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如何躺槍「致癌風波」

星巴克如何躺槍“致癌風波”

現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咖啡已經成為年輕人日常生活中最佳的“調味劑”,就目前競爭極其激烈的社會來說,人們需要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充沛的體力,以及足以應付難度較大的工作能力。因此,咖啡便做了一個重要的工作保障。越來越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一個不可忽略,不能被替代的重要生活條件之一。這就是人們離不開咖啡的根本原因。但,這與“上癮”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不能混淆。也就是說,人們喜歡咖啡,不願意放棄咖啡;而並非是因為“上癮”而離不開咖啡。

星巴克如何躺槍“致癌風波”

最近朋友圈的一則消息瞬間席捲而來,整個全網都在刷屏,倍受人們喜愛的星巴克如今被貼上“致癌”的標籤?喝咖啡=致癌?聽起來整個人都不太好了。那究竟是什麼引起了這場爭議?據美聯社報道稱,美國洛杉磯一家法院裁決,星巴克和其他幾家咖啡公司,在加州銷售的咖啡必須貼上癌症警告標籤。原因竟然是市面上出售的烘焙咖啡中,被發現含有的高濃度丙烯酰胺——一種有毒的致癌化學物質。

星巴克如何躺槍“致癌風波”

或許大家可能存在很多疑問,還可以安心的喝咖啡麼?什麼是丙烯酰胺,究竟喝了對人身體是否有害。那麼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簡單來說,咖啡豆烘烤時才會產生丙烯酰胺,這是一種已知的致癌物質,丙烯酰胺是一種白色晶體化學物質,是生產聚丙烯酰胺的原料。澱粉類食品在高溫(>120℃)烹調下容易產生丙烯酰胺,在一些油炸和燒烤的澱粉類食品,例如炸薯條、炸土豆絲等中檢出丙烯酰胺,而且含量超過飲水中允許最大限量的500多倍。之後挪威、英國、瑞士和美國等國家也相繼報道了類似結果。在各國做出的測試,雖然數據有差異,但是有三類食品的丙烯酰胺是最高的:早餐穀類食品、高溫加工的澱粉類食品、咖啡及其類似製品。丙烯酰胺具有毒性:急性毒性、遺傳毒性、生殖發育和神經毒性毒性、致癌性。

丙烯酞胺溶於水,水是人體接觸丙烯酞胺的一種重要接觸途徑,而幾乎所有的食品加工,包括茶飲料的加工都需要水的參與,含水的食品可通過皮膚豁膜、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徑與人體接觸,參與人體的吸收、分佈及代謝,尤其以消化道吸收及代謝最快,在體內組織分佈最廣,包括母乳。

一組數據瞭解一下,不同食品中丙烯酰胺所佔的含量:

星巴克如何躺槍“致癌風波”

因此,大家也不必驚慌,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開丙烯酰胺,少喝速溶咖啡,速溶咖啡中的丙烯酞胺含量遠遠高於煮的、深度烘焙的咖啡。記得不要喝太燙的咖啡,每天飲用量不超過5杯,1~2杯即可,切記失眠或者身體不適的時候不要喝。

儘管加州法官要求,在加州銷售的咖啡產品需標註致癌風險警示標識,但美國癌症研究學會日前專門發表博客文章指出,咖啡不需要被貼上“致癌”標籤。事實上,咖啡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可能有抗氧化、抗癌等功效。

實際上,無論是咖啡還是薯條等其他含有丙烯酰胺的食物,談論致癌性都不能脫離“劑量”這一重要參數。就拿咖啡來說,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數據顯示,每千克煮咖啡中丙烯酰胺平均含量為13微克。而此前曾有研究顯示,丙烯酰胺的致癌劑量大約為每天每千克體重攝入2.6微克至16微克。也就是說,一個50公斤體重的成年人,每天喝28杯才到致癌劑量。

謠言止於智者,目前星巴克官方已作出闢謠,該謠言為不實信息,一切還是要以劑量為前提,拋開計量談毒性似乎都是耍流氓。雖然咖啡並不會引發癌症,但是,任何食物,只要攝入過量都會物極必反,茶、酒甚至糖水也都不例外。少許怡情,不宜貪杯。沒什麼是絕對百分百健康的,何況喝水過多也會中毒。

星巴克如何躺槍“致癌風波”

其實,對於熱愛喝咖啡的真愛粉來說,若要是真正的減少這些丙烯酰胺,那麼口感是不是也就沒那麼香了,與其在這“杞人憂天”還不如少量攝入油炸食品,多吃蔬菜水果,這樣,丙烯酰胺攝入的帶來的危害也就揮之而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