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心重的孩子,父母究竟都做了什麼?

報復心重的孩子,父母究竟都做了什麼?

昨天聽到了一件讓我毛骨悚然的事,其實不是新鮮事了,許多人可能都看過這條新聞。事件經過大致是這樣的:

一個熊孩子跟著家人去火鍋店吃飯,鄰桌是兩位年輕女孩。熊孩子看上了女孩放在桌上的手機,想拿起來玩,被女孩拒絕了。這讓熊孩子很生氣,恨恨地朝女孩的火鍋裡吐了口水。

女孩無奈,只能找熊孩子媽媽和店老闆理論,沒想到媽媽一推四五六,只說孩子小不懂事,半點不提道歉的事,讓女孩多擔待。好在店老闆會做人,跟兩位女孩道了歉,並給他們換了鍋底。

要是事情就此打止,估計大家也只會說這熊孩子調皮搗蛋。可怕的是,熊孩子一直懷恨在心,尋隙報復。在一個女孩起身離座去衛生間的空隙,他迅速躥上了該女孩的座椅,拿火鍋湯勺舀了一勺熱湯,潑向了對面的女孩,導致女孩半邊臉嚴重燙傷。

朋友說完這件事,我當時的心情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目瞪口呆。多大仇啊這是?!不就一破手機,給你給你,犯得著潑人臉毀人容害人一生嗎?!

這熊孩子已經不能用“熊”來形容了,簡直就是小惡魔呀!

如果這個新聞中的孩子沒有得到正確的干預,可以想象他長大後會有更惡劣和極端的事情發生。

還記得“男子燒死路虎女”的慘劇嗎?男子因為求前女友複合被拒絕,於是自己逼停女孩的路虎車,自己點燃身上的汽油活活將兩人燒死。

報復心重的孩子,父母究竟都做了什麼?

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小時候潑人火鍋湯,長大了就可能會犯下更嚴重的罪行。這真的不是說著玩的。

疑問為什麼有些孩子會這樣?

1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完全是自我為中心的,是家裡地位高的“小皇帝”,容不得別人拒絕、聽不得別人說不,全世界他最大,他想怎樣就怎樣,對人對事的時候缺乏同理心和界限感。

2

孩子如果一直被挑剔,從來沒有被父母接納,生活中總是聽到父母說:“你怎麼笨得連這個也不會做”“你真是沒用”“隔壁家的傻兒子都比你強,早知道就不應該要你”諸如此類的話,孩子就會挫敗感很強。根據巴普洛夫高級神經活動的特性分類來看,神經活動類型強型-不平衡型的孩子就容易變成極端的反社會型性格,神經活動類型弱型的孩子就容易變成很懦弱的性格。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不能接受大人尤其是父母對他說不,是很正常的。

然而,接受他人說不,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會的一課。所以,即便你再覺得抱著你大腿、拽著你衣角的孩子可憐,也不要心軟,因此留在家中陪他。

孩子是非常聰明的,只要嘗試過一次成功了,他就會習得這種“技巧”,用它來控制你。

報復心重的孩子,父母究竟都做了什麼?

我還記得兒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每次一送他到園門口,他就摟著我的脖子哇哇哭,簡直傷心欲絕,弄得我也心情沉重、於心不忍。可一旦被老師抱進教室,他瞬間就和小朋友們嗨到一塊兒去了。讓看著監控我心塞不已。

倘若孩子因為你的拒絕而哭泣,聰明的爸媽,得懂得分辨孩子的傷心是真傷心,還是用傷心作為手段來達成目的!還避免放大孩子的傷心。

為了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大人說不,咱當爸媽的得從自己做起,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做到三個尊重:

報復心重的孩子,父母究竟都做了什麼?

01尊重孩子說“不”的權利

被尊重過的人,是最有機會學會尊重的人。不過,尊重孩子說不,其實挺考驗大人的承受力的。舉個例子,2歲多的孩子,你替他把衣服都穿好了,他還不樂意,哇哇大哭,非得脫下來自己再穿一遍。遇到過類似這樣的事情沒?不可理喻啊有木有?!

可孩子的不恰好證明了他的成長,也證明他是一個擁有安全感的孩子,不害怕因為對你說不你就不愛他了。這是一顆萌芽——他敢於對你說不,以後他才敢於對惡人惡事勇敢說不。我們應該為他鼓掌。

不過,尊重不等於縱容,所以,除了要尊重孩子的不,也要尊重我們自己和環境。

報復心重的孩子,父母究竟都做了什麼?

02尊重自己說“不”的權利

朋友跟我說過一件讓他哭笑不得的事,孩子吃飯的時候,菜不小心掉桌上了,她正準備提醒孩子掉桌上就別吃了,結果孩子眼疾手快,撿起菜就塞姥姥嘴裡去了,嘴裡還唸叨著:髒髒,髒髒。原來姥姥平日雖然不許給孩子吃掉桌上的菜,卻都是自己撿起來吃了。

你不尊重自己,孩子哪有機會學習尊重你?!

比如,當孩子要買一個特別貴的玩具,你確實不想買的時候,對他說不。把你說不的原因告訴他,如果他確實想要這個玩具,還可以鼓勵他自己想辦法努力爭取(當然不是鼓勵他撒潑打滾脅迫你購買)。

孩子可能會生氣、會難過。這恰好是一個機會,教他用正確方式對待他人說不。別人有說不的權利,我們無法強迫別人同意自己的一切要求。當以後再有他人對他說不的時候,他會難過,但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不會因此憤怒,甚而去傷害別人。

報復心重的孩子,父母究竟都做了什麼?

03尊重環境中的“不”

愛和溺愛之間所差的只有兩個字:規則。

無規矩不成方圓,現代育兒往往太過提倡愛和自由,而忽略了規則的重要性。要檢驗一個孩子有沒有規則意識,只要把他帶到公共場合逛一圈就行了。那些在飛機、火車上肆無忌憚、奔跑吵鬧的孩子,顯然是沒有規則意識的。

規則意識不是一天形成的,需要慢慢地灌輸。至少,孩子在公共場合喧譁吵鬧的時候,得教導他,在不同環境下我們得遵守不一樣的規則。

如何去真正的接納孩子,我們之前詳細地解答過,由於文章篇幅原因這裡就不再贅述,感興趣的可以移步這裡查看:傳送門—愛孩子這件事,95%的媽媽都會走極端,正確做法在這兒!

報復心重的孩子,父母究竟都做了什麼?

羅素說:不要害怕被拒絕,我們被拒絕的次數越多,我們就成長的越快。如果我們想讓孩子長成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就要賦予他坦然接受被人拒絕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