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在這一段時間的學習中我們學習了很多的心理學的理論,有很多同學說對於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不太熟悉,小職場今天帶大家一起來鞏固下!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一共有七個層次,在一般情況下都是低層次的需要被滿足之後才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這七個層次分別是: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1.生理的需要

指的是人類維持生存和種族延續的需要,比如:吃飯、喝水、睡覺等,雖然屬於最低層次的需要,卻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力量的需要,因為生理需要是推動人們行動最首要的動力,只有此種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人才會有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和動力。

2.安全的需要

指的是人類期盼穩定、安全、保障而避免災害、威脅、混亂的需要,比如:有穩定的工作,就不會擔心失業。

3.歸屬於愛的需要(社會需要)

是一個人要求與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聯繫或關係,比如:友情,當有了這種感情的建立,那麼人就會感受到來自外界的愛護和關心。

4.尊重的需要

強調的是來自外界的賞識和認可,比如教師的鼓勵和肯定,現在的學校中教師不尊重學生的現象時有發生,如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等,導致學生不愛上該老師的課,其實就是沒有做到尊重學生。

5.認知的需要

指的是克服障礙和解決問題的工具,比如:追求好奇心和求知慾的滿足就是認知需要的滿足。

6.審美的需要

包括對秩序、對稱、完整結構以及存在於大多數兒童和某些成人身上的對行為的完美的需要。

7.自我實現的需要

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指的是追求實現自我理想的需要,是充分發揮個人潛能和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創造力和自我價值得到體現的需要。比如:作家要通過寫作才能滿足內心的需要實際就是在追求自我實現。(關於更多換用關注老師微信公眾號:張貴川teacher)裡面全是乾貨 資料哦。

其實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最缺失的需要就是愛和自尊,這也是造成很對學生厭學、產生問題行為等的原因所在,所以作為教師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那麼就得先滿足,需要多關心愛護學生,增加溝通和交流,以促進每個學生全面和個性發展。這個知識點在選擇題和簡答題中都有可能會考查到,所以大家一定要牢記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