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之君、才華橫溢,爲何與宋徽宗相比,後人對李煜格外寬容

李煜,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亡國之君。其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俱佳,以詞的成就最高,對後世的詞作影響巨大。

趙佶,宋徽宗,北宋亡國之君。其善書畫,是工筆畫的創始人,同時獨創“瘦金體”,主張詩、書、畫、印結合。

史書記載,宋神宗曾在趙佶出生之前到秘書省觀看收藏的李煜的畫像,“見其人物儼雅,再三嘆訝”,隨後其子趙佶出生,據說“生時夢李主來謁,所以文采風流,過李主百倍”。

也就是說,趙佶可能是李煜的轉世,轉世的說法雖然不可信,但李煜和趙佶同樣的文采風流,同樣是亡國之君,命運確實很相似。

可是,為何後人對兩位亡國之君的評價卻大不相同呢?

1、與傳統的正統觀有關

傳統史觀認為,隋唐之後的正統是宋朝,也就是說我們是唐朝的後人,也是宋朝的後人。

因此,南唐之亡無法與宋朝之亡相提並論。

亡國之君、才華橫溢,為何與宋徽宗相比,後人對李煜格外寬容

鼎盛時期的南唐

南唐的滅亡,是在唐朝之後的群雄逐鹿中失敗了,是內戰。李煜作為失敗者,無非是能力有限,無法與趙匡胤爭雄,同時並存的政權後蜀(孟昶)、南漢、北漢等等都是失敗者,或者說輸給趙匡胤也不算丟人。

亡國之君、才華橫溢,為何與宋徽宗相比,後人對李煜格外寬容

宋朝的滅亡,卻是整個傳統的華夏文明區淪陷,在當時看來,是真正的被滅國,因此才有“靖康恥”的說法。

2、個人魅力不同

李煜,公元937年出生,南唐於公元975年被宋所滅,這一年李煜38歲。

趙佶,公元1082年出生,北宋於公元1127年被金所滅,這一年趙佶45歲。

應當說,國滅之時二人的年紀是差不多的,但是給後人的印象中,李煜是這樣的:

亡國之君、才華橫溢,為何與宋徽宗相比,後人對李煜格外寬容

而趙佶是這樣的:

亡國之君、才華橫溢,為何與宋徽宗相比,後人對李煜格外寬容

而且趙佶國滅之前還傳位於兒子宋欽宗,給人的感覺已是一位老人了,其實並非如此。

亡國之君、才華橫溢,為何與宋徽宗相比,後人對李煜格外寬容

同時,李煜與大周后、小周後伉儷情深,其故事為後人所傳頌;反觀趙佶一家老小被虜北上,受盡屈辱,最終死於今黑龍江。

3、詞的影響力比書畫要大

不可否認,趙佶在書畫方面影響力巨大,但仍然無法與李煜在詞領域中的地位相提並論。

亡國之君、才華橫溢,為何與宋徽宗相比,後人對李煜格外寬容

同時,詩詞的傳唱遠比書畫更為廣泛,李煜的亡國之詞在一定程度上平添了後人對其的同情,比如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但無論如何,李煜也好,趙佶也罷,均是被皇帝耽誤了的“文學家”、“藝術家”。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