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疑陷裁員風波 共享單車將上演「新三國殺」?

中國有句古話,無風不起浪。泡沫雖然美麗,但終究容易破滅。共享單車,共享這個初衷的理念本是一項便民措施。共享單車最鼎盛的那段時期,小黃車算是最好騎的,而且免押包月。但時至今日,不僅開始收押金,而且每個城市都是隨處可見,到處都是不能騎,倒在地下的小黃車,故障率太高,市場投放又太多。一個是車子很難騎,二是真的遇到很多次掃了碼不開鎖反倒還扣錢。難道小黃車這是想一步步的逼走用戶麼?

ofo疑陷裁員風波 共享單車將上演“新三國殺”?

再度陷入資金鍊緊張傳言

6月4日,又一則“小黃車要黃了”的消息再次將小黃車ofo推到了輿論頂峰,導火索便是ofo爆出其大規模裁員的消息。這篇報道稱,通過各種渠道以及ofo內部員工證實,這次裁員人數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總部整體裁員比例達50%,且存在繼續擴大範圍的可能性,而且涉及全部業務條線。

其中供應鏈團隊80人,此前的既定裁員比例為47%,而有媒體上週六(6月2日)得到消息,這個比例已經擴大至60%,也就是說供應鏈最終只保留32人。

隨後,公司聯合創始人於信發朋友圈稱,ofo 海外業務僅新加坡的營收就比其他某些友商全量營收高,直接“被裁撤”不大合適吧?暗指此前報道不實,純屬無稽之談。

眾所周知,ofo面臨的困局並非個例,而是共享單車行業整體表現的縮影。在此之前,大批的共享單車企業倒閉,原因非常相似:無法實現基礎業務的盈虧平衡,非理性競爭提前把錢燒完了。行業的創業者都想著佔領市場搶用戶搞壟斷騙投資,從來不願意為行業發展慢下來多思考思考。一直處於燒錢的模式,不去想想怎麼才是真正能盈利的模式,這一天只是早晚到的問題。

ofo疑陷裁員風波 共享單車將上演“新三國殺”?

雖然ofo傳出大規模裁員的消息並不能代表什麼,但不妨讓我們冷靜地去思考一下,共享單車未來的路到底要如何走?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究竟是不是一個偽命題?市場迅速擴張和競爭帶來的是資源浪費和秩序的破壞,本來就低成本的出行,目前卻變著花樣讓你多花錢。

網友:退押金保平安

本來不要押金,現在又開始收費,掃碼,車鎖還是壞的,報修還照樣扣費。滿大街的小黃車誰來收拾?留給城市的垃圾又由誰來買單?眼睛裡只盯著以量取勝,大量在城市裡製造垃圾,不注重產品體驗,真當用戶是傻子嗎?

因此,曾經小黃車的用戶紛紛表示對ofo前景不太樂觀,認為當前的走勢隨著滴滴收購摩拜,阿里重金押注哈羅單車。不管需不需要,投放的到處都是,滿街都是擋路不能騎的單車。

由此引發不少用戶跟風退押金,車子質量差,也不修。更為重要的是天天都被城管沒收,再有錢也經不起這樣被沒收。對此,表示不管ofo前景如何,先把押金退了保平安,把個人損失減小到最少。

也有觀點認為,往往最先出現的將會成為鋪路的或別人的參考對象。技術或模式創新可以讓你站在風口上,被行業外資本吞併是遲早的事情。與其被吞併,還不如主動尋找溢價,可見目前ofo創始人情懷高估了技術溢價。現在的創業公司前期都是燒錢做流量,還沒想好怎麼盈利就無腦做用戶。

ofo疑陷裁員風波 共享單車將上演“新三國殺”?

共享單行線爆發與洗牌如影隨形而已,也許它一開始就是太過多的注重體驗而忽略了品質,導致後續的持續體驗跟不上,畢竟資本逐利是其本質。再美好的遠景也逃不過變現的壓力,共享事業該走眾籌的路。

企業不斷融資造車、投放車造成道路垃圾而不去管維護和服務,不考慮用戶體驗,滿街都是壞的車輛並浪費用戶時間去找車,app體驗極差,地圖上很難找車也都沒有改進,100多個億的公司連簡單app都做不好,這種不幹實業玩資本沒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能不倒嗎?

除此之外,甚至還有很多人故意損壞小黃車,二維碼被人故意劃壞等,素質低下。損壞率極高,加快了維修報廢率,成本也隨之增大,讓大家都行動起來維護公共利益才是根本。

最後小編想說,任何以補助形式生存終究是站不住腳的,出租車,網約車,共享單車,外賣,網購。做企業只想自己賺錢,不去承擔社會責任,只索取不付出,倒閉是必然,單車猶如垃圾一樣堆滿城市街道。偽共享,真燒錢,永遠填不上的無底洞註定難以長久。摘錄一段溝通中說過的一句話:打敗ofo的不是摩拜,是落後的開鎖和計時技術導致的計費爭端。

純粹靠燒錢起來的公司,目前看來很難走遠。就像吹氣球,開始的時候用力猛吹,脹得很快,但是離破也快。歸根到底是因為共享單車到現在連位置都還沒擺正,終究沒能找到一個長久的盈利模式。畢竟,違背市場規律的產物,註定是以失敗落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