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變革爲「西貴」正名 看城西地標如何震醒「西困」

作為成都傳統的“生活樣板區”,城西因獨有的人文底蘊和自然地理,在過去數十年間,一直定義著成都的純居標準、集聚著成都的豪貴圈層,“西貴”的叫法,由此傳開。也正因如此,城西一度成為購房者優先選擇的安居區域。

隨著開發進程的推進,城西單一住宅區特徵帶來的“異樣”越發明顯。

【低風險高業績 城西商業走向社區化】

區域內住宅“取勝”,留給商業的空間和資源十分有限;同時,城西的交通條件相對滯後,區域內相互通達度不高……多重原因作用下,城西商業的配置和呈現,最終表現為服務周邊、小片區輻射的社區型商業。即便有著老牌西單商場的持續供給,和城西優品道廣場、仁和春天光華店等上規模的大型購物中心加入,受業態稀少、覆蓋範圍小等自身因素影響,這些商業體仍然難以突破“社區商業”的限制。

用變革為“西貴”正名 看城西地標如何震醒“西困”

(城西優品道廣場·效果圖)

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社區商業”反而成為了城西特色:定位本地、服務周邊、方便親民。當以城南為代表、大刀闊斧修建多個大型綜合體的其他區域,正遭受大量商業過剩帶來的困擾時,城西社區商業的銷售業績反而節節攀高。如仁和春天光華店,曾是成都範圍內仁和單店的銷冠;雙楠伊藤,多次斬獲“伊藤亞洲最賺錢單店”;千盛百貨,2011年單店納稅額突破千萬……可以說,彼時的仁和春天、雙楠伊藤就是“城西特色商業”的地標式名片。

而嚐到“甜頭”的城西,自滿於安安穩穩的“社區商業”,一去數年。

【“西貴”成“西困” 矛盾凸顯城西求變】

城市在升級,需求在增長。因居住優勢,彙集了比城南、城東、城北更龐大人口的城西,卻因“長足發展”的社區商業,在與城市升級相匹配的商業供應上,出現斷檔——由於早期無大型商業規劃,城西三環內已無足量的土地可供大型商業施展,業態老舊、輻射範圍有限的社區商業,越來越難以滿足城西居民對品牌化、高端化、多樣化、集中一站式商業的追求。

一時間,因宜居得名的“西貴成都”,卻因商業滯後轉為了“西困成都”。

面對百萬人口,城西就不能有自己的“IFS、“萬象城”、“環球中心”?

矛盾刺激下,擁有足夠空間和土地的外光華,決定“自己動手”。以“立足本地、服務區域、輻射全城”為信念,一場區域性商業變革踏勢而來。

【交通破局 城西商業邁入新階段】

商業開進,交通先行。社區商業的長期“壟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區域內交通條件的滯後。光華8線開工、地鐵2號線通車、地鐵4號線修建等一系列關乎交通提升的動作,在加速城西向三環外擴展的同時,吸引了中鐵、國嘉、龍湖、萬達等商業運作佼佼者的進駐,為以外光華片區為代表的城西新商業的佈局與打造,提供了強勁推動力。

用變革為“西貴”正名 看城西地標如何震醒“西困”

(中鐵西城·效果圖)

2013年,中鐵西城的橫空出世,給了這座“睡城”一波猛烈震盪。作為成都市政府規劃的6大百億商圈之一,中鐵西城同時也是成都市中心城商業網點總佈局的19個片區商業中心之一。這個總建面超70萬㎡的“巨無霸”,以新加坡核心商業區為藍本,涵蓋了五星級酒店、大型商超、城市劇院、生態辦公樓宇等多重高端業態,是當時城西規模最大的城市綜合體。如今在外光華,作為地標建築為人稱道的西環廣場、鵬瑞利青羊廣場,便是中鐵西城的商務、商超組團。

用變革為“西貴”正名 看城西地標如何震醒“西困”

(鵬瑞利青羊廣場·效果圖)

輻射“光華—金沙太陽城—新城西”商圈,中鐵西城覆蓋著周邊乃至整個城西多層次、多需求的大量消費人群,從真正意義上帶領城西邁入“大商業時代”。

如果說中鐵西城的開創性規劃佈局,給城西帶來了發展綜合型“大商業”的可能和參照,那麼龍湖時代天街、光華中心的相繼落戶、呈現,則是給了變革中的城西商業一劑“強心針”。

用變革為“西貴”正名 看城西地標如何震醒“西困”

(龍湖時代天街·效果圖)

2014年9月,成都龍湖時代天街在高新西區宣告開業。超180萬方的總體量,以天街休閒購物、行政辦公、餐飲娛樂、星級酒店、創意產業、城市廣場、文化藝術七大城市功能,覆蓋西至郫都區大面積範圍,服務周邊近兩百萬消費人群, 不斷吸引其他區域人群慕名前來,直至今天也是片區內規模最大的超級商業旗艦。

可以說,龍湖時代天街帶給城西的,不單單是一座地標綜合體,更代表著以光華片區為主軸的城西新商業,開始向兩翼拓展。

用變革為“西貴”正名 看城西地標如何震醒“西困”

(優品道廣場·效果圖)

於2014年7月、12月相繼開業的優品道廣場、蛟龍港海濱城,便是與龍湖時代天街遙相呼應的城西南方向,新商業“領頭羊。”

坐落在雙楠大道上的優品道廣場,是當時西南首席50萬㎡超級購物公園,業態設置為70%區域業態+30%超區域業態(超區域業態:兒童主題戶外廣場、成都國際珠寶交易中心、3萬㎡全球美食;區域業態:超級購物中心、精品主題商業區、情景式室內步行街) ,以此來吸引和服務區域內外消群體。與優品道相鄰的海濱城購物中心,在擁有102萬方總體量之外,同樣主打特色業態:定位於一站式旅遊購物,海濱城囊括了海洋館、直升機俱樂部、模擬機駕駛體驗、巨幕影院等多項“遊購”業態,為城西商業注入“旅遊型購物中心”的新思路。

用變革為“西貴”正名 看城西地標如何震醒“西困”

(蛟龍港海濱城·效果圖)

【內外兼修 城西商業三路齊發、多點共進】

眼看城外熱火朝天進行商業變革,西三環內的社區商業開始坐不住了:處在被新興商業汰換險境的雙楠伊藤、仁和春天光華店,開始積極求變,想要以全新的姿態,跟上城西新商業的步伐。如仁和春天光華店,開始修建下沉式廣場,並引進“我的四季”創新跨界體驗店等全新業態,來彌補自身不足。但真正打通城西三環內外,推動區域商業向同步發展看齊的,還要數2015年底開業的大悅城和龍湖金楠天街。

用變革為“西貴”正名 看城西地標如何震醒“西困”

(大悅城·效果圖)

擁有“創新十三最”的中糧大悅城對城西,除了帶來40萬方體驗式商業潮流,最大的貢獻莫過於斥資修建佳悅下穿隧道,帶頭打破西三環內商業的“交通桎梏”;而龍湖金楠天街,則因其開放商業街區與外部城市道路交匯形成八個街角開放廣場,給區域帶來了多個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為城西三環內商業在有限的空間裡佈局規劃,提供了先進經驗。

用變革為“西貴”正名 看城西地標如何震醒“西困”

(龍湖金楠天街·效果圖)

至此,城西商業已上路。

隨著接踵而來的青羊萬達、吾悅廣場、武侯萬達等大型商業運營商、品牌商的入駐,城西商業不斷為“西貴”注入新血液、續寫新篇章:外有蜀都萬達、花樣世界·奧特萊斯、新光天地,內有金沙城、西宸天街、武侯愛琴海;上抵郫都、中通溫江、下至外雙楠,多點開花,全線覆蓋。

2017年4月,成都市政府明確提出“西控”方針,通過“控”,來實現區域的更大“提”升。其中,“優化軌道交通線網”的明確提出,為城西商業再進化、區域再升級提供了良好契機。

不難看出,未來的“西貴”將更“名副其實”、“實過其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