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裁判通過VAR判給法國點球 整體公平性爭議大

主裁判通過VAR判給法國點球 整體公平性爭議大

法國4比2擊敗克羅地亞,贏得世界盃冠軍,但這場決賽最大的話題,是電視裁判VAR。

法國超出比分的關鍵點球,是VAR的“改判”。在事件發生後的第一時間,阿根廷主裁判皮塔納並未有明確判罰,但在法國隊員抗議以及場邊視頻同事的提點下,他決定去看錄像回放,並在猶豫權衡了近1分鐘後,將手指向了點球點。

主裁判通過VAR判給法國點球 整體公平性爭議大

看VAR啊!

反覆回放的錄像顯示,球確實打在了克羅地亞球員佩裡西奇手上,但這個手球是否等於點球,卻引發了極大的爭議。英格蘭傳奇射手阿蘭-希勒認為“這不是點球”,里奧-費迪南德也認為“判罰糟糕”,而《每日郵報》的Ian Herbert則表示,“點球和VAR肯定會引發巨大爭論,佩裡西奇那個球肯定躲不開”。

老派的英格蘭人認為這不是點球,自然有他們的理由。這個手球本來無足輕重,既不是法國隊的機會,佩裡西奇也非有意伸手擋球,他只是手臂剛好在那裡,躲不開了。這是一個純偶然的“輕微”事件,如果裁判忽視掉它,會讓比賽的進行顯得更加自然,忽略這個小小的手球意外,更符合讓球隊場上表現去決定勝負的原則,引發的議論肯定比現在小。但現實是,裁判和VAR一起抓住了它,並由此徹底改變了一場世界盃決賽的走勢,也就是說,一次小小的意外卻成為了最關鍵的轉折點,並很可能決定了冠軍屬誰(從結果看),這多少讓人感到彆扭。

主裁判通過VAR判給法國點球 整體公平性爭議大

VAR帶來的點球改變比賽走勢

嚴格來說,這個球VAR判罰點球,是合乎規則的,糾正了一次裁判肉眼的“漏判”。但為什麼還有爭議呢?因為VAR的最大問題,不是這一次判得不對,而是它的使用標準不明。引進VAR的初衷是,杜絕“人肉”在關鍵時刻的判罰錯誤,儘可能的追求比賽公平。從本屆大賽看,VAR判罰的準確率高達99.3%,只要它判了,基本就沒問題。可惜,什麼時候該使用VAR,卻是最大問題。

格列茲曼的假摔,為何不用VAR糾錯呢?

以本場為例,法國第一個進球來自格列茲曼的假摔,為什麼裁判不看VAR來糾正這次判罰、吹掉法國的進球呢?因為他也許認為一次前場任意球並不“關鍵”,不值得請出VAR來,但這個球偏偏進了,這次判罰從不關鍵變成了關鍵。可以說,足球場上千變萬化,VAR不能涵蓋一切人肉錯誤,否則每個爭議球都看錄像,這比賽就過於支離破碎了,但沒準哪個不起眼的爭議球就成了關鍵轉折點……這就是VAR最致命的缺陷:何時使用,最終還是由人來決定,這依然無法避免抓住了小偷A、卻放跑了小偷B的爭議,就像格列茲曼被裁判漏掉、後來卻證明極為關鍵的那次“假摔”。

主裁判通過VAR判給法國點球 整體公平性爭議大

局部公正、整體依然不公

所以,這場世界盃決賽最大的爭議就是,法國隊因為VAR的使用受益,但克羅地亞隊卻因為VAR未及時使用而受害,公平性依然沒有保障。VAR在那一次單獨判罰上是無可挑剔的,但從整體上看,它造成的客觀效果卻是一方得到了偏袒。本屆世界盃,共出現了21個點球(上屆是13個),其中多達10個是VAR輔助判罰的,可如果考慮到該使用VAR卻未使用的一些場合,比如巴西對瑞士本該有的一到兩次疑似點球,你無法否認,引入VAR後的世界盃判罰,存在局部公平、全局虧欠的尷尬,少了一些判罰錯誤,卻多了整體公平性的問題,人為干擾甚至影響比賽的印象更重,爭議反而更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