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个达·芬奇,东方有个刘文西

西方有个达·芬奇,东方有个刘文西

在中国当代美术画派中我们不能不提刘文西和“黄土画派”,以刘文西为代表的西部艺术家群体,组成了实力强大的“黄土画派”艺术家创作阵容。在20世纪中国的美术史上,刘文西和他的“黄土画派”是有一定历史位置的,他的画风影响着西北地区人物画创作,同时也对中国人物画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西方有个达·芬奇,东方有个刘文西

楚辞学家文怀沙说过,西方有个达·芬奇,东方有个刘文西。达·芬奇当时将解剖学引入美术,追求造型的准确。文怀沙将刘文西的画比之达·芬奇,就是指刘文西作品造型准确。

1933年10月17日,刘文西出生在山青水秀的浙江嵊州市长乐镇水竹安村。嵊州素有千岛之国之称,湖泊星罗棋布。嵊州东有四明山,西有曹蛾江,一年四季鱼稻丰饶,风景如画。他兄弟姐妹六人,他为长。在农村,少不了砍柴、割草、放牛。从小干农活锻炼了他的毅力,以及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农民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

西方有个达·芬奇,东方有个刘文西

1948年至1950年,刘文西在嵊中读书,酷爱绘画。他当年为陈光健的父亲陈望道先生画像时还没有上过一天美术学校,只是自学了点《介子园画谱》,但陈望道从刘文西的画中看出了他的奇光异彩,便将他介绍给陶行知,让刘文西在育才学校读书,师承潘天寿。

刘文西17岁那年,只身到了上海,进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学习绘画。在上海育才学校时,刘文西将美术作为终生追求便成了他生命之外的又一个起点。刘文西总是随身携带一本厚厚的速写本,看见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就随即画下的。

西方有个达·芬奇,东方有个刘文西

1957年,即将从浙江美院毕业的刘文西被毛主席在陕北13年的伟大实践所吸引,选择了去陕北实习。实习期间,刘文西画了大量以陕北人为原型的速写。

可以说是陕北成就了他,他也塑造了陕北。人们不会忘记,上世纪60年代初他创作的《祖孙四代》带给人们的震撼。在这幅永载史册的作品中,刘文西以“主题思想的深刻性、人物塑造的生动性和笔墨技巧的开拓性”而确立了自己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西方有个达·芬奇,东方有个刘文西

他以高瞻远瞩的胸襟,以高屋建瓴的智慧,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创作出一幅幅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生命的陕北系列作品。从《毛主席和牧羊人》至《同欢共乐》,从《支书和老贫农》到《沟里人》,他的每幅作品的诞生都会带来一片赞叹之声。

刘文西多年以来,致力于水墨人物画的研究和创作,他始终以形神兼备作为自己最高的艺术目标,通过形象思维,追求“迁想妙得”的艺术效果,在造型上吸取西画中素描和色彩的精华加入民间艺术中清新健康的朴素格调,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西方有个达·芬奇,东方有个刘文西

德风堂长期购销于右任、石鲁、黄胄、何海霞、刘自椟等名家书画作品。名人字画定制(带视频或作者本人与作品的合影),帮您免费鉴定字画。德风堂画廊向藏家郑重承诺:凡在德风堂画廊购买的书画作品,均附有德风堂画廊出具的保真证书,以及部分当代艺术家创作作品时的照片及视频影像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