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之君写了一个错字却无人敢提出还被挂了起来

错别字指错字和别字。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是错别字的两个典型特征。不仅寻常人会犯,皇帝有时候也不能避免。

一国之君写了一个错字却无人敢提出还被挂了起来

避暑山庄牌匾

现代社会,随着手机的普及,人们很少再提笔写字,有时候刚拿起笔就忘记了字怎么写了,写错别字,更是现在人常犯的毛病。从古至今皆有之。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个特别有名气的错别字那就是“避”暑山庄。

说到“避暑山庄”,大家肯定听说过。山庄外的匾额,由康熙皇帝题字,而“避”中“辛”下面却多写了一横,堪为“天下第一错字”。皇上赐字,旁人不敢多说,这四个字被刻成匾额,挂到避暑山庄正上方。每个路过的人都会看到这个错别字,却都不明白康熙为什么会写错。

一国之君写了一个错字却无人敢提出还被挂了起来

汉子发展历史

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因时代环境等因素不断发展变化,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的演化体系,古代文人没有完整的文字规范,写出来的字也会是各有春秋。而有些文人为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会创造新字或故意写错字,期望被后人效仿。

回归正题,我们谈一谈康熙为什么会写错这个字。有一种观点说,因为“避”有“逃避”的意思,所以康熙故意加上一横,图个吉利。但这只是后人的猜测,事实并非如此。康熙勤于学习,早年拜师著名学者陈廷敬,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且潜心学习书法,虚心临摹字帖。在给承德题字时定有很大的自信,粗心出现错别字也是不可能的。只要稍微查一下古代的字画,我们就可以看出,在宋徽宗写的一篇千字文中,有“漆书壁经”一句。其“壁”与「避」字右半边的「辛」结构相同,所以可以看出,远在宋朝时期,避就有这种写法,并非出错。后有学者提出,这种写法是传承篆隶,楷书均可这样写。在汉语字典里也曾出现过这类写法。

一国之君写了一个错字却无人敢提出还被挂了起来

李路平先生的书法作品

李路平先生,一位著名书法家也赞同此种说法。他说,“辛”作为北魏、唐墓志书体可以写成三横。所谓错字,只是时期不同写法不同而已。而康熙的错字,反而进一步证实他精通汉学,知识丰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