詞Gamble發音相近。元朝時,市井間關撲之風還很盛。我有點疑心Gamble就是“關撲”的音譯,可能由馬可·波羅從中國帶入歐洲。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而已。

宋朝的店鋪或商販,很喜歡用關撲的遊戲來吸引顧客。假如你是宋朝人,在市場上看中一樣商品,比如一斤羊肉,一件衣裳,你可以按市價買下來,也可以跟店主商定用關撲的方式賭一把:只掏一點錢參與搖獎,比如100文錢的商品,你掏10文便可以獲得一次關撲的機會,你若贏了,商品你拿走;若輸了,10文錢歸店家。這便是宋人所說的“關撲買賣”。

八百年前,滿大街都是博彩搖獎

蘇漢臣《秋庭戲嬰圖》局部

- “撲賣盈市” -

我們如果去翻閱宋代的筆記,北宋的《東京夢華錄》也好,南宋《武林舊事》、《夢粱錄》也好,都會發現,宋朝民間非常流行關撲買賣。不過北宋與南宋的情況又有不同。北宋政府是禁賭的,《宋刑統》規定:“諸博戲財物者,各杖一百。”關撲也屬於“博戲財物”之列,受到管制。只是老百姓太熱衷於關撲,宋政府也就順應民情,在重大節日放開賭禁。

開禁的節日包括春節,《東京夢華錄》說,“正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因此,每至春節,開封府的大街小巷都有商販關撲年貨:“坊巷以食物、動使(日用品)、果實、柴炭之類,歌叫關撲。”

一些熱鬧的商業街,更是“皆結綵棚,鋪陳冠梳、珠翠、頭面、衣著、花朵、領抹、靴鞋、玩好之類”,供人撲買。逛夜市的女性也喜歡跑到那裡看人關撲:“向晚,貴家婦女縱賞關賭,入場觀看。”元宵節也允許關撲財物,最繁華的東京宣德門外大街,都是關撲買賣的商販與遊人。年底的冬至佳節,也是“官放關撲”。

此外,每年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宋朝政府都會準時開放皇家園林“金明池”與“玉林苑”,縱市民遊玩。開放期間,皇家園林內也是可以關撲的。就像我們今天在城市公園中看到的熱鬧場景,宋代池苑內,到處都有商家用彩布圍成臨時店鋪,“鋪設珍玉、奇玩、匹帛、動使、茶酒器物”,吸引遊人關撲。遊園的市民,也都樂得掏一點錢去博博運氣,中了獎則高高興興回家,“往往以竹竿挑掛終日關撲所得之物而歸”。

到了南宋時,原來的賭禁已經形同虛設,關撲買賣更是常見了。一位南宋人說:“關撲食物,法有禁。惟元正、冬至、寒食三節,開封府出榜放三日,……非如今常得關撲也。”這“如今常得關撲”幾個字,表明關撲買賣已深入南宋市民的日常生活。

杭州的夜市,一年四季都有關撲買賣,關撲的小商品包括各類小吃,如糖蜜糕、蜂糖餅、灌藕、炸藕、時新果子、像生花果、紅邊餈、豬胰胡餅、魚鮮、豬羊蹄肉;各項小玩意,如細畫絹扇、細色紙扇、新窯青器、螺鈿玩物、打馬象棋、雜綵球、琉璃炮燈、四時玩具;各種服飾,如銷金裙、緞背心、緞小兒、銷金帽兒、逍遙巾、狼頭帽、小頭巾、抹頭子、花環釵朵、篋兒頭、銷金帽兒;還有各式傢俱,如螺鈿交椅、時樣漆器、細柳箱、諸般藤作、螺鈿投鼓、螺鈿鼓架。不要問我為什麼曉得這麼多商品名堂。這些名目都是從《夢粱錄》與《繁勝錄》抄下來的。

只要是商品,就可以擺出來撲賣。連女性也很喜歡到市場上“關撲香囊、畫扇、涎花、珠佩”。宋人說杭州“撲賣盈市”,絕非虛言。

宋朝女性愛美,喜歡往頭上戴花;宋人也極追求生活情趣,喜歡在家裡插束鮮花。鮮花都可以從市場上撲買。《夢粱錄》說,杭州“四時有撲帶朵花,亦有賣成窠時花、插瓶把花、柏桂、羅漢葉。春撲帶朵桃花、四香、瑞香、木香等花;夏撲金燈花、茉莉、葵花、榴花、梔子花;秋則撲茉莉、蘭花、木樨、秋茶花;冬則撲木春花、梅花、瑞香、蘭花、水仙花、臘梅花。更有‘羅帛脫蠟像生四時小枝花朵’(用絲綢做成的假花),沿街市吟叫撲賣”。

西湖上還有專供市民與遊客博彩的遊船,叫作“關撲船”。《繁勝錄》載,“西湖內畫船佈滿,頭尾相接,有若浮橋。頭船、第二船、第三船、第四船、第五船、檻船、搖船、腳般、瓜皮船、小船自有五百餘隻”;“關撲船亦不少”。

八百年前,滿大街都是博彩搖獎

王弘力《古代風俗百圖》之宋人關撲圖

- 轉盤搖獎 -

宋人關撲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一種跟我們今天仍能見到的轉盤搖獎差不多。據南宋人曾三異的《因話錄》記載,杭州有些商販就採用轉盤搖獎的方式叫賣食品:京城賣糖的小商販,製作了一個圓盤,大約三尺見方,上面畫有“禽魚器物之狀數百枚,長不過半寸,闊如小指,甚小者只如兩豆許。禽之有足,鞋之有帶,弓之有弦,纖悉瑣細,大略皆如此類”。又“以針作箭,而別以五色之羽”,招攬市民前來關撲。

想來關撲的顧客,只要掏一文錢,便可獲得往圓盤射一箭的機會。射箭時,商販會將圓盤轉動起來,以增加射中的難度。如果顧客能夠射中圓盤上畫著的圖案,便可以得到一份獎品。如果沒有射中,則需要再掏一文錢,才可以重新旋盤射箭。《夢粱錄》說,“杭城大街,買賣晝夜不絕”,關撲各類小商品,其中“有白鬚老兒看親箭鬧盤賣糖”,說的也應該是轉盤射箭的關撲買賣。看看,這是不是有點兒像今日商場為了促銷而舉行的“轉盤中獎”活動呢?

生活在南宋末的學者周密,幼年時曾隨父親遊京城,也親眼見過轉盤搖獎的關撲遊戲。他在《癸辛雜識·故都戲事》記錄說:杭州有一個叫王尹生的藝人,“善端視”,在市井上設了一個“大輪盤,徑四五尺,畫器物、花鳥、人物凡千餘事”。他的玩法難度更高,“運輪如飛,俾客隨意施箭”,而王尹生從旋轉如飛的圓盤,能夠一眼看出顧客“第一箭中某物,次中某物,次中某物”。待轉盤停下來,一一驗看,果然“與預定無少差”。如果他猜錯,想來便算輸了,要賠給顧客獎品。

顧客也可以掏錢讓王尹生自己射箭,要求他必須射中圓盤上的某個圖畫:“命之以欲中某物,如花須、柳眼、魚鬣、燕翅之類”,王尹生按其要求發箭。儘管“運輪如飛”,要射的目標又“極微藐”,但他居然“無不中之。其精妙入神如此”。周密後來就再也沒有見過如此高技能的藝人了,“未見能傳其技者”。

宋代還有一種關撲遊戲,玩法與今天的轉盤搖獎更加接近。知名的連環畫家王弘力老人曾經畫了一冊《古代風俗百圖》,裡面有一張圖像描繪的就是這種關撲遊戲。

王弘力先生出生於民國時期,他的圖畫符合宋朝的實際嗎?我覺得是符合的。因為從傳世的宋畫中,我們也找到了類似的轉盤圖像。南宋畫師蘇漢臣畫有一幅《秋庭戲嬰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圖上有一個圓墩,圓墩上放著宋朝兒童玩耍的各樣玩具,其中一個玩具就是轉盤模型,叫作“人馬轉輪”。由於是玩具模型,所以尺寸較小,成人用於關撲的轉盤應該比這大得多。

從《秋庭戲嬰圖》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人馬轉輪”由一個支架、一張轉盤和一根人馬造型的指針構成。轉盤被劃成若干個扇形,上面畫了不同的圖案。轉盤可以撥動旋轉,當它停下來時,上面的人馬指針就會指向不同的圖案,大概宋人就是以此來區分輸贏的。只是因為找不到文獻記載,具體的遊戲規則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既然畫家將“人馬轉輪”作為一種兒童玩具畫入“嬰戲圖”,想來這一關撲工具在宋朝的社會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

八百年前,滿大街都是博彩搖獎

明刻本《元曲選》“燕青博魚”插圖

- 擲錢幣 -

不過宋代最常見的關撲方式是擲錢幣。關撲工具非常簡單,就是六枚銅錢,叫作“頭錢”,擲在陶盆裡,以銅錢的正背面定輸贏。如果你是宋朝市民,只要身上有幾枚銅錢,碰見門外有叫賣水果的小販,便可以叫住他:賣水果的,停一停,撲一斤桔子。

話本小說中有一個挺有趣的“撲買黃柑”的故事:南宋時,道州人吳約寓居都城杭州,住在清河坊客店。“客店相對有一小宅院,門首掛著青帘,簾內常有個婦人立著,看街上人做買賣”。吳約“時時聽得她嬌聲媚語,在裡頭說話。又有時露出雙足在簾外來,一灣新筍,著實可觀。只不曾見她面貌如何,心下惶惑不定,恨不得走過去,揎開簾子一看”。

一日,吳約正坐在門前,呆呆看著對門簾內,“忽有個經紀(商販),挑著一籃永嘉黃柑子過門”,吳約叫住他,問道:“這柑子可要博的?”經紀道:“小人正待要博兩文錢使使,官人作成則個。”吳約便掏出頭錢,往下就撲。可是他“一邊撲,一心牽掛著簾內那人”,心不在焉。所以總是撲輸,“算一算輸了一萬錢”。這個吳約,花了一萬文錢,卻連一個黃柑也撲不到。

那麼這種擲錢幣的關撲規則是怎樣的呢?史料缺乏詳細記載。不過我們倒是可以從元雜劇《燕青博魚》看出個大概。《燕青博魚》說的是“浪子”燕青被宋江趕下樑山,流落東京,為了生計,“問人借了些小本錢,販買了些鮮魚。時遇著三月三清明節,到同樂院博魚”。一心想“憑著我六文家銅鏝,博的是這三尺金鱗”。

在同樂院,恰好遇到一個叫燕和的好漢,要跟他關撲。燕青說道:“這魚呵,重七斤八斤,你若是博呵,要五純六純,著小人呵,也覓一文半文。”這個“純”,就是宋代的關撲術語,指擲出來的銅錢圖案要完全一致,“五純”即五枚銅錢全部正面或背面朝上,“六純”則六枚銅錢全部正面或背面朝上。

換言之,如果燕和擲出一個“五純”,便可以贏得燕青販賣的一部分魚。要是擲出“六純”,則全部的魚他都可以拿走。但燕和如果擲不出“五純”或“六純”,則要白付錢給燕青。據《東京夢華錄》,在燕青生活的北宋末,開封府的魚價,“冬月,即黃河諸遠處客魚來,謂之‘車魚’,每斤不上一百文”。一斤魚按市價要100文錢左右,但如果關撲的話,掏數文錢便可以撲一次。

宋朝流行關撲之風,我覺得這是商業發達、社會開放、市民生活高度世俗化的體現。後世朱元璋以嚴刑酷法禁止民間博彩,明人周漫士《金陵瑣事》載:“(明)太祖造逍遙樓,見人博弈者、養禽鳥者,遊手遊腳者,拘於樓上,使之‘逍遙’,盡皆餓死。”

宋元時盛行的關撲買賣,自此消退,連“關撲”一詞也退出了日常用語領域。

_______

本文經出版社授權,摘選自《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吳鉤 著,新民說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