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節淘汰賽打響,這一輪北美「泡沫」比優勝劣汰更可怕

音乐节淘汰赛打响,这一轮北美“泡沫”比优胜劣汰更可怕

音乐节淘汰赛打响,这一轮北美“泡沫”比优胜劣汰更可怕

就在Sasquatch!音樂節公佈無限期停運的前一週,瑞典娛樂公司FKP Scorpio也宣佈旗下Bravalla音樂節將暫停一年,此外,洛杉磯的FYF Fest音樂節、鳳凰城的Lost Lake音樂節也都因為各自迥異的原因相繼取消,一時間這些在北美市場響噹噹的音樂節,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相繼“倒下”再次引發了輿論對於北美音樂節市場是否過於飽和與自我調節的探討。

近年來,音樂節在全球音樂產業蓬勃發展的浪潮中開始扮演起愈發重要的角色。但與此同時,關於音樂節泡沫是否以及何時將破的討論也不絕於耳,近期多場音樂節的取消更是令這一話題再度升溫。

“過量”的音樂節

自新千禧年時,北美地區和全球範圍內的音樂節數量就在持續攀升。2014年,垂直音樂媒體和調研機構Pollstar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當年有22場音樂節步入了北美演唱會收入榜200強,還有16場進入了國際榜100強。此外,2014年北美地區的音樂節舉辦數量更是達到了58場,比前一年增長了逾100%。

音乐节淘汰赛打响,这一轮北美“泡沫”比优胜劣汰更可怕

△Sasquatch!

因此,在已連續舉辦17年後的Sasquatch!公佈了無限期停辦的消息後,這場一年一度發生在陣亡戰士紀念日的活動在嘆息之餘引發了激烈辯論,而它的創辦人Adam Zacks更是以下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對Sasquatch!的道別。

2017年,Sasquatch!在它為期三天的節日裡賣出了3.6萬張票。作為對比,2016年它在四天時間裡的門票數量達到了5.6萬張。不過,它在2016年和2017年的收入幾乎持平,分別是380萬美元和340萬美元,而在2013年時,這個數字曾經達到過910萬美元。

音乐节淘汰赛打响,这一轮北美“泡沫”比优胜劣汰更可怕

△Summerfest

“音樂節實在是太多了。或許因為過多音樂節的存在,很多時候它們的陣容都重合了。”Summerfest娛樂副總裁Bob Babisch認為,這個市場很快將迎來新一輪淘汰賽。

2016年,23場主流音樂節遭到了取消,甚至包括一些已經開票的活動。到了2017年,雖然取消的比例下降了不少,但包括Rockavaria和Pemberton等一些知名度較高的音樂節卻依然難逃厄運。在FYF 音樂節停辦後,一些細碎的聲音再一次開始咕噥“音樂節供過於求”的觀點。

音乐节淘汰赛打响,这一轮北美“泡沫”比优胜劣汰更可怕

△FYF Fest

“它的退出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談及FYF的離場時,Vans Warped Tour發起人Kevin Lyman認為,高票價、非理想陣容和過量音樂節的存在,以及它為參與者提供的其餘娛樂活動選項都是門票難以賣動的主要原因。

Lyman自己的旅行音樂節將於今年完全收官,在過去24年裡,Vans Wraped Tour為觀眾帶去了無數優質的朋克、流行和搖滾音樂人。Lyman表示,年輕人在購買習慣還和經濟因素上的改變,以及自己對這個品牌的熱忱,是他最終決定結束Vans Warped Tour旅途的構成因素。

“整合”是為數不多的出路

不光獨立音樂節是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的犧牲者,落敗者中還有一些名聲相當的玩家。FYF隸屬於AEG旗下Goldenvoice,Lost Lake則屬於Live Nation旗下的Superfly。

音乐节淘汰赛打响,这一轮北美“泡沫”比优胜劣汰更可怕

△Newport Folk Festival

眼下,對於獨立音樂節的製作方來說,出路看似已經不多。在Newport民謠音樂節的主理人Jay Sweet看來,當今音樂節的故事大致能夠被總結為一個詞——整合。

隨著這個行業的頭部玩家在不斷買買買,對於獨立音樂節來說,要麼堅持下去等著被兼併,要麼漠視市場上的一切明規則和潛規則,埋下頭去繼續苦幹,然後從一群競爭者中脫穎而出。Red Mountain娛樂的創始人Jill Wheeler認為,隨著音樂節市場日趨飽和,今年料定會有人出局。

大多功成名就的音樂節將會更加穩固、賺的錢也會更多。倘若明後年會有大批新品牌音樂節冒出來,我會覺得很意外。

有人退場,自然也有人登場。

在輿論認為市場趨於飽和的情況下,印第安納波利斯的Holler On the Hill音樂節卻粉墨登場。在加州的帕薩迪納市舉行的Arroyo Seco音樂節,也以更佳的狀態迎來了第二屆,而Goldenvoice還在倫敦舉辦了All Points East音樂節。AEG公佈了今年9月14日至16日在丹佛舉行的Grandoozy音樂節,並且已經公佈了頭牌陣容;同時,它還與搖滾名人堂共同製作了位於克利夫蘭的InCuya音樂節。

音乐节淘汰赛打响,这一轮北美“泡沫”比优胜劣汰更可怕

△Grandoozy Festival

此外,越來越多音樂人主辦的音樂節也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比如J. Cole在北卡羅拉州的Dreamville音樂節、Post Malone在達拉斯的Posty Fest音樂節、Dua Lipa在科索沃舉辦的Sunny Hill音樂節以及Bon Iver主唱Justin Vernon等一眾獨立音樂人創辦的Eaux Claires音樂節等。

另一方面,巨頭們則將發展重心逐漸傾向大型音樂節。比如,Live Nation最近就收購了Rock in Rio音樂節品牌,旗下擁有JMBLYA和Mala Luna嘻哈音樂節的ScoreMore Shows和擁有Beale Street音樂節的Red Mountain娛樂,後者今年為期三天的音樂節賣出了9.1萬張票,收穫了450萬美元。

音乐节淘汰赛打响,这一轮北美“泡沫”比优胜劣汰更可怕

△Bunbury Festival

獨立音樂節仍有擴張

諸如科切拉這樣的超大型活動,則不僅為像Guns N’ Roses這樣的傳奇樂隊提供了重組的舞臺,還為Beyonce這樣的超一線藝人提供了最耀眼的聚光燈。自Pollstar於2012年發佈音樂節票房收入榜單後,科切拉便一直穩坐在榜首;僅有的一次例外,還是科切拉的創始人Paul Tollett於2016年舉辦的沙漠之旅音樂節。PromoWest製作的Bunbury音樂節,雖然遭到了頭牌嘉賓Blink-182的爽約,但這場為期三天的音樂節依然賣出了6萬張票,票房達到420萬美元。

其他獨立音樂節也在擴張,Prime Social Group旗下的Prime & Breakaway音樂節品牌就是其中之一,它不僅在向更多新市場進行擴張,還在增加天數並創造新的活動。這也從側面說明,儘管有一些音樂節在退出,但一些新入局者正在接管它們的地盤。

因而,對於那些說音樂節“過多”的人而言,這一切看起來都過於主觀。的確,市場的競爭要比以前更激烈了,但那些存活下來的音樂節顯然是帶著獨特魅力的。“我認為我們需要培育和創造獨特的活動,而不只是將一堆樂隊一股腦放到舞臺上。”Kevin Lyman認為,音樂節所傳達的文化與陣容一樣重要。經紀公司Paradigm高管Tom Windish也同意這一觀點,他認為音樂節的特徵、品牌以及文化身份非常關鍵。“一旦有了這幾樣東西,無論是誰在表演,觀眾都會買賬。”

考慮到音樂節在北美演出市場佔據著重要位置,因此可能總會有人提起對泡沫的討論,但除非參加音樂節的需求戲劇性地大幅縮減,不然這些數字不太可能退回到2013年前的水平。

郵箱:[email protected]

音乐节淘汰赛打响,这一轮北美“泡沫”比优胜劣汰更可怕

招聘| 其實想加入我們很簡單,內文有方法論

音乐节淘汰赛打响,这一轮北美“泡沫”比优胜劣汰更可怕

商業| 全球最大音樂節背後的人

音乐节淘汰赛打响,这一轮北美“泡沫”比优胜劣汰更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