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美團扎堆ipo,資本市場這塊大蛋糕,究竟能花落誰家?

在面臨互聯網已經全面進入下半場的當下,獨角獸們都在爭搶成為港交所新政後赴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第一股。不難預料,市場的焦點齊刷刷的投向美團CEO王興。6月25日上午,港交所網站上掛出了美團遞交的招股書,拉開序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團的目標是以約600億美元的估值募集60億美元資金。

處於虧損的美團又將如何撐起高額的估值?那麼,資本市場這塊大蛋糕,究竟能花落誰家?掀起赴港上市潮,互聯網的企業又將在何方?

小米A股上市推遲 港股即將掛牌

事與願違,本以為耗時12天,此舉有望打破富士康,成為A股有史以來上市進度最快的公司。”但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又是否來的快了一些。

小米美團扎堆ipo,資本市場這塊大蛋糕,究竟能花落誰家?

此次插曲並沒有影響到小米,小米計劃通過CDR發行融資50億美元,是7月份小米在香港 IPO預計融資額的一半,但小米已經推遲CDR發行時間。此前,據報道稱小米定於2018年7月1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即A股主板)發行CDR,並在港交所掛牌交易。另有報道稱,按原定計劃,小米將在10日於香港掛牌。那麼,小米科技上市港股,能不能給港股帶來點大波瀾呢?

美團虧損28億,如何撐起600億美元估值?

在小米之後,美團點評(簡稱“美團”)開啟了赴港上市之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創業十四年後,創始人王興終於把美團帶到了上市。擬在香港上市的美團,媒體報道的估值要價為 600 億美元(約 4000 億人民幣)。四面迎敵、仍在虧損狀態的美團,為什麼偏偏選在此刻上市?

小米美團扎堆ipo,資本市場這塊大蛋糕,究竟能花落誰家?

招股書顯示,2017財年美團點評總營收人民幣340億元,淨虧損190億元,調整後淨虧損為28億元。除此之外,經歷過百團大戰、外賣大戰、網約車大戰後,美團點評一共燒了多少錢?2010年的第一輪融資起,美團一共獲得83.62億美元。去年10月美團賬面大概70億美元,減去今年4月斥資27億美元收購摩拜,目前美團可能只有43億美元。這7年多的時間,美團點評燒掉40億美元。

新一輪所謂創新類公司泡沫,引發經濟危機。虧損金額如此之多,那麼又能夠維持幾年?這樣的股票上市,又不知坑害多少股民?任何不賺錢的商業模式又是否都是耍流氓?

雖然說是新經濟,獨角獸,但美團的業務線都不是邊際成本很低的,大多數都要靠精細運營來找損益平衡點。同樣,也是看不懂現在新經濟的估值,新經濟,更多是玩估值接龍游戲。上市是必然的,相對也是略帶無奈,因為這種行業做到這個規模若不上市,那麼前面也沒現成的路可走。

峰迴路轉,美團上市的原因想必和小米差不多。都是預知到市場發生變化,市場上的資金開始減少,搶先上市募集資金抵禦即將到來的寒冬。現在不上市,估值會隨著市場嚴冬而降低。美團的投資價值,遠不如小米。因為美團所在的業務,阿里和騰訊可以做。小米的業務,確實其他公司也可以做,但能否像雷軍那樣以性格和努力做到極致,那估計很難說了。

若是“錢荒”能帶來資本的退潮,相信只會讓未來的互聯網創業更加艱難,單純地藉助資本驅動的發展方式已經難以再起到實質性的效果,迴歸到行業本身成為未來一段時期互聯網創業的關鍵所在。硬件公司之所以轉型很難,無非在於當前互聯網公司變現能力轉型都比硬件公司強。

手機業務增長開始下降,資本市場進入調整,大眾無錢消費,又處於獨角獸前來搶食的處境。別忘記,獨角獸看的是未來,成長,預期。如果我們能夠改造用戶痛點,真正的做到解決問題,那麼才會有更多的用戶為之買單,企業們才能夠在資本退潮的時候獲得持續前行的力量。

依靠燒錢來推動業績增長,又能否實現這一目標?話說回來,其主要虧損無非在於一方面它多線作戰,無邊界擴張。另一方面各個業務線均有強有力地對手,即便大手筆投入,也難以看到勝負終局。因此一度虧損被認為是美團 IPO 的最大障礙。

小米美團扎堆ipo,資本市場這塊大蛋糕,究竟能花落誰家?

從小米到美團,伴隨港股“同股不同權”新政的實施,大量互聯網公司登陸港股,小米能順利在A股上市麼?這些互聯網公司此前往往經過多輪融資,“優先股公允價值”影響會越發常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